摘要:现在一说起农民,有人会想到拿着高额征地补偿款的人,觉得农民都靠土地赚了大钱,但其实这是把“农民”的概念搞混了,真正的农民,是那些守着田种地、或是在外打工想回家的人。
现在一说起农民,有人会想到拿着高额征地补偿款的人,觉得农民都靠土地赚了大钱,但其实这是把“农民”的概念搞混了,真正的农民,是那些守着田种地、或是在外打工想回家的人。
先说拿千万补偿的“食利者农民”,这类人大多住在城市周边,因为城市扩张要征地,他们的土地或房子被征收,能拿到一笔不少的补偿款,有些地方补偿标准高,确实能拿到百万甚至上千万。但要注意,他们的情况是特殊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刚好在城市化的范围内,不是所有农民都能遇到这种事,而且他们拿到补偿后,很多人就不再种地了,本质上已经脱离了“种田”这个农民的核心工作。
再看真正的农民,一类是留守在农村的种田人,他们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他们守着家里的几亩承包地,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靠天吃饭也靠自己的力气吃饭,一年到头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的成本,纯利润可能就几千块钱,遇到灾年收成不好,甚至可能亏本。他们不会因为土地暴富,反而要担心天气、病虫害这些影响收成的问题,每天都要在田里忙活,这才是农民最真实的日常。
还有一类是需要返乡的农民,他们就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干着建筑、装修、快递这些体力活,虽然能赚到比在农村种地多一些的钱,但要面对租房、子女上学难、融入不了城市生活等问题。他们年纪大了之后,在城市找工作会越来越难,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上,要么继续种地,要么在村里找点零活干,农村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他们对农村的依赖,比拿补偿款的人要深得多。
我对“谁是农民”的3个看法
1. 不能用少数案例定义所有农民,拿千万补偿的只是极少数,而且他们的“农民身份”更多是因为户籍,而非实际从事的工作,不能因为这少数人,就忽略了大多数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的真实处境。
2. 农民的核心标签是“从事农业生产”,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农民,关键看他是不是靠种地生活、是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那些已经不种地、靠补偿款生活的人,其实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
3. 要关注真正农民的需求,留守种田的农民需要更好的农业补贴、更便利的农技服务,返乡农民需要农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基础设施,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帮到农民,而不是只盯着少数拿高额补偿的人讨论。
我是专门跟大家聊民生和农村话题的,不管你是农村出来的、还是想了解农村现状的,我分享的内容都基于真实情况,不夸大也不虚构,就是想把农村里的人和事讲明白。感谢大家愿意花时间看我的分享,如果你身边有留守种田的农民,或者有返乡的农民工,你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观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明天我还会继续分享这类贴近生活的内容,咱们明天见。
来源:社保大白话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