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少轻狂时,觉得这个世界就是我的,应该走出去闯一闯,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才不负春光。
读完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就像走完了我们的一生。
年少轻狂时,觉得这个世界就是我的,应该走出去闯一闯,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才不负春光。
青年时代,沉沦在欲望名利场不可自拔,醉生梦死,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进入中年,一切该经历的都经历过,突然醒悟,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心慢慢归于平静,这才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经历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悉达多是印度高贵的婆罗门之子,他强壮英俊,四肢修长。
在父亲慧智的教诲中,他早已加入智者的交谈。
在母亲眼中,他是完美的儿子,看到他就感觉幸福!
年轻的婆罗门女儿们看到他,心中泛起爱情的涟漪;
他的好朋友乔达文最爱他,爱他的目光和仁慈的嗓音,爱他的步态,他行动的优雅完美,爱他一切言行;
更爱他的精神和崇高激昂的思想、强大的意志和高贵的使命感。
就是这么一个完美又出身优渥的年轻男子,却一日胜一日怅然。
他觉得父母的爱、朋友的爱都不能给他带来幸福、安宁和满足。
虽然父亲和其他智慧的婆罗门已将他们大部分思想都传授给他,而他依旧灵魂不安、心灵不宁。
经过再三思虑,他决定离开家,加入苦行者行列,成为一名沙门。
他去告诉父亲,父亲当然不快,并告诉他,他不想再听到他说这样的话。
但悉达多坚持自己的想法,伫立在在父亲的屋外一夜。
如果父亲不同意,他就一直站下去,直到他同意。
父亲最后做了让步.
并告诉他:如果寻到你想要的幸福,就回来教我修习,如果想法幻灭,也要回来,我们继续做该做的事。”
这是天下所有父亲对待叛逆儿子的无奈,阻止不了就只能接受,并告诉儿子:家永远是你最后的港湾!
这时候的悉达多,就像年少轻狂的我们。
总觉得世界是自己的舞台,满心都是炽热的梦想。
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彩虹,敢在大雨中奔跑。
觉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
悉达多离开了家,加入了沙门的队伍。
他身上只系一条遮羞布,披一件未缝的土色斗篷。
每天只进一餐且是生食,他的身躯日渐消瘦,因消瘦而变大的双眼中闪烁着热烈的幻梦。
他看见妇人时目光冷漠,遇见穿着华美的人,嘴角流露出轻蔑。
他对商贩经商、君侯狩猎、服丧者哀号、娼妓出卖色相、医生救人、祭司定夺播种之日、情侣之间爱抚、母亲哺乳都让他不屑。
悉达多只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对其它一切都不放在眼里。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欺骗,都散发着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都是虚幻。
他的目的是堕入空无,没有渴慕、没有愿望、没有梦想,无悲无喜。
“我”被去除,不复存在,他认为这才是觉醒。
于是,他在骄阳下爆晒,直到感受不到疼痛和焦渴。
在雨中缄默,直到感受不到寒冷。
在刺藤中灼痛他的皮肤,渗出血、流出脓,他一直蹲着,直至不再滴血,不再感到如针戳、如火灼。
他通过忍受痛苦学会克已。
但当他的朋友乔文达问他:“你认为我们有进步吗?我们实现目标了吗?”
悉达多却说:
“禅定、斋戒、屏息敛气,那不过是逃避‘我’,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暂时麻痹。”
他说:“在这条路上,我的焦渴没有获得丝毫缓解。我渴慕知识,充满疑惑。”
悉达多和他的朋友苦修了近三年,最终离开了沙门。
他们依着传闻去舍卫城找世尊佛陀,但佛陀也解不了悉达多心中的疑惑,他走向自我觉醒之路。
年轻时,总以为时间无限。
总觉得有无数个明天在等待,怀揣着无数个梦想,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想要在每一个领域留下自己和足迹。
于是,不断地尝试、寻找,寻找那最终能让自己安定下来的事情。
在一个清晨,悉达多离开祇树给孤独园,离开师尊佛陀,走上他自己认为的觉醒之路。
悉达多来到一条河边,摆渡人送他过河。
临近傍晚时,他来到一座大城,他心情愉悦,他渴望生活在世人中。
在城中的林苑,他遇到美丽的的名妓迦摩罗。
他被她的美貌吸引,但迦摩罗告诉他:
他得有华美的衣服、名贵的鞋子、还要腰缠万贯,为她备上礼物,才能让她满意。
于是,年轻的沙门为了得到美丽的她,去努力赚钱。
当他穿上华贵的衣服,名贵的鞋子,变得越来越有钱时,他终于吻上迦摩罗那让他朝思夜想的艳丽嘴唇。
自此,他沉沦在情欲、金钱、权力的欲望中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他品尝了财富、淫乐和权力的滋味。
他变成了他曾经最轻蔑、不屑的那类人。
岁月如流,悉达多在饱衣足食的日子里几乎觉察不到流逝的光阴。
突然有一天,他从梦中惊醒,被深深的悲哀包围。
才发现自己过着既无价值又无意义的生活,他没有得到任何宝贵的东西。
他曾经明亮的眼睛变得浑浊,曾经挺拔的身躯已经发福,曾经乌黑的发已变得花白。
他去河边,倾听河水咆哮的交响。
当他不再听到哀,听到笑,听当他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他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时,他明白这就是圆满。
他告诉乔达文:你或许确实是位探索者,但你却因努力追求目标,而错过了眼前的事物。
热情激昂的少年时代,悉达多放弃高贵的身份、离开家去独自寻找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悉达多聆听乔达摩宣法。
告别乔达文后的岁月,悉达多拥有崇高的觉醒、迫切的期许,决不仰仗和老师的独自豪情。
最后,他却沉沦在尘世的欲海里醉生梦死。
终有一天觉醒,回想自己已过的大半生,他终于明白:
活在当下,许一切发生,接受它、经历它。
偿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才是圆满。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