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62江汉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7:35 2

摘要: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诗经262-1江汉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2.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3.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4.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5.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6.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o/u

□□□◆,□□□◆。□□□◆,□□□◆。□□□◆,□□□◆。□□□◆,□□□◆。ng

□□□●,□□□●。□□□□,□□□●。□□□■,□□□■。□□□■,□□□◙。i+u

□□□□,□□□◆。□□□◆,□□□◆。□□□□■,□□□■。□□□□,□□□◙。i+ng

□□□◆,□□□●。□□□◆,□□□◆。□□□◆,□□□◆。□□□●,□□□◆。ng+o

□□□●,□□□●。□□□●,□□□●。□□□■,□□□■。□□□■,□□□◙。o+i

附注:

1、本诗押韵较为规则,主体是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2、存在前后句押韵,也即,AA。

3、第五阕押韵很奇特,为对角押韵,也即,ABBA。而且还远程押韵,类似,ABCCCCBA。

4、在编写《周音》时已经如此分析,现在保持,只不过增加了i o二象性符号◙。

诗经262-2江汉注释1

附注:

1、南海:云梦泽的前身,而非今天的南海。上古时期湖北和湖南地区一片汪洋,在汉代有所枯竭,但仍然称之为云梦泽。现存遗迹为洞庭湖。

2、浮浮:=漂漂。通假字。说明大军是顺着汉水乘船而下,沿途作战,而非翻山越岭徒步作战。

3、滔滔:=涛涛。通假字。可以不改。现代汉语中,滔滔、涛涛都存在。形容水浪前赴后继,在本诗中形容大军在水上乘风破浪。由于从陕西到湖北、湖北,是南下、东征,所以,风向是东南风,正值春天和夏天。点明了作战的季节。

4、淮夷:淮河流域的蛮夷。沿用商代或更早的称呼。由此可见,在上古,汉水与淮水有相汇的地方,按照今天的地理知识,可知,这个交汇处就位于今天的南阳新野县、唐河县之间,也就是本诗所谓南海的北缘。

5、安-游-舒:形成类比,应为近义。其中

①安:安家、定居。

②游:游玩、旅游。

③舒:放松、散心。

6、淮夷来求-淮夷来铺:形成类比,应为近义。其中

①求-铺:动词,宾语是淮夷。可见,求-铺是及物动词。

②求:搜求、寻找。大军来此搜寻淮夷作战。

③铺:=捕。通假字。捕捉,捕杀。也可以理解为,=扑。通假字。扑杀。

7、洸洸:波光粼粼。形容水面平静,在本诗中形容军容浩大、整齐。

8、出车-出旟:形成类比,应为近义。其中

①车:战车。可见,大军也包括陆军,沿汉水而下,而非只有水军。

②旟:战旗的一种。据说上面画着鸟纹。是州里之旗。在本诗中,应该不特指级别,而是一种战旗的统称。

9、载:时而,有时。谦辞。王心载定=周天子暂时安心。

10、彻:贯彻、打穿、凿穿。说明淮夷盘踞一方,使得周天子的疆域没有完全统一。

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彻字,有时我理解为:=撤,通假字,拆除。看来,需要谨慎对待。例如

①诗经第155篇《鸱鸮》: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其中,彻=松土、锄地,诗人趁着天未下雨而锄地,桑土=种着桑树的田地,≠桑林。可能古人喜欢在农田中种植桑树,并非专门的桑林,而是平常种庄稼,套种一些桑树而已。彻土-修窗,形成类比,所以,彻=松土、锄地,而非拆除义。

②诗经第193篇《七月之交》: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其中,彻屋-田芜,形成类比,可见,彻=拆除,或者抄家。

天命彻=天命透彻,彻底。诗人说天命不透彻,说的是对未来不确定。

③诗经第209篇《楚茨》: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其中,彻=撤走。诗人在祭祀完成后,撤走家俱摆设。这容易理解。

④诗经第250篇《公刘》: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其中,彻=耕田,类似上文例①,指的是锄地、松土。诗人讲的是军队在返程中沿途种庄稼,自己筹措军粮。当时注释时,我认为彻=撤、拆,是军队抢掠沿途土著的农田,收缴粮食。现在看来,两种可能都有,考虑追溯修订。

⑤诗经第259篇《申伯》: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其中,如果彻=撤,那么拆毁的土地是申伯在陕西的土地。如果彻=凿穿、耕种,那么这些土地位于南阳,是申伯迁徙目的地。当时我按照前者分析,现在看来未必对,考虑追溯修订。

看来,彻=撤,情况不多,彻按照本义理解占多数。因此要考虑:彻是不是全部需要按本义理解?重点上文例②③。待考。

11、王国来极-淮夷来求-淮夷来铺:形成类比,可见,求-铺-极,均为及物动词。

动宾倒装,王国来极=极王国。

可见,极=极限,名词动词化,拓展极限。

12、疚-棘:形成类比,应为近义。其中

①疚:内疚,生怕做得不够好,已经做了。

②棘:棘手,感到难做,还未做。

匪疚匪棘=不内疚、不棘手=做了也不要怕做不好,没做更不要怕难做。

这是周天子对召公虎的嘱托,意思是一切有天子兜底,不怕错,不怕难。要勇于开拓,不计结果。

13、疆-理:诗经中多次出现,我曾将其释读为:疆=耕,理=犁。因为在南阳方言中,耕读作jiang(疆)。但前贤多释读为:疆=疆域→划定界限,理=丈量土地,治理土地。需要进一步斟酌,例如

①诗经第210篇《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南东其亩。

其中,疆-理按照两种说法,都成立。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③诗经第250篇《公刘》: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其中,理不宜理解为犁地,而可以理解为:丈量土地、治理土地。因为前面有基=地基。但疆=耕地,也说得通。但如果基=基地、而非盖房子的地基,则理=犁地,也是合理的。

因此,并不能否定我之前的诠释。况且,为土地划分边界和度量土地,不都是为了耕种么?

因此,疆=耕,理=犁,通假字,维持以前的分析。

14、辟:开辟。但诗经中多引申为新册封,进而引申为新册封的诸侯和百官。

诗经262-2江汉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4.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5.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6.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i+ng

□□□◆,□□□●。□□□◆,□□□◆。□□□◆,□□□◆。□□□●,□□□◆。ng+o

□□□●,□□□●。□□□●,□□□●。□□□■,□□□■。□□□■,□□□◙。o+i

附注:已删除前三阕。

上一节分析了本诗为赞美诗。诗人描绘了召公虎奉周天子之命,率军沿着汉江南下,水陆并进,讨伐淮夷,也即,淮河流域的土著,位于今南阳桐柏山区、信阳大别山区、湖北大洪山区。但我认为,当时的淮夷可能并不在山区居住,而是选择云梦泽(诗中所谓:南海)北缘的平原居住,例如,南阳、信阳的地势较高之处,以及湖北的北部平原,例如,襄阳、随州的地势较高之处。

下面接着分析:

1、旬-宣:均为及物动词。王旬虎,王宣虎。与上文来求-来铺-来极的语法结构类似,均为动宾倒装。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王命召虎,召虎来旬,召虎来宣。=周天子命令召虎,询问召虎,向召虎宣布一些事情。其中

旬:=询。通假字。询问。

2、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文武=周天子的文武百官。受命:受到封赏。

召公维翰=召公系翰=召公是保卫周天子的屏障。

这两句是召虎面陈周天子: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文武大臣的功劳,是召公屏卫天子的功劳。

呼应后文: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不要叫我小子,我也是学召公。

可见,召虎≠召公。在召虎口中,召公=召公奭,是西周初年辅佐周成王的第一代召公。而且,在本诗中,召虎此时尚且年幼,所以在面见周天子和文武大臣时,请大家不要称呼自己为小子。

其中,

①似:相似,模仿。形容词动词化。

②小子:年轻人。

③维:=系、是。通假字。

④翰:羽翼、护卫、防护。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3、用:=因。通假字。由于。诗经中常见,不赘述。

锡:=赐。通假字。赏赐。

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 肇敏戎公,因赐你祉。

这两句是周天子对召虎说的话。其中

①敏:敏捷。形容百战百胜。诗经中出现过,例如

诗经第245篇《后稷》:

履帝武,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其中,敏=敏捷,好战且捷。

②戎:戎装,作战,从军。

③公:召公奭。尊称为公爵。据考证,实际上召公奭为侯爵。可能公=公卿之公。

戎公=戎马一生的召公奭。因为召公奭一生都在辅佐周天子征战,从文王、武王到成王,三朝元老。

肇敏戎公=从召公奭开始,你召家一直从军,百战百胜。其中

肇:开始。敏、戎均为形容词,形容召公这一族一直从军作战,常胜将军。

4、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

这几句是周天子册封召虎,正式继承召公之位。此前,召虎可能尚未袭爵,因此文武百官称之为:小子。其中

①厘(釐):=来、赉。通假字。釐金文从来、麦,古音bi。也可以理解为:=畀。通假字。给予。

②圭瓒:用圭做柄的酒杯。礼器。

③秬:红高粱。前人多释读为:黑黍,不妥。

④鬯:用郁金香作为香料酿造的红高粱米酒。

⑤卣:酒壶。最初用皮革制成,如近现代少数民族的酒囊。后为陶瓷酒瓶,宋元时期仍见。后为青铜器,多为扁圆型。

在本诗中,应为皮革制成,应为上下文显示,周天子御驾亲征,召虎只是开路先锋。行军途中,不太可能带太重的酒壶。

⑥文人:文+人。于文人=于文+于人=通过公文和口头传达。

前人多释读为:=文王。大谬!

⑦召祖:召公奭。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 =受命于周,命自召祖。=召公家族接受周天子的任命,担任召公,从召公奭这一代开始。

表明周天子此时才将召虎册封为召公奭的继承人,继承了公爵或公卿之位。此前,召虎尚未成年,众人称之为:小子。

前人多释读为:召=绍=继承。祖命=祖先的任职。大谬!

5、对(對):=仆(僕)、俯、扑(擈)。通假字。匍匐,伏地,趴在地上。

扬:抬头。也理解为:=仰。

对扬=俯仰。通假字。磕头的动作。

休:休息。休息之处。动词名词化。引申为周天子的宝座或车辇。在周天子御驾亲征的途中,召虎被周天子册封为公侯,继承召公奭的衣钵。

前人多曲解。

6、考:本义为老。在商周金文中,多作为祖先(已逝世)之义。在本诗中,引申为牌位。

作召公考=制作召公奭的牌位。

召虎被周天子册封为召公奭的继承人之后,就动手制作祖先牌位,以祭祀先祖。否则,如果周天子不册封他为继承人,则召虎无法自证身份,无法以召公奭的后人身份祭祀召公奭。这是上古继承制度的严格之处:如果没有正式册封,则不是正宗嫡子嫡孙,而是旁支,小宗。旁支和小宗不能祭祀大宗的祖先,虽然从生物学上讲,祖先是同一个人,但从宗法上讲,旁支不能与大宗供奉相同的祖先,旁支只能供奉旁支分家出去的始祖。

前人多误解。

7、矢:矢志不移。也理解为:=志。通假字。

矢其文德=坚持其悲天悯人的美德。这是召虎和诗人对周天子的赞美。 诗人可能就是召公虎本人。

诗经262-3江汉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cong dong bo bo, cu bo do do. bi cong bi do, dui di bi dui. ci du co du, ci do co do. bi cong bi du, dui di bi bu.

2.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cong dong dong dong, co bu cong cong. ding cing di bong, co ding cu cong. di bong ci bing, cong dui du ding. dui bi dui ding, cong ding di ding.

3.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cong dong di du, cong bing do cu. di bi di bong, do co cong du. bi cui bi di, cong cui bi di. cu cong cu di, di cu dong bui.

4.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cong bing do cu, bi dong bi dong. bing cu do bing, do cong dui cong. bu co du do di, do cong di di. do bui cong cong, dong di ci dui.

5.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bi ci cui dong, cu dong ci do. do cu bing cong, di dong du ding. cu do do bing, dui do du bing. cu bi dui do, ding di cong ding.

6.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cu bi dui do, bu dong cong do. do do cong co, ding di cong do. bing bing ding di, cing bong bui ci. di ci bing di, co dui di cui.

□□□●,□□□●。□□□●,□□□◙。□□□●,□□□●。□□□●,□□□●。o/u

□□□◆,□□□◆。□□□◆,□□□◆。□□□◆,□□□◆。□□□◆,□□□◆。ng

□□□●,□□□●。□□□□,□□□●。□□□■,□□□■。□□□■,□□□◙。i+u

□□□□,□□□◆。□□□◆,□□□◆。□□□□■,□□□■。□□□□,□□□◙。i+ng

□□□◆,□□□●。□□□◆,□□□◆。□□□◆,□□□◆。□□□●,□□□◆。ng+o

□□□●,□□□●。□□□●,□□□●。□□□■,□□□■。□□□■,□□□◙。o+i

附注:

1、争的甲骨文画的是陷阱中挣扎,=挣的本字。不表音。今音zheng,可推定古音ding。

2、海-敏从每,每从母,古音bui。敏发生了鼻音化。

3、肇从手,古音do。

4、鬯-鬱同源,但今音不同,鬯chang有鼻音,鬱yu无鼻音,但据此可推断古音为d辅音。不过,鬱的古文从勹,从缶,存在古音bo的阶段。以前分析过,见: 鬯的甲骨文释义、鬱古音bo音义考 ; 在诗经中,鬯=韔、藏,通假,我不知其鼻音来源。待考。

5、稽从旨,旨从匕-勺,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

6、经从巠,巠从壬,古音ding。发生了d→j辅音颚化。

7、告从牛、从口,古音co。造并非从告,而从早、草,古音do。后世讹变合流。

诗经262-4江汉今韵

1.江汉漂漂,武夫滔滔。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舒,淮夷来

2.江汉荡荡,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定。时有争,王心载宁。

3.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棘,王国来极。于,至于南海。

4.王命召虎,来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因赐你祉。

5.畀你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6.虎拜稽首,俯仰。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o/u

□□□◆,□□□◆。□□□◆,□□□◆。□□□◆,□□□◆。□□□◆,□□□◆。ng

□□□●,□□□●。□□□□,□□□●。□□□■,□□□■。□□□■,□□□◙。i+u

□□□□,□□□◆。□□□◆,□□□◆。□□□□■,□□□■。□□□□,□□□◙。i+ng

□□□◆,□□□●。□□□◆,□□□◆。□□□◆,□□□◆。□□□●,□□□◆。ng+o

□□□●,□□□●。□□□●,□□□●。□□□■,□□□■。□□□■,□□□◙。o+i

附注:

1、铺→捕。通假字。捕杀、捕捉。

2、匪→非。靡→非。通假字。

3、浮浮→漂漂。通假字。

4、汤汤→荡荡。通假字、古今字。

5、疆→耕。理→犁。通假字。但可以不改,也许有其他含义,见前面几节分析。

6、旬→询。通假字。询问。

7、维→惟。通假字。惟一、只有。

8、用→因。锡→赐。尔→你。通假字。诗经中常见,不赘述。

9、对(對)→仆(僕)、扑(擈)。通假字。扑倒。磕头的动作。

可理解为:对扬=扑扬=俯仰。通假字。连续磕头的动作。

10、休→座。通假字。座位、宝座,休息处。前人多曲解,有必要修改。

11、庶→多。通假字,古音do。大概、几乎。

12、厘(釐)→来、赉、畀。通假字。给予、赐给。

以上只考虑了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13、第一阕:车→舆。近义。舆-旟,现代押韵u。可以不改,因为偶数句:旟-捕,已经押韵。

14、第三阕:极→开。近义。开辟、开拓。开-海,现代押韵ai。

15、第五阕:命-人-瓒-田-年,除了命-人之外,其余押韵an。需要修改。

①命→权。近义。授权、任命。

畀你圭瓒,秬鬯一卣。 → 秬鬯一卣,畀你圭瓒。 调换句序,偶数句:缵-田-权-年,现代押韵an。 这样修改最少。

16、第六阕:

①寿→祚。近义。国祚。

②已→歇。近义。停止。这样,偶数句:座-祚-歇-国,现代押韵e,因为uo=ue。

这样改变了原诗的押韵格式。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08下午17:16

1.江汉漂漂,武夫滔滔。游,淮夷来求。既出我,既设我旟。舒,淮夷来

3.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棘,王国来。于,至于南海。

5.秬鬯一卣,畀你圭瓒。告于文人,山土田。于周受,自召祖。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6.虎拜稽首,俯仰。作召公考,天子万。明明天子,令闻不。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还可以保留原诗格式:

③虎拜稽首,俯仰。→ 俯仰,虎拜稽首。

调换句序,首-寿,现代押韵ou,这样修改最少。

④国→地。近义。已-地,现代押韵i。

版本三,20250408下午17:19

5.秬鬯一卣,畀你圭瓒。告于文人,山土田。于周受,自召祖。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6.俯仰座,虎拜稽首。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

来源:pluiepo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