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0岁的老陈,是建筑工地上一名朴实憨厚的工人。多年来,他每日在钢筋水泥间穿梭,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他总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健壮,对健康问题不太上心,有点小毛病能扛就扛。
50岁的老陈,是建筑工地上一名朴实憨厚的工人。多年来,他每日在钢筋水泥间穿梭,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他总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健壮,对健康问题不太上心,有点小毛病能扛就扛。
半年前,老陈发现生殖器有些不对劲。包皮内侧老是黏腻腻的,还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异味,即便他反复清洗,那股怪味和分泌物依旧如影随形。他觉得可能是干活太累,身体“上火发炎”了,便去药店买了消炎药自己涂抹。可情况不仅没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后来,龟头边缘长出了一颗小疹子,不疼不痒,他就没当回事。三个月后,这小疹子竟慢慢扩大,变成了一块难以愈合的溃疡,还开始轻微出血。这时,老陈才慌了神,赶紧去市医院检查。医生一看,建议他立刻转诊到肿瘤专科医院。经过穿刺活检,老陈被确诊为“阴茎鳞状细胞癌”,且已到晚期,癌细胞侵入阴茎海绵体。无奈之下,他只能接受部分切除手术,切除长度达3.5厘米。术后,老陈后悔不已:“要是早点重视,早点来看,哪会成现在这样……”
阴茎癌虽不算常见肿瘤,但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仍有约2500 - 3000例。由于男性对隐私部位问题往往讳疾忌医,健康意识淡薄,超六成患者就诊时病情已至中晚期,治疗效果和预后大打折扣。据《中华男科学杂志》研究,早期阴茎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超85%,而晚期患者不足30%,差距悬殊。
阴茎癌发生前,身体通常会发出一些“警报”,细心留意就能及时察觉。
包皮垢异常增多且感染: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包皮垢更易积存。若发现污垢明显增多、气味浓烈,伴有瘙痒、疼痛或红肿,要警惕慢性刺激引发癌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类物质和细菌代谢产物可能转化为致癌物。
长期不愈的溃疡或糜烂:阴茎、龟头或冠状沟处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边缘不规则,有时伴有出血或渗出,即便无痛感,也需高度重视。《泌尿外科杂志》临床研究显示,约45%患者因忽视无痛性溃疡延误治疗。
可触及的硬结或肿块:若在阴茎体或头部摸到质地坚硬、边界模糊、不易推动的结节,应尽快就医排查是否为恶性肿瘤。病情发展后,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或皮肤改变。
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尤其是HPV16和18型)是阴茎癌重要诱因。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伴侣多、无保护性行为会增加感染几率。美国疾控中心(CDC)建议男性接种HPV疫苗降低风险。
局部卫生不良:包皮过长或包茎者,若清洁不到位,包皮垢堆积,长期刺激黏膜上皮,会增加癌变概率。每日清洗并保持干燥是有效预防措施。
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包皮龟头炎、阴茎白斑病、硬化性苔藓等慢性病变,长期炎性反应会诱发组织异常增生。定期随访、规范治疗是阻断癌变的关键。
吸烟与免疫抑制:多项研究表明,吸烟者患阴茎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 - 2倍。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力下降,也易癌变。
预防阴茎癌,需树立正确健康观念,从生活细节入手。
重视日常清洁:每日认真清洗外阴,尤其是包皮要翻起来彻底清洁,避免污垢残留。
处理包皮问题:包茎或反复龟头炎患者,可考虑包皮环切术。《欧洲泌尿学》回顾研究显示,该手术可显著降低阴茎癌发病率。
接种HPV疫苗:HPV疫苗并非女性专属,男性接种也能有效预防相关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9 - 45岁人群根据自身情况接种。
戒烟与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这是防癌通用法则,对预防阴茎癌同样适用。
定期自查与体检:高危人群每月自我检查外生殖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莫因羞怯延误治疗。#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科普大赛#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