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排名大洗牌:深理远超广中医,暨大第44,广财第231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3:58 1

摘要:中山大学是广东高校的代表,其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13,近十年来都是第一名,它有医学、文科、理科等等许多的学术研究项目,它撑起着广东的教育实力,在医学方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的医院里排名全国第6,它的内分泌科、肾内科、外科等等科目的排名都在全国前10,孙逸

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出炉,深圳理工大学排名大幅上升、广州中医药大学排名下降,广东财经大学与肇庆学院在区域定位上存在定位,成为此次排名中的焦点。

中山大学是广东高校的代表,其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13,近十年来都是第一名,它有医学、文科、理科等等许多的学术研究项目,它撑起着广东的教育实力,在医学方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的医院里排名全国第6,它的内分泌科、肾内科、外科等等科目的排名都在全国前10,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妇科,肿瘤科,这些科目的影响力都在全国,外地病人也是专门跑过来治病的。

中文系是“百年老系”,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历史学系“岭南文化”特色明显,毕业生多就职于广东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单位,在理科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实力雄厚,数学学院“代数几何”研究团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物理系“光电材料”研究为广东LED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对广东而言,中山大学是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创新的“引擎”——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500项,发表SCI论文超3000篇,均居全省首位,龙头地位,是广东教育实力的核心。

华南理工大学以全国第25名的排名紧随其后,作为工科院校的代表,机械、土木、化工等学科一直保持在全国前10的水平,是广东“工业强省”建设的重要人才和技术支撑,在上世纪50年代,华南理工就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集中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校的工科专业,机械工程学院与广汽合作开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提高汽车生产效率;土木工程学院参与港珠澳大桥设计,技术应用广泛;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为立白、蓝月亮等企业提供“精细化工”技术支持。 其“产学研合作”模式特色鲜明,与华为、格力等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5G通信技术实验室”“新能源空调实验室”等,既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又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其毕业生在广东工业企业里很受欢迎华工可以成为广东工业发展的“人才后盾”。

暨南大学在全国排名第44位,排在第三,作为“华侨最高学府”特色明显,文科、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特色在广东对外开放人才输出上有一定角色,暨南大学有15%左右的华侨学生,这些学生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毕业以后大多成为广东企业在海外业务的推动者,例如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地区的广东外贸企业当地负责人多为暨南大学校友。在学科特色方面,新闻传播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深度报道团队中,有30%与25%的记者来自暨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毕业生大多去广州外贸企业,如广州进出口贸易公司、保税区企业,在业务中多为重要角色。 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在助力广东产业升级上提出政策建议,比如“产业经济学”研究报告被广东省政府采纳,可以说,暨南大学是广东“对外开放”的人才输出口。

深圳理工大学凭借全国第79名的排名,使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135名在名次差距达50名的对比中成为明显的“黑马”,深圳理工大学作为2018年成立的新高校,其快速崛起与“精准定位”和“资源倾斜”不无关系,根据深圳“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学科;深圳政府每年投入30亿元科研经费,远超大多数“985”高校,成为崛起的关键资源。

人工智能学科与深圳产业深度结合,与华为合作“智能监控系统”,应用于“智慧城市”;生物医药学科与康泰生物合作研发新冠疫苗,助力疫情防控;新能源学科与比亚迪合作研发“固态电池”,提高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广州中医药大学因“新兴学科布局滞后”、“科研经费不足”排名由2024年120名下降至135名;深圳理工毕业生多去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科技公司,一年内成为研发骨干,成为广东“未来产业”人才储备。

2025年全国大学排名位列231,广东财经大学是区域一流的财经类院校,以地区发展需求为依托进行学科布局,广东是经济大省,对于财经类的人才需求大,学校培养人才成为“出口”,会计学是省重点学科,会计学的CPA考试培训位居全省第一,毕业生CPA通过率超过20% ;金融学是省特色学科,就业去向以金融企业为主,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广发证券等金融机构,并且毕业生逐渐成为公司中层管理职位;经济学专业是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政策建议,例如制造业产业升级报告得到广东省政府支持。 该校“校企合作”模式特色鲜明,与广发证券、平安保险等企业合作办学,形成“订单班”式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实习,该校毕业生在广东财经行业广受好评,广东省财政厅预算编制团队中有20%来自该校,广州市税务局税收征管团队中有15%来自该校,广东财经为广东经济提供重要人才支持。

根据2025年排名结果来看,广东高校内部分化更加明显,传统强校服务国家战略职能逐渐增强,新高校服务未来产业职能逐渐增强,区域高校服务地方职能逐渐增强,广东高校在新老交替过程中相关趋势是促进还是退化,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一起讨论广东高校的未来。

来源:万物有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