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过这种 “崩溃瞬间”:早上被闹钟吵醒,闭着眼摸手机的功夫,多睡了 10 分钟,瞬间慌得像要错过高考;上班路上堵车,看着导航上的红色线条,感觉这个月的全勤奖要飞了;到了公司打开邮箱,老板突然加了个紧急任务, deadline 就在今天下午,你盯着屏幕差点
你有没有过这种 “崩溃瞬间”:早上被闹钟吵醒,闭着眼摸手机的功夫,多睡了 10 分钟,瞬间慌得像要错过高考;上班路上堵车,看着导航上的红色线条,感觉这个月的全勤奖要飞了;到了公司打开邮箱,老板突然加了个紧急任务, deadline 就在今天下午,你盯着屏幕差点把咖啡洒在键盘上。
这些破事明明不算多大,可就是能把你一天的好心情搅得稀碎。
你以为这是生活太苛刻?其实不是。
李笑来早就说过,大多数人的烦恼,根本不是 “事” 的问题,而是 “时间刻度” 的问题。
就像你用放大镜看蚂蚁,觉得它能把你绊倒;可你退一步用正常视力看,才发现它连你的鞋带都碰不到。
你把时间刻度调得太细、太近,那些芝麻大的事就被放大成了西瓜;可你只要换个 “长期刻度”,99% 的烦恼都会立刻缩水,甚至消失不见。
先问你个问题:你还记得三年前的今天,你因为什么事烦恼吗?大概率想不起来了。
可能是那天没买到想吃的奶茶,可能是上班迟到被领导说了一句,可能是跟朋友拌了两句嘴 , 当时你觉得 “天呐,怎么这么倒霉”,可现在回头看,那些事连 “回忆” 都算不上,顶多是人生长河里的一粒沙子。
那为什么当时会那么难受?因为你得了 “刻度病”,把 “一天” 当成了人生的全部,把 “短期的小事” 当成了天大的灾难。
就像小孩子丢了一块橡皮会哭半天,不是因为橡皮多贵重,是因为他的世界里,“今天拥有这块橡皮” 就是全部刻度;等他长大,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再想起那块橡皮,只会觉得 “当时真幼稚”。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讲过他自己的经历:刚工作的时候,他因为老板没给他涨 500 块工资,郁闷了整整一个月。
每天上班都没精神,跟同事说话也没好气,甚至晚上睡不着觉,总在想 “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老板是不是针对我”。
后来他偶然翻到自己大学时写的日记,发现当时因为 “英语四级没过”,差点想退学,可现在再看,四级没过算什么?他后来不仅英语说得流利,还翻译了好几本畅销书,赚的钱是当年那 500 块工资的几百倍。
他突然醒悟:当时的烦恼之所以那么痛,是因为他把 “一个月”“一年” 的刻度,当成了人生的全部。
就像你站在电影院第一排看电影,只能看到演员的鼻子和嘴,觉得画面丑得没法看;可你往后挪到中间排,才能看到完整的画面,知道剧情有多精彩。
现在的人,“刻度病” 比当年的李笑来还严重。
你打开手机,刷到的都是 “25 岁要实现财务自由”“30 岁要做到管理层”“35 岁要年薪百万”,这些标签把时间刻度切得比蛋糕还细,你稍微慢一点,就觉得自己 “落后了”。
比如你 26 岁还在做基层工作,看到同龄人晒 “晋升经理” 的圈,立刻就焦虑了,觉得自己 “一事无成”;可你要是把刻度换成 “10 年”,会发现 26 岁不过是职场的起点,很多人 35 岁才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40 岁才做出成绩,就像李笑来,他 30 岁之前做过销售、教过英语,换了好几份工作,直到 30 岁后才开始创业、写书,真正找到自己的赛道。
你以为烦恼是 “你不够好”,其实是 “你把刻度调得太近”。
就像你开车的时候,一直盯着车头前的一米远,稍微有点坑洼就吓得赶紧刹车;可你要是盯着前方 100 米的路,就会发现那些小坑洼根本不用在意,直接开过去就行。
我们从小就被教 “先做紧急的事”,作业明天要交,先写作业;报告下午要交,先赶报告;客户催得急,先回客户消息。
可李笑来偏说:“紧急的事,往往是最不值钱的事;长期重要的事,才是能让你摆脱烦恼的关键。”
这话听着像抬杠,可你细想就会发现,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你每天加班赶 “紧急报告”,一年下来,报告写了几十份,可你的能力没什么提升,工资也没涨,因为 “紧急报告” 只是重复劳动,做完就没了,不会给你带来长期价值。
而你要是每天花 1 小时学一门技能,比如数据分析、编程,一年下来,你就能掌握一门硬本事,以后根本不用天天赶报告,因为会有更重要的工作找你。
李笑来当年做英语老师的时候,就没把 “每天上课” 当成最重要的事。他每天上完课,会花 2 小时整理教学笔记,把学生常问的问题、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都记下来,还会研究怎么把复杂的语法讲得更简单。
当时有人笑他 “瞎忙活”,说 “上课才是正事,整理笔记有啥用”。
可两年后,他把这些笔记整理成了一本书,《TOEFL 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这本书一出版就卖爆了,直到现在还在重印。
他靠这本书赚的版税,比当时当老师的工资多了十几倍,后来甚至不用再天天上课,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看,“紧急的事” 就像手机弹窗广告,看着特别急,不点好像就亏了,可你点进去才发现,全是没用的东西;“长期的事” 就像你在手机里存的好书,平时可能没功夫看,可你慢慢看下来,会学到很多东西,让你受益终身。
现在很多人都在犯一个错:把 “紧急” 当成了 “重要”,把 “短期的忙碌” 当成了 “努力”。
比如你每天忙着回复消息,一天下来回复了上百条,觉得自己 “很努力”,可仔细想想,这些消息里,有多少是真正重要的?大多数都是 “在吗”“有空吗”“帮我传个文件” 之类的琐事。
你把时间都花在这些 “紧急琐事” 上,根本没功夫做 “长期重要的事”,比如学习、提升自己、陪伴家人,结果就是,你每天都很忙,可一年下来,没什么进步,烦恼反而越来越多,因为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没竞争力,越来越焦虑。
李笑来有个特别幽默的比喻:“有些人就像松鼠,每天忙着囤松果,可囤来囤去,还是只有一袋子松果;而有些人像农民,春天播种,夏天浇水,秋天收获,一年下来能收一仓库粮食。”
松鼠的问题,就是把 “每天囤松果” 这种紧急的小事,当成了全部;农民的聪明,就是知道 “播种、浇水” 这些长期的事,才是真正能带来收获的。
你是不是觉得,烦恼只要没解决,就会一直跟着你?比如你没赚到钱,就会一直为钱烦恼;你没找到对象,就会一直为单身烦恼;你没升职,就会一直为工作烦恼。
可李笑来偏要颠覆你的认知:“大多数烦恼,根本不用‘解决’,你只要把时间刻度拉远,它们就会自己消失。”
这话听着有点玄,可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有个朋友,三年前因为 “30 岁还没结婚”,天天被家里催,自己也特别焦虑,甚至偷偷去相亲,每次相亲失败都觉得 “自己没人要了”,晚上躲在被子里哭。
后来她听了李笑来的课,开始把时间刻度从 “1 年” 换成 “5 年”,她想:“就算我 30 岁没结婚,35 岁结婚也不晚啊,这 5 年里,我可以先把工作做好,多赚点钱,多去看看世界,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于是她不再逼自己相亲,而是把时间花在工作和自己身上:每天花 1 小时学设计,周末去爬山、看展览,还跟朋友一起开了个小网店。
三年后的现在,她的设计能力提升了很多,成了公司的设计主管,工资翻了一倍;她的网店也做得不错,每个月能赚几千块零花钱;她还去了十几个国家旅行,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
更巧的是,她在一次设计交流会上,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两个人三观一致,感情特别好,今年准备结婚了。
她现在跟我说:“当年觉得 30 岁没结婚是天大的事,现在看,要是那时候为了结婚随便找个人,可能现在早就离婚了。反而我把刻度拉远,先提升自己,反而遇到了更好的人,也解决了之前的烦恼。”
你看,烦恼不是 “被解决” 的,是 “被刻度拉远” 的。
就像你站在河边,看到河里有一块石头,你觉得它挡住了你的路,可你往前走几步,再回头看,会发现那块石头根本不算什么,甚至你都看不见它了。
很多人之所以烦恼多,就是因为把 “眼前的小事” 当成了 “人生的大事”,把 “短期的选择” 当成了 “终身的决定”。
比如你因为 “今天没打卡健身” 而焦虑,觉得自己 “没毅力”“肯定瘦不下来”;可你要是把刻度拉到 “一个月”,会发现只要这个月你打卡了 20 天,偶尔偷懒两天,根本不影响整体的健身计划。
反而你要是因为一天没打卡就放弃,才真的会瘦不下来。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想问:“我知道换时间刻度有用,可具体怎么换啊?” 别着急,李笑来的智慧里,从来没有空洞的道理,只有可落地的方法。
其实换时间刻度很简单,只要 3 步,就能让你的烦恼 “自动缩水”。
第一步:找到你的 “长期锚点”,也就是五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换不了时间刻度,是因为他们没有 “长期目标”,就像船没有锚,只能在海里随波逐流,遇到一点风浪就会慌。而 “长期锚点” 就像船的锚,能让你在遇到烦恼的时候,知道自己的方向,不会迷失。
比如你五年后想成为一名 “能独立写文案的自由职业者”,那这个就是你的 “长期锚点”。你不用天天纠结 “今天没赚到钱”“今天没接到单子”,因为你知道,只要你每天花时间学习文案技巧、积累案例,五年后肯定能实现目标。
反而你要是没有这个 “长期锚点”,就会天天为 “眼前的小钱” 烦恼,永远赚不到大钱。
第二步:把 “长期锚点” 拆成 “刻度任务”,也就是每天花一点时间,做跟 “长期锚点” 相关的事。
很多人觉得 “长期目标” 太遥远,所以没动力去做,可你要是把它拆成每天的小事,就会觉得很容易。
比如你的 “长期锚点” 是 “五年后成为自由文案”,那你可以拆成每天的 “刻度任务”:每天读 30 分钟文案书,每天写 1 篇短文,每天分析 1 篇优秀文案。
这些任务看起来很小,可你每天坚持做,五年下来,你就能读 54750 分钟的书,写 1825 篇短文,分析 1825 篇文案,这样的积累,足够让你成为一名优秀的自由文案了。
第三步:遇到烦恼时,用 “长期锚点” 量一量,也就是问自己:“这件事,会影响我五年后的目标吗?” 如果答案是 “不会”,那你就不用烦恼;如果答案是 “会”,那你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沉浸在烦恼里。
比如你今天因为 “老板没表扬你” 而烦恼,你就问自己:“老板没表扬我,会影响我五年后成为自由文案吗?” 答案肯定是 “不会”,因为老板的表扬跟你的文案能力没关系,那你就不用烦恼,继续做自己的 “刻度任务” 就行。
李笑来常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看你前 100 米跑得多快,而是看你能不能跑到终点。” 那些把时间刻度调得太近的人,就像在马拉松里拼命跑前 100 米,结果没跑几公里就累垮了;而那些用 “长期刻度” 的人,会慢慢跑,保持体力,最后反而能跑到终点。
你有没有发现,小时候觉得天塌下来的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 “不过如此”;现在觉得天大的烦恼,五年后再看,也会觉得 “没什么大不了”。不是因为那些事变小了,是因为你的时间刻度变大了。
李笑来的智慧,不是教我们怎么 “打败” 烦恼,而是教我们怎么 “无视” 烦恼 —— 把时间刻度从 “一天”“一周” 换成 “五年”“十年”,那些让你辗转反侧的小事,就会变成人生长路上的小石子,你不用停下来哭,只要踢开就行。
从今天起,别再跟 “一天” 死磕了。你可以每天花 10 分钟,想想自己五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每天花 30 分钟,做跟这个目标相关的事;遇到烦恼时,多问问自己 “这会影响我五年后的目标吗”。
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烦恼,慢慢都消失了;而你,正在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因为你终于明白:人生不是用来纠结 “眼前的小事” 的,是用来奔赴 “远方的山海” 的。换个时间刻度,你会发现,人生其实没那么多烦恼,更多的是等着你的惊喜。
来源:阿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