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爆猛料,贾国龙放话起诉老罗,更多内幕曝光,西贝冤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5:27 2

摘要:这一切,源于罗永浩的一条微博。9月10日,罗永浩发文吐槽西贝,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这条微博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著名连锁餐厅西贝就被预制菜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这一切,源于罗永浩的一条微博。9月10日,罗永浩发文吐槽西贝,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这条微博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面对罗永浩的吐槽,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次日火速召开媒体沟通会,坚决否认门店使用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同时,西贝宣布在全国门店开放后厨、推出“罗永浩菜单”以示回应。然而,罗永浩也不甘示弱,在微博持续发布多篇与西贝相关的微博,并通过转发抽iPhone17的方式公开寻求专业检测预制菜的方法,甚至“悬赏”10万元寻求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场“罗贝大战”愈演愈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速扩大,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大关。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6.8万家。走进商场里的连锁餐厅,你会发现后厨的面积越来越小,甚至有些餐厅只留了一个小小的出餐窗口,可从下单到上菜,最快只要五分钟。这背后,是预制菜在默默 “发力”:提前在中央厨房切好配好的食材,运到门店后只需简单加热或翻炒,就能快速出餐。

预制菜到底错了吗?好像也没有。对商家来说,这意味着能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后厨租金,少雇两三个切配师傅,还能避免因食材处理不当造成的浪费。要知道,在餐饮行业,原材料成本通常占总成本的四成,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房租每年涨幅能达到10%-15%,资深厨师的月薪更是比三年前涨了近一半,算下来净利润往往连百分之十都不到。预制菜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让不少中小餐厅在激烈的竞争中勉强站稳脚跟。不少餐饮老板哀嚎做生意难,换作自己开餐厅,面对这些压力,会不会也这样选?

消费者理解生意不好做,可谁来理解消费者?理解打工人想在忙碌一天后,吃口“有烟火气”的饭,消费的“明明白白”。其实大家不是反对预制菜,只是反对“被预制”的人生!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广州连锁餐饮中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但标识不明确情况广泛存在,消费者支付“现做”价格却获得工业化产品的情况普遍存在。2024年,预制菜相关投诉达3.2万件,同比增长87%,其中七成以上涉及“未明示使用预制菜”。

更让人揪心的,是预制菜背后的安全隐患。去年家长们集体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风波,至今想来仍让人揪心。不是家长们小题大做,而是每个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担忧: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那些冻了不知道多久的肉,营养会不会流失?菜里添加的防腐剂、调味剂,会不会对健康有影响?

315晚会曾曝光过一款梅菜扣肉预制菜,生产商竟用3块钱一斤的槽头肉做原料,经过大量调味和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为售价十几元的“招牌菜”。这样的预制菜,别说给孩子吃,连成年人都不敢放心入口。后来国家终于出台规定,明确“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商家需主动告知消费者食材情况”,可在实际执行中,仍有不少餐厅在偷偷“打擦边球”:有的把预制菜藏在“特色菜”类目里,不主动说明,有的外卖商家甚至在外包装上印着“现做现卖”,实际却是加热好的预制餐品。

好在还有老乡鸡这样的品牌,敢把20万字的溯源报告公之于众,敢说“我们70%的菜是现做,1.7%是复热预制”,甚至开直播让大家看中央厨房。它明明可以像其他品牌一样,拿“央厨出品不算预制菜”的规定当挡箭牌,却偏要把自己的家底摊开——因为它懂,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零预制”,而是“不隐瞒”,不是“绝对安全”,而是“被尊重”。

所以,别再问西贝冤不冤了。真正该被心疼的,是每个想好好吃顿饭的普通人,真正该被要求的,是每个商家的“坦诚”。把“这是预制菜”五个字写在菜单上,很难吗?告诉消费者“加热后可能影响口感”,很难吗?给我们一个“想吃现炒就选现炒,想图方便就选预制”的机会,很难吗?

民以食为天,食以真为贵。别让预制菜偷走我们对吃饭的期待,别让“欺骗”凉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毕竟,我们要的从来不是“完美的饭菜”,只是“被尊重的选择”啊!

来源:易霄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