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学界震动:中国用大米成功造出血清,50斤大米顶5斤血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17:57 2

摘要:一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医学界激起千层浪的事件发生了,中国成功用大米造出了血清,而且50斤大米产出的人血清白蛋白,效果竟然等同于5斤血浆。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医学界激起千层浪的事件发生了,中国成功用大米造出了血清,而且50斤大米产出的人血清白蛋白,效果竟然等同于5斤血浆。

一直以来,人血清白蛋白在医学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尊称为黄金救命药,经常用于治疗休克、烧伤、失血等危重症,在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成果简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让人不禁感叹,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传统人血清白蛋白提取方法的困难重重,国际社会的科学家们自1981年就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探索之旅,试图通过工程技术生产人血清白蛋白,以此来代替血浆提取。

这期间,无数科研团队投身其中,国内外知名药企不约而同的加入了这场科研竞赛,然而,四十余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这一难题始终贯穿在医药界。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全球顶尖的科研团队、知名药企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试图用生物技术来取代血浆提取。

然而人血清白蛋白就像是药企无法逾越的高山,在此期间,很多药企放弃对此项科研的研究,所有的努力彻底泡汤。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在国外深造后的杨代常教授毅然选择回国,向这项科研技术正式发出挑战。

杨代常教授的科研之路与水稻结下的不解之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5年,他考入武汉大学生物遗传专业,一路攻读完硕士、博士学位。

此后,他前往美国等地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还在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

或许是出于对水稻的深入了解,杨代常教授大胆地提出了用水稻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设想,任谁也不会想到,稻种竟能与人血清白蛋白有着联系。

当然,杨代常教授的设想是成立的,可真正付出行动时,却是难上加难,由于大米中含有多种成分,如何将人血清白蛋白从这些复杂的成分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摆在团队面前的又一个挑战。

杨代常团队将化身能工巧匠,将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植入到水稻种子中,这一过程错综复杂,需要精确的操作,确保人血清白蛋白能够在水稻种子内稳定发挥他的作用。

2006年,杨代常创立禾元生物,自此全身心投入到人血清白蛋白的研制中,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使得水稻种子可以去合成人血清白蛋白,然后进行分离提纯。

杨代常团队在经历无数个日夜拼搏后,终于在今年4月公布了他们取得的突破,达成从稻米提取高纯度人血清白蛋白的技术成果。

在经过重重工序后,最终获得的白蛋白纯度达到惊人的99%以上,平均每500克水稻就能够提取出1.375克白蛋白,这个数据无疑是震惊的。

也就意味着,从50斤大米中分离出来的血清白蛋白等于5斤血浆。

杨代常团队的这一成果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十余年的风雨,从最初提出用水稻种子作为容器的设想,到最终实现从大米中提取高纯度人血清白蛋白,这期间他们遇到的困难无法想象。

人体血清蛋白在于维持人体生命体征,以及它在治疗多种疾病时无可替代的,人体需要蛋白质的补充,血液自然也需要人血清白蛋白这样的蛋白质。

在医疗领域,人血清白蛋白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是失血创伤和烧伤者的曙光,能够及时的补充血容量,达到稳定生命体征的效果。

长期以来,人血清白蛋白的获取方式是依赖从人体的血液中提取,这种方法从始至终都面临短缺的问题。

血库血量的缺口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即使献血者愿意献爱心,但由于多种因素,血库常常会陷入到缺血的状态,我国每年的临床用血需求在不断扩大,导致血液供需陷入尴尬的境地。

加上我国在人血清白蛋白上依赖进口,过度依赖进口不仅使我们在价格上缺乏话语权,也是增加了医疗成本,还面临着供应不稳定的风险。

看似是简单的贸易,但其中也蕴含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如果供应方出现问题,那么人血清白蛋白的供应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急需人血清白蛋白的患者就将面临生命的威胁。

不仅如此,依赖进口还使得血清白蛋白价格昂贵,而且时常面临一药难求的困境,这无疑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风险。

除了供应不足和依赖进口,传统提取方法还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血液来源复杂,需要检测部门层层筛选,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病毒的传播。

在医学的舞台上,血清白蛋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起初,当杨代常提出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时,得到的是冷眼和质疑,毕竟,水稻一直以来都是作为粮食的存在,将其与生物医药联系起来,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但杨代常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所吓倒,他坚信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研究工作,闭关苦修的历程击垮了多少在人血清白蛋白下功夫团队。

禾元生物公司已经在新疆地区完成了水稻试种实验工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人血清白蛋白也将会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孕育,

可以想象,,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水稻上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产量也会随之提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依靠血库的供应将会一去不返。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25-04-06发布的文章《我国将“稻米造血”变成现实!有望解决人血清白蛋白供应不足》

IT之家2025-04-06发布的文章《科幻走进现实:中国生物制造开始用稻米造血》

央视新闻2025-04-06发布的文章《种成另一种Level!中国人用大米生产血液蛋白质》

来源:铭心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