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3日,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2025)在山西大同召开。本届年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山西大学联合主办,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出席会议并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
2025年9月13日,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2025)在山西大同召开。本届年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山西大学联合主办,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出席会议并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中共山西省大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王明厚致欢迎辞。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晓哲参会并讲话。
赵志敏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重要节点,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集刊工作者要强化思想引领,深植理论根基,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要持续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深挖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学理根基,加强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准确提炼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标志性概念和重大命题,为改革发展稳定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坚实学理支撑。要聚焦“国之大者”,提升策源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展现新作为。学术集刊平台要切实扛起“学术策源地”使命,紧紧围绕大国战略博弈、全球治理变革、人类文明进步、国家战略需求等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聚焦具有政治高度、战略广度、技术深度的关键选题,着力产出既富有理论突破价值、又具备实践应用效能的综合性学术成果。要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激发创造活力,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上取得新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丰富智慧,当代中国科研和出版工作者肩负着对其进行系统性阐释、创造性转化的历史责任。中国学术只有植根中华文明、立足中国实际、体现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智慧才能有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学术集刊要不断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汲取营养,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国智慧的理念、主张、方案,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最深厚的文化根基、最丰富的智慧滋养。要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科研新质生产力,在科研与知识生产上创造新范式。学术集刊理应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实现范式创新的试验田和展示台,通过积极运用新方法、探索新领域、提出新理论、破解新挑战,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全球治理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拓展国际视野,创新传播格局,在提升中国学术话语影响力上开辟新局面。集刊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革命性作用,特别是其对国际传播和认知战、舆论战的马太效应,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大语言模型等新一代技术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深刻影响,通过构建面向学术集刊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中国学术成果的智能化、精准化、分众化国际传播,让世界学界乃至更广泛的受众,既看到我国经济建设的众多“中国奇迹”,更理解其背后的思想伟力、制度优势、文化魅力。
冀祥德指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集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位居全国首位。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学术集刊在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要聚焦服务“国之大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大命题,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发挥平台优势,以有组织出版服务有组织科研,进行有组织传播;要深化全球布局,加快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的主动性和影响力。今年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40周年。近年来,出版社确定“按照院党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要求办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出版宗旨,高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旗帜,制定出版社历史上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立足于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立足于服务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立足于关涉国计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出版新要求、提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出版、有组织传播”出版定位,实施“政治建社、团结立社、效益兴社、改革强社、依法治社”战略措施,各项工作均发生深刻变化,取得显著效果。学术集刊的高质量发展是社科文献新时代3.0版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科文献人有信心、有能力同广大集刊编撰者一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表示,山西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近年来,学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在学术平台建设、集刊出版、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术出版工作,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健全审稿流程,严把学术质量关,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2月,山西大学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签订了校社共建协议,在重大项目申报、国际出版、数字出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待通过本次集刊年会在大同召开的契机,双方进一步精诚合作,尤其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为党中央、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贡献更多智慧成果。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表示,学术集刊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发表阵地,近年来被国内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接纳,以其专业性、学科交叉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助力学术发展、引领学科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一批兼具学术洞察力与出版专业素养的“学者编辑型”人才,也为青年学者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学术舞台”,促进了学术传承与梯队建设。希望以本次集刊年会为契机,大同能够同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学术机构,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取得更多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山西省大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王明厚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大同“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的三张新名片,并指出这三张名片不仅代表着大同的崭新形象,更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同实践。希望本届年会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在多个领域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出更多体系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贡献力量。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晓哲表示,今年2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签署院社共建协议,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的研创、出版和宣传,努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成果系列矩阵。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希望与会学者充分交流集刊办刊经验,探讨学术前沿动态,共同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言献策。
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年度优秀集刊颁奖仪式同期举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德顺介绍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集刊发展及2025年集刊评审情况,并宣读年度CNI名录集刊、优秀集刊名单。吉林大学主办的《高校学生工作研究》、兰州大学主办的《国学论衡》、常州大学主办的《法律与伦理》等103种集刊被评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2026年度CNI名录集刊。山西大学主办的《社会史研究》、湖北大学主办的《德国哲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海洋史研究》等21种集刊获得2025年度优秀集刊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获得2025年度优秀新创集刊奖。
在经验交流环节,《民商法论丛》副主编朱广新、《社会史研究》主编行龙、《遗产》执行主编王晓葵、《应用伦理》《伦理学与公共事务》主编李建华分别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办刊经验。
围绕本次大会主题,会议还设置了五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法学集刊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学术集刊的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术集刊创新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集刊的发展:历史学·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集刊的学术使命与文化传承”,与会代表就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社会科学院、地方社科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集刊主编以及集刊主编单位代表参会。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