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感,让孩子感受被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09:41 2

摘要: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场景: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在门口哭得撕心裂肺,怎么哄都不进去。这其实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孩子小时候,最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害怕时,要是父母能及时回应、安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安全感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场景: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在门口哭得撕心裂肺,怎么哄都不进去。这其实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孩子小时候,最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害怕时,要是父母能及时回应、安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安全感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就说我班上有个叫小明的孩子,有次在幼儿园不小心把牛奶弄洒了,吓得大哭起来。我赶紧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小明,每个人都会犯错,咱们一起把地上清理干净就行。”小明听了,情绪渐渐平复。从那之后,他在幼儿园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

我给家长们支个招,叫“3 秒回应法”。孩子呼唤你时,尽量 3 秒内回应,一个眼神、一句“我在呢”,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家长成长日记:今天孩子在外面摔倒了,我第一时间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安慰。看着他不哭了,我也松了口气,原来及时回应真能让孩子有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作为基础,接下来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也很重要。

有些家长总喜欢替孩子做决定,觉得孩子小啥都不懂。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依赖父母,失去自主选择的能力。其实,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有限的选择权,让他们在能掌控的范围内做决定,这有助于建立自信。

比如早上准备早餐,问问孩子:“你今天想吃面包还是面条?”让孩子自己选。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权利,也会对选择负责。

我有个朋友,她孩子以前特别挑食。后来她改变方法,做饭时让孩子参与,问问想吃啥菜。孩子有了选择权后,愿意尝试新食物,挑食毛病也改了。

再给家长们个方法,叫“选择二分法”。给孩子两个选择,让他们从中决定。这样既不会让孩子选择太多无所适从,又能培养自主能力。

家长成长日记:今天让孩子自己选衣服,搭配有点怪,但我尊重了他的选择。看他自信满满的样子,我觉得让孩子有自主权真重要。

孩子有了自主选择的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情绪应对能力。

孩子成长中难免遇到挫折困难,这时候父母的引导就极为关键。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要帮他们认识情绪,引导用积极方式解决问题。

有次我带孩子做游戏,小红输了特别伤心,坐在地上大哭。我走过去蹲下说:“小红,我知道你输了难过,这很正常。但不能一直哭,咱们想想下次咋做得更好。”小红听后擦干眼泪点头。后来再做游戏,她更积极主动,也不那么容易因输而伤心了。

家长们可以用“情绪命名法”帮孩子认识情绪。孩子生气时,告诉这是“生气”;开心时,告诉这是“开心”。同时,家长要做好解决问题的示范,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咋解决。

家长成长日记:今天孩子搭积木倒了,很生气还扔了积木。我没批评,先让他冷静,再一起分析原因。最后重新搭好,孩子又开心了。原来正向情绪引导能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有了前面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该怎么运用呢?下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早餐选择

早上孩子起床,把面包和面条放餐桌上,问孩子:“宝贝,你今天想吃面包还是面条呀?”孩子选完,夸夸他:“你选得真好,肯定会吃得开心。”这样既给了孩子自主选择权,又让他感受到尊重。

玩具争执

孩子们一起玩玩具,难免起争执。这时,先把孩子分开冷静一下,问清经过,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问:“你想想,别人抢你玩具,你难不难过?”让孩子认识错误,学会分享。

失败安慰

孩子比赛或游戏失败,家长别指责,要安慰。可以说:“没关系,宝贝,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努力就行。”然后和孩子分析原因,鼓励下次做好。

最后,我给家长们列了个自查清单,大家对照看看平时做得咋样。一是有没有及时回应孩子需求;二是有没有给孩子自主选择机会;三是有没有正向引导孩子情绪。

要是发现有些方面没做好,别着急,从现在改就行。我相信,从日常互动入手,注重建立安全感、培养自主选择能力和正向引导情绪,孩子一定能从小培养出幸福的能力。希望家长们行动起来,用这些方法陪孩子成长,让孩子有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选择图片插入第一段,因为图片描述为“在夕阳西下的时刻,一位成年人和一个孩子手牵手走在一条道路上”,能体现家长陪伴孩子的场景,与正文第一段中“孩子小时候,最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相呼应,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

来源:育儿小芭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