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是是封建君主巩固统治的“刀斧”,是帝王巩固统治的利器,也是制度暴力的化身。他们常常以严刑峻法为手段,直接执行皇帝意志,打击异己、镇压反对势力。但他们往往也出身卑微、缺乏政治根基和门阀基础,最终沦为“弃子”。他们的一生,不是作为人来存在的,是作为皇家的一条猎
他们是是封建君主巩固统治的“刀斧”,是帝王巩固统治的利器,也是制度暴力的化身。他们常常以严刑峻法为手段,直接执行皇帝意志,打击异己、镇压反对势力。但他们往往也出身卑微、缺乏政治根基和门阀基础,最终沦为“弃子”。他们的一生,不是作为人来存在的,是作为皇家的一条猎犬,到处咬人来存在的。下场最后也很凄惨,不如一条猎犬。
这群人,就是酷吏!例如西汉的“苍鹰”郅都,唐朝武则天时代的来俊臣、“请君入瓮”的周兴等人。因为封建王朝一般是“外儒内法”帝王需要平衡朝堂权力时,就需要酷吏的存在。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篡位后,满朝文武汹汹,大家都还相信建文帝还活着,只不过是暂时躲了起来。“文帝尚在,与诸通臣图复”。因此,朱棣这个皇位坐得并不踏实。一方面,他派出郑和下西洋,广撒网到处找建文帝一究生死。另一方面,他必须要对南京朝廷的这些人做一次清洗。
那么,这些脏活交给谁来干呢?精明的永乐大帝扒拉了一下算盘珠子,定下一人。
安徽滁州人陈瑛,早年以贡生身份入仕,洪武年间历任御史、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1399年),调任北平佥事。在北平期间,他不仅没有履行好建文交代的刺探燕王情报的任务,反而把宝押在朱棣身上,暗中与其勾结,收受贿赂以支持朱棣造反。这种人品稀烂的人物,朱棣是大喜过望,搬掉了身边一个眼线;建文帝是勃然大怒,直接给他一家伙贬到广西当了个散官。
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称帝,陈瑛因“拥立之功”被火速召回,参与到对建文留下的大蛋糕的瓜分之中。姚广孝、张玉、朱能、丘福、陈亨、张信、张武、谭渊、郭亮、孟善等战场猛将、庙堂谋士自然要隆重礼遇。而陈瑛这种起事前居然敢拿朱棣贿赂的“污点盟友”,在朱棣看,属于可用可不用之间。毕竟,这种人品贪墨成性的人,并不利于他在帝国中倚重为重臣。
毕竟,你当年为了背叛建文帝拿我的钱,以后也会为了背叛我拿别人的钱。造反前是一回事,为了利用你大撒金币;造反后我要好好经营国家了,这种贪官污吏当然不能信赖了。
现在,要干脏活了,这种人品不佳的人,正好可以利用!于是,朱棣直接晋升陈瑛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执掌监察大权,成为朱棣清洗建文旧臣的“核心工具人”。朱棣要用血腥手段震慑反对势力,来弥补自己那薄弱的合法性政权。
放开狗链子,可劲给朕咬吧!
陈瑛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没指望了,在广西那瘴疬横行的十万大山中吃灰吃土一辈子了。没想到朱棣居然赢了,当诏书让他回南京时,他激动地抱着棵老树桩都要亲几下。回到南京后,深谙帝王心思的陈瑛,立即以“诛逆”为名展开大规模清算。
他诬陷建文旧臣黄观、王叔英等数十人为“叛逆”,不仅诛杀本人,更将妻女发配为奴、株连九族。
1402年,陈瑛又揪住了建文朝大理寺少卿胡闰的小辫子。胡闰字松友,江西鄱阳人,素以清廉刚直著称,曾推动过废除肉刑等仁政。朱棣攻陷南京后,胡闰拒绝效忠新主,成为朱棣清算的“奸党”之一。朱棣登基后召见胡闰,命其更衣效忠。胡闰身穿丧服上殿恸哭,直言“忠臣不事二主”,并质问朱棣“忠”字的写法:“上为‘中’意不偏不倚,下为‘心’须始终如一”。朱棣震怒,命武士用金瓜击碎其牙齿,将其勒死于殿上,并施以磔刑(割肉离骨),用铁钩撕裂其皮肉。
胡氏九族217人被杀,刑场“号哭彻天”、包括襁褓中的幼子。女眷被发配教坊司为官妓,长女胡鸾不堪受辱咬断琴弦自尽,幼女郡姐被充作奴婢,终身未嫁。朱棣甚至将胡闰尸体浸泡石灰水后剥皮揎草(填充稻草),悬挂于南京武功坊示众。
此案即由左都御史陈瑛主导,他通过“瓜蔓抄”的方式扩大株连范围,从南京到江西,凡是牵连进去的,都搜捕干净。胡闰老家鄱阳硕铺坊因此“村里为墟”。陈瑛声称“不处极刑,都察院无法立名”,其冷酷态度令同僚都两股颤抖,闻之色变。
被陈瑛先后搞死的勋贵将领大臣有,历城侯盛庸,被弹劾到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事(“日出怨诽,心怀异图,请䆜重典,以儆余众”)。长兴侯耿炳文,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老将军,逃脱了老朱的屠刀,却没逃过小朱的指控。在朱棣的授意下,陈瑛捏造了一个罪名,说70岁的耿炳文僭越服饰,说什么““衣服器皿僭饰龙凤。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老将军一看,得,反正七十古来稀够本了,赶紧自己了断算了免得连累家人。曹国公李景隆则因“谋反”罪名被抄家软禁。仅仅一年时间,经他手弹劾扳倒的勋戚大臣足足有37人之多,朝野“闻其名而股栗”。其风头一时无两。成为帝王权术中不可或缺的“手黑套”。
朱棣对陈瑛的残暴心知肚明,表面上骂他“刻薄非助朕为善者”,实际上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但是陈瑛干脏活干得一时手滑,没刹住车,直接或者间接把几个皇族也给弄死了,包括不限于驸马梅殷被控“邪谋”溺亡,南康公主驸马胡观遭弹劾下狱致死。这就有点过了。
永乐中期,随着政权稳固,敌对的建文旧臣基本都杀完了,朱棣开始转向“文治”。杨士奇、夏原吉等文臣崛起,而陈瑛的残暴渐成统治负担。永乐七年(1409年),他弹劾嘉兴知县李鉴未株连姚亨亲属,遭朱棣驳回并斥责“岂可尽戮”;次年户部官员高文雅议政提及建文帝,陈瑛欲加罪却被朱棣制止,直言“草野之人何罪?”
太子朱高炽也非常讨厌他。朱高炽曾当面痛斥:“卿用心刻薄,不明政体,非大臣之道!”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感觉到,陈瑛这副黑手套好像已经物尽其用,该扔掉了。正好,要出发漠北去打蒙古,这扔抹布的活,就交给监国的太子朱高炽来干了。在刑部给事中耿通、中允刘子厚的弹劾助攻下,朱高炽很快以“奸险附会”罪名将陈瑛下狱,未详述具体罪状即处死,史载“天下大快”。
表面上陈瑛倒台时是朱棣为了平息众怒,实际上建文帝旧臣的家属们早就家破人亡,灰飞烟灭了。这厮掌权七年所杀之人,不亚于洪武皇帝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总和,“灭建文朝忠臣数十族,亲属被戮者数万人”。
一条猎犬,死了就死了,永乐不会在意,天下也高兴了。帝国的和平终于达成了。
来源:灾难在你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