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男腰背痛,用止痛药效果不佳,医生:要在腹股沟通下开个小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08:25 1

摘要:刘文(化名)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混得不算风生水起,但也稳稳当当。平日里不抽烟、不酗酒,身体看起来很健康,唯一的毛病就是“工作时喜欢硬扛”。

(壹)

“他才38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

刘文(化名)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混得不算风生水起,但也稳稳当当。平日里不抽烟、不酗酒,身体看起来很健康,唯一的毛病就是“工作时喜欢硬扛”。

国庆节刚结束的第一天,刘文照例早早到公司。上午还跟同事谈笑风生,中午吃完饭刚坐回工位,忽然就感觉后背像被刀子剖开了似的痛。他以为是常见的“背部肌肉拉伤”,忍一忍、揉一揉也就好了。

然而这次不同,真的不同。

他试着靠着椅子调整姿势,痛感没减;试着侧卧、弯腰,痛感反而更剧烈。最后他整个人几乎是瘫倒在办公室里,脸色煞白,满头冷汗。

“胸口好像被一块巨石压着……呼吸都困难……”

同事被他吓坏了,赶紧拨打了120。

(贰)

一个医生,靠直觉救回了他一条命。

救护车呼啸而至,刘文在担架上已经虚弱得说不出话,胸背痛得让人怀疑他会不会突然心跳停止。

急诊科的王医生一见症状,第一反应是“心梗”

这是常规操作。中年男性、突发胸背痛、高血压、出冷汗,典型心梗表现。王医生一边安排心电图,一边开抽血化验心肌酶。

但奇怪的是,三次心电图没什么异常,心肌酶——特别是肌钙蛋白也没升高

这让王医生眉头一皱。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可能不是心梗,而是更危险的东西——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什么?

那是“血管界的地震”,也是“医疗急诊三大魔王之一”(另两个是肺栓塞、心梗)。

主动脉是全身最大的动脉,从心脏发出,向下分支,像一棵倒立的大树。而夹层,就是主动脉“裂开了”,血液从裂口冲进血管内膜与中膜之间,把血管生生撕成两层,形成“真假双通道”。

这种情况,一旦破口穿透最外层血管膜,立刻大出血,死亡率极高

没有一分钟是可以耽误的。

刘文被紧急送去做CTA(CT血管造影),结果:确认,是B型主动脉夹层。

“要马上手术,我们医院做不了。”王医生一边说,一边立刻联系了上级医院。

(叁)

在生与死的边缘,他妻子签下了一张可能换不回来的手术同意书。

“腹股沟开一个小口,放入支架,封住夹层破口。”医生在抢救室外面快速解释手术方式。

这是血管外科的“微创神器”——介入支架术。

从大腿根部(也就是腹股沟)的动脉进入,医生在影像引导下,把导丝送入撕裂的主动脉,撑开一个带覆膜的大支架,把血流重新引导回“真腔”,减少撕裂区域的压力,让血管不再扩展、甚至破裂。

“这条血管上布满了小分支,支架一放进去,可能会把一些小血管盖住,比如肾脏、脊髓、下肢供血的血管。”

“后果呢?”

“最坏的可能是肾功能衰竭、瘫痪……甚至术后血管再次破裂。”

医生没有掩饰风险,这不是电视剧,是现实。

但你没有选择。

妻子手指发抖,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名字。那一刻,她泪如雨下。

(肆)

什么是B型夹层?A型又是什么意思?

主动脉夹层按照斯坦福(Stanford)分型分为A型和B型:

A型:撕裂累及主动脉弓及其以上,几乎都需要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率高;B型:撕裂发生在主动脉弓以下(胸降主动脉起始),可以考虑微创介入,风险相对小一些。

刘文属于B型夹层,幸运中的不幸。

医生说得很直白:这条命,得靠“一个小口+一根大支架”来续。

他被送进ICU,用上最强的降压药,每天控制血压在100-120,心率控制在60以内。

吃饭、睡觉、大小便都不能下床。排便前要用开塞露,防止用力导致血压波动,引发夹层再次扩展

“我们不是怕你屎憋多了,而是怕你一用力就把命用没了。”医生说。

(伍)

术后醒来,他第一句话是:“我还活着?”

介入手术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但医生们的每一秒都是走钢丝。支架长达20厘米,精准封住夹层破口。

术后他再次被推进ICU,连续高热、间断性背痛,都让他和家属惊慌不已。医生解释,可能是**“无菌性炎症”**,因为夹层假腔内的血液被吸收引起的体内反应,并非感染。

对医生来说,这已算是非常顺利的病例。对患者来说,却像过山车一样,一度跌到人生最低谷。

术后一周,他终于可以从ICU转出普通病房。医生仍然再三叮嘱:“以后的生活,就是和高血压做斗争。再高一次,可能就回不来了。

(陆)

一个真实的医学结局,一个悬在头顶的普遍风险

主动脉夹层不是什么稀罕病,它是高血压患者、马凡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吸毒者、甚至孕妇的“潜在杀手”。

据统计,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3-4人,看似不高,但一旦发生,死亡率非常高:

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33%一周内可达50%两周内超过70%

典型表现就是突发胸背痛(刀割样)、血压波动、甚至下肢瘫痪、肾衰竭

世界著名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早在2015年就强调,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是夹层唯一的出路

而现实是:

很多小医院不具备CTA条件;很多医生不熟悉该病,容易误诊为心梗;很多家庭中年支柱一旦倒下,家庭直接解体。

刘文算幸运——既有能力送到大医院,又有一位警觉的急诊医生,还赶上省级血管外科有床位、有支架、有手术团队。

如果晚几个小时,一切都不一样了。

(柒)

我们能从这个病例中学到什么?

剧烈背痛不可忽视。尤其是突发性的、持续性的、位置明确、止痛药无效的——请第一时间去医院。别小看高血压。它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病,它是引发心梗、脑出血、夹层、肾衰的“万病之源”优先排查三大“魔王”。胸痛一定要先排除心梗、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这三种病错一步可能就错一生。医疗资源仍有短板。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处理夹层,基层医院的“识别能力”尤为重要。经济,是另一把刀。别以为医保全能搞定,夹层手术+ICU费用,一般都在20万元以上,远超大多数普通家庭储蓄水平。

(捌)

写在最后的话

刘文如今出院了,医生反复叮嘱他:“你这不是好了,是暂时安全了。”

夹层没消失,只是被控制。只要血压维持好、生活方式改变、定期复查、支架无移位,他也许能陪孩子上大学、看父母安享晚年。

但这一路上惊心动魄、九死一生,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敲响警钟。

不怕病,怕拖;不怕治,怕错。

下次你、我或身边人若再出现突如其来的胸背痛,别以为只是闪了腰、落枕了。你需要的不一定是按摩放松,而是一个高警觉的医生、一台精准的CT、一根能救命的支架。

或许——真的就只需要一个在腹股沟开的小口

参考文献:

Hiratzka LF, et al. 2010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ortic disease. Circulation. 2010;121(13):e266-e369.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动脉夹层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循环杂志》:主动脉夹层微创治疗现状与挑战(2023年第4期)

来源:虞医生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