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我妈在你们眼里这么不堪,那这个家也没必要让你们操心了!"陈新平猛地一拍茶几,茶杯跳了起来。
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给你们转一分钱了。"
岳母赵玲花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你...你说什么?"
"六年了!我妈一个人带着梓航,你们不感谢也就算了,还天天找茬!"
陈新平的眼中闪着从未有过的愤怒,"今天更是当着孩子的面说我妈'没文化'、'配不上带城里的孩子'!"
岳父林卿华腾地站起身来,脸色涨得通红:"陈新平!你敢断了我们的生活费?"
"既然我妈在你们眼里这么不堪,那这个家也没必要让你们操心了!"陈新平猛地一拍茶几,茶杯跳了起来。
而接下来出现的东西直接惊掉了岳父岳母的下巴...
01
这场家庭风暴的导火索,要从六年前的那个春天说起。
2018年4月,陈新平和林沁雨的儿子陈梓航出生了。
小家伙白白胖胖,一出生就有八斤重,把全家人都乐坏了。
但很快,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孩子谁来带?
林沁雨在市里的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正值事业上升期,产假结束后必须回去上班。
陈新平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项目经理,经常需要加班和出差。
岳母赵玲花在服装店当店长,岳父林卿华在物业公司做主管,两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工作。
就在全家人发愁的时候,63岁的陈其芳主动开口了。
"孩子我来带吧,你们安心去工作。"那个周日下午,陈其芳抱着刚满月的梓航,看着儿子和儿媳妇愁眉苦脸的样子,轻声说道。
"妈,这怎么行?您年纪这么大了,带孩子多累啊。"陈新平心疼地说。
"我有什么大年纪?身体好着呢。再说了,这是我孙子,我不带谁带?你们有个好前程,比什么都重要。"
赵玲花听了这话,心里还挺高兴。
毕竟有人免费带孩子,她既不用辞职也不用出钱请保姆。
"那就麻烦亲家了。不过带孩子可是个技术活,现在的育儿理念和以前不一样了。"
陈其芳谦虚地点点头:"是的,我会好好学习的。"
就这样,陈其芳从安静的乡下小镇搬到了繁华的省会城市,开始了她六年的带孙生涯。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和谐。
陈其芳每天早起给全家人做早餐,照顾梓航吃喝拉撒,还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
赵玲花偶尔过来看看孙子,也会夸奖几句:"亲家真能干,把梓航照顾得这么好。"
但蜜月期很短,矛盾很快就显现了。
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梓航八个月大的时候。
那天正是周六,赵玲花和林卿华一起来看孙子。
梓航刚学会坐着,陈其芳正在客厅的地毯上陪他玩积木。
孩子穿着一件小棉袄,虽然有些旧,但洗得很干净。
赵玲花一进门就皱起了眉头:"这衣服是哪来的?怎么看起来这么旧?"
陈其芳连忙解释:"这是平子小时候穿过的,我特意留着的。虽然旧了点,但质量很好,纯棉的,孩子穿着舒服。"
"什么年代了还穿旧衣服?"赵玲花的声音提高了几度,"我们家梓航什么身份?穿二手货像什么样子?"
"这不是二手货..."陈其芳试图解释,"这是他爸爸小时候的衣服,很有纪念意义的..."
"纪念意义?你这是舍不得给孙子买新衣服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农村人就是抠门!"
这话说得陈其芳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看了看怀里的孙子,强忍着眼中的泪水,没有反驳。
从那以后,赵玲花看陈其芳就处处不顺眼了。
孩子吃饭的时候,如果梓航吃得慢一点,赵玲花就会说:"看看,就是没耐心。孩子吃饭是需要哄的,不能催。"
如果梓航哭了,她会说:"怎么又哭了?肯定是饿了,你给孩子喂奶了吗?"
如果梓航发个小烧,她更是大惊小怪:"怎么照顾的?孩子怎么会发烧?是不是着凉了?"
最让陈其芳受不了的是,赵玲花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她的坏话。
有一次,梓航刚学会说话,叫了一声"奶奶"。
赵玲花立刻抱过孩子:"梓航,跟奶奶说话要大声点,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了。"
还有一次,陈其芳给梓航做了他最爱吃的鸡蛋羹,赵玲花看到了,马上对孙子说:"梓航,别总吃奶奶做的菜,奶奶做菜不卫生,城里和农村不一样。"
更过分的是,有一天陈其芳教梓航背《三字经》,刚背了"人之初,性本善",赵玲花就打断了:"梓航,奶奶说的话你听听就行了,不要全信。奶奶是农村来的,不懂城里孩子应该学什么。"
每次听到这些话,陈其芳都是默默地走开,到阳台上偷偷擦眼泪。
她不想在孩子面前起冲突,怕影响家庭和睦。
而岳父林卿华虽然不像妻子那么刻薄,但态度也很傲慢。
有一次,陈其芳带着两岁的梓航在小区里散步,正好遇到了下班回来的林卿华。
"外公!"梓航兴奋地跑过去,张开小手要抱抱。
林卿华抱起孙子,看都没看陈其芳一眼,直接问孩子:"梓航今天学什么了?"
"奶奶教我唱歌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梓航奶声奶气地唱着。
林卿华皱了皱眉:"这么小就学这些老歌?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应该学英文儿歌才对。梓航,跟外公走,外公给你放英文动画片。"
说完,他抱着孩子就要往家走。
陈其芳赶紧跟上去:"亲家,孩子还小,学点传统的东西挺好的。而且他很喜欢唱歌..."
"你懂什么?"林卿华不耐烦地摆摆手,"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英语才是硬道理。唱什么儿歌,浪费时间!"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陈其芳心里的委屈也越积越深。
但她从来不在儿子面前抱怨,只是默默承受着一切。
陈新平其实也注意到了家里的微妙变化,但他夹在中间很为难。
每次他想为母亲说几句话,妻子林沁雨都会劝他:"你妈年纪大了,思想观念跟我爸妈不一样,有摩擦很正常。你就别掺和了,让他们自己慢慢适应。"
"适应?都两年了,还要适应到什么时候?"陈新平有时候真想这样问妻子,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时光飞逝,转眼间梓航已经四岁了,要上幼儿园了。这四年来,陈其芳几乎承担了所有的育儿工作。
02
每天早上五点半,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时,陈其芳就会悄悄起床,为全家人准备早餐。
她总是先给梓航煮一个鸡蛋,热一杯牛奶,再给他准备喜欢吃的小馒头。
"奶奶,早安!"梓航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是跟奶奶打招呼,然后会乖乖地坐在餐桌旁等早餐。
"梓航真乖,来,先喝牛奶。"陈其芳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孙子,眼神里满是慈爱。
下午的时候,她会带梓航到小区的花园里玩耍,教他认识各种花草树木。
"奶奶,这个花为什么是红色的?"梓航指着花坛里的玫瑰好奇地问。
"因为它想要打扮得漂亮一点,吸引小蜜蜂来做客呀。"陈其芳总是用最简单易懂的话回答孙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晚上,她会陪梓航洗澡,讲睡前故事,直到孩子安静地入睡。
这四年来,陈其芳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孙子身上,自己的生活完全围着孩子转。
她没有看过一场完整的电视剧,没有和老姐妹们聚过一次餐,甚至连回老家看看都是奢望。
而这四年来,岳父岳母不仅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反而变本加厉地挑刺。
赵玲花经常在女儿面前抱怨:"你婆婆带孩子一点都不用心,看看梓航都瘦了。还有啊,她做的饭菜营养跟不上,都是些粗茶淡饭。"
林卿华更是直接:"陈新平挣那么多钱,也不给孩子请个好保姆。让一个农村老太太带孩子,真是委屈了我孙子。"
这些话最终都会传到陈新平耳朵里,每次听到,他都感到深深的愤怒,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转眼到了2022年,梓航已经四岁了,准备上幼儿园。
这一年的中秋节,发生了一件事,让陈新平开始重新思考这种家庭关系。
那天晚上,全家人坐在阳台上赏月吃月饼。
梓航坐在陈其芳怀里,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奶奶,嫦娥姐姐一个人在月亮上会不会孤单?"梓航仰着小脸问。
"会的,所以我们要经常看月亮,让她知道地上还有人想念她。"陈其芳轻抚着孙子的头发。
这时,赵玲花插话了:"梓航,这都是迷信故事,不能当真。奶奶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你别听她的。"
梓航困惑地看着外婆:"但是奶奶说的故事很好听啊,我喜欢听。"
"喜欢听也不能信,"林卿华也加入进来,"现在是科学时代,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这些神话故事。"
陈其芳听了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忍着没说什么。
可梓航却认真地说:"外公外婆,老师说过,传统文化很重要的。而且奶奶还教我背古诗呢,老师都夸我了!"
"古诗有什么用?"赵玲花不以为然,"现在都是人工智能时代了,应该让孩子学编程、学英语,学那些老古董干什么?"
这话彻底激怒了梓航:"奶奶教我的不是老古董!奶奶说的话都很有道理!你们不许说奶奶!"
四岁的孩子居然为了奶奶跟外公外婆顶嘴,这让在场的大人都愣住了。
赵玲花的脸一下子就变了:"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这都是谁教的?"
她狠狠地瞪了陈其芳一眼:"一定是你在孩子面前说我们坏话!"
"我没有..."陈其芳慌忙解释,"我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任何人的坏话..."
"没有吗?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林卿华也阴沉着脸,"我看你就是想挑拨我们和孙子的关系!"
陈新平看到母亲被冤枉,终于忍不住了:"爸妈,梓航只是为奶奶说话而已,他没有错。"
"没有错?"赵玲花声音尖锐起来,"一个四岁的孩子跟长辈顶嘴,这叫没错吗?这都是你妈教的!"
"够了!"陈新平猛地站起身来,"梓航说得对,妈教他的都是好东西。传统文化怎么就成老古董了?尊敬长辈怎么就错了?"
这一吵,中秋佳节的气氛彻底被破坏了。陈其芳抱着梓航默默回到了房间,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03
从那以后,家里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2023年春节,又发生了一件让陈新平彻底寒心的事。
大年初二,按照传统,女婿要带着妻子孩子回娘家拜年。
陈新平一家四口,加上陈其芳,一起去了岳父岳母家。
饭桌上,赵玲花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她的"表演"。
"梓航,来,外婆给你夹菜。这个糖醋鱼是外婆特意给你做的,你奶奶可做不出这个味道。"
梓航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但没有立刻吃。
"怎么不吃?不喜欢外婆做的菜吗?"赵玲花有些不高兴。
"不是的外婆,奶奶说吃饭前要等所有人都坐好了才能动筷子,这是礼貌。"五岁的梓航认真地说。
听到这话,陈其芳心里一暖,但表面上还是谦虚地说:"梓航,外婆让你吃你就吃,不用等。"
"不行,奶奶你还没坐好呢。"梓航坚持着。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在场的大人都愣住了。
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教养,说明陈其芳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用心地在教育他。
可赵玲花却不这么认为:"梓航,外婆给你夹菜是疼你,你应该马上吃才对。奶奶教你的那些规矩太死板了,不适合现在的社会。"
林卿华也附和道:"是啊,现在都讲究个性解放,孩子应该活泼一点,不要被那些老规矩束缚住。"
梓航听不懂什么叫"个性解放",但他明白外公外婆是在批评奶奶。
他放下筷子,认真地说:"外公外婆,奶奶教我的都是对的。老师也说要有礼貌,要尊敬长辈。"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犟?"赵玲花有些恼火,"外婆也是长辈啊,为什么不听外婆的话?"
"因为奶奶说得对!"
梓航毫不示弱,"奶奶每天照顾我,给我做好吃的,陪我写作业,还给我讲故事。你们都不陪我玩,只有奶奶陪我!"
这话一出,饭桌上的气氛顿时尴尬起来。
确实,这五年来,真正陪伴梓航成长的是陈其芳。
赵玲花和林卿华虽然是外公外婆,但除了偶尔来看看,平时很少真正陪伴孩子。
赵玲花的脸一下子红了,但她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反而把矛头指向了陈其芳:"一定是你在孩子面前说我们不好!不然他怎么会这么说?"
"我真的没有..."陈其芳流着眼泪解释,"我从来没有在梓航面前说过任何人的坏话..."
"那他为什么这么向着你?"林卿华也沉着脸,"我们是他的外公外婆,他应该更亲近我们才对!"
听到这里,陈新平再也忍不住了:"因为是我妈在照顾他!这五年来,梓航生病是我妈在医院陪着,学走路是我妈扶着,学说话是我妈教的。你们做了什么?除了挑刺还是挑刺!"
"我们怎么没做?我们给孩子买玩具,买衣服..."赵玲花辩解。
"买东西就叫照顾孩子吗?"陈新平冷笑,"那保姆也会买东西,是不是保姆也比你们更有资格当外公外婆?"
这话说得赵玲花和林卿华都无话可说了。
就在这时,梓航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陈其芳身边,紧紧抱住了她:"奶奶,我们回家吧,我不想在这里吃饭了。"
五岁的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奶奶的维护和对外公外婆的不满。
陈其芳看着懂事的孙子,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她轻抚着梓航的头,哽咽着说:"好,我们回家。"
从那以后,陈新平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母亲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04
到了2024年春天,梓航已经六岁,即将上小学了。
这六年来,陈其芳把一个婴儿抚养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腰也弯了不少。
但岳父岳母的态度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过分了。
有一天,陈新平下班回家,发现母亲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发呆,眼睛红红的。
"妈,怎么了?"陈新平关心地问。
"没什么,就是有点累。"陈其芳勉强笑了笑。
"梓航呢?"
"在房间里写作业。"
陈新平走到儿子房间,看到梓航正趴在书桌前认真地写字。
"爸爸回来了!"梓航兴奋地跑过来。
"作业写完了吗?"
陈新平看了看儿子的作业,字迹工整,内容也都正确。
这六年来,从孩子的成长就能看出母亲付出了多少心血。
吃晚饭的时候,陈其芳做了梓航爱吃的红烧肉和蒸蛋羹。
一家人正吃得香甜,门铃突然响了。
是赵玲花和林卿华来了。
"你们吃饭呢?"赵玲花进门就看到了桌上的菜,皱了皱眉头,"怎么又是这些菜?小孩子不能总吃这么油腻的东西。"
陈其芳连忙解释:"这红烧肉我做得很清淡,没放多少油..."
"你懂什么营养搭配?"林卿华打断了她的话,"现在的孩子需要科学饮食,不是你们那个年代随便吃点什么就行的。"
梓航听了很不高兴:"外公,奶奶做的菜很好吃的,我很喜欢。"
"你小孩子懂什么?"赵玲花不耐烦地说,"好吃不代表有营养。你奶奶一个农村老太太,哪里懂得现代营养学?"
"奶奶不是农村老太太!"梓航生气地站起来,"奶奶是我最好的奶奶!"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赵玲花的怒火:"这孩子怎么越来越没礼貌了?肯定是被你教坏了!"她指着陈其芳,"一个没文化的农村老太太,能教出什么好孩子?"
这句话如同一个巴掌狠狠地打在陈其芳脸上。
六年来,她忍受了太多这样的羞辱,但当着孙子的面被说成"没文化",还是让她彻底崩溃了。
"我...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我知道什么是对孩子好..."陈其芳颤抖着声音说。
"你知道什么?"林卿华冷笑,"你连英语都不会说,怎么辅导孩子作业?你连电脑都不会用,怎么了解现代教育?"
"我不会英语,但我会教梓航做人的道理。我不会用电脑,但我会用心陪伴他。"陈其芳的眼泪涌了出来,"这六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是全心全意地照顾他..."
"全心全意?"
赵玲花不屑地说,"你这叫拖孩子后腿!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用你们那套老思想教育孩子?"
就在这时,陈新平推门进来了。
他本来是去楼下取快递,回来就听到了这番对话。
看到母亲满脸泪水,看到六岁的儿子紧紧抱着奶奶,看到岳父岳母一脸得意的神情,陈新平心中的最后一根弦终于断了。
陈新平快步走到茶几前,重重地放下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那本子"砰"的一声砸在玻璃茶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整个客厅瞬间安静下来。
当赵玲花和林卿华看清那本笔记本上的内容后,都张大了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你们想看看什么叫全心全意吗?"陈新平的声音在颤抖,但每个字都铿锵有力。他翻开笔记本,那是他偷偷记录的母亲带孩子的点点滴滴。
"2018年5月15日,梓航第一次发高烧到39.8度,我妈在医院陪了整整三天三夜,连觉都没合眼。你们在哪里?在家里睡大觉!"
"2018年10月3日,梓航第一次叫'奶奶',我妈高兴得哭了,录了视频发给所有人。而你们,只关心他什么时候会叫'外公外婆'!"
"2019年3月12日,梓航学走路,摔了整整47次跤——是的,我妈数过——每一次都是我妈扶起来的,拍拍身上的土,温柔地说'不怕,再来一次'。你们又在哪里?"
陈新平的声音越来越激动,每翻一页,就像在展示一个罪状:
"2020年2月,疫情期间,幼儿园停课四个月,我妈既当老师又当保姆,每天陪梓航上网课八小时,做手工,讲故事,教认字。你们在干什么?在家里追电视剧!"
"2021年9月1日,梓航上幼儿园第一天,哭得撕心裂肺,是我妈在幼儿园门口陪了一上午,直到梓航不哭了才离开。下午接他的时候,梓航见到奶奶第一句话是'奶奶,我想你了'。而你们,只会在一旁说风凉话——'这孩子怎么这么娇气?肯定是被惯坏了'!"
赵玲花和林卿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们没想到陈新平竟然记录得这么详细。
陈新平继续翻着本子:"2022年4月,梓航第一次主动帮忙洗碗,是我妈教会了他要懂感恩。2022年7月,梓航背会了第一首完整的古诗《静夜思》,老师在家长群里专门表扬,说孩子有很好的文化基础。"
"2023年春节,梓航主动给所有长辈敬酒拜年,礼貌得让所有亲戚都夸奖。这些教养是从哪里来的?是我妈用六年时间一点一滴教出来的!"
梓航这时候走到陈新平身边,好奇地看着本子:"爸爸,这上面写的都是我和奶奶的事情吗?"
"是的,儿子。"陈新平蹲下身子,轻抚着儿子的头,"这上面记录的,是奶奶为了你付出的所有爱。"
梓航认真地听着,然后转身抱住了陈其芳:"奶奶,我爱你。"
陈其芳看着懂事的孙子,眼泪再也止不住。而陈新平,则猛地合上本子,站起身面对岳父岳母。
"而你们呢?"他的声音冰冷得可怕,"你们给过他什么?除了偶尔买个玩具刷存在感,除了在他面前说我妈坏话,除了用你们的偏见和傲慢伤害这个家里最好的人,你们还做过什么?"
林卿华的脸涨得通红:"我们是他外公外婆,我们疼他还不对了?"
"疼他?"陈新平冷笑一声,从手机里调出一段录音,"要不要听听你们是怎么'疼'他的?"
录音里传出赵玲花的声音:"这老太太就是想在我们家当家作主,把我们的地位都压下去了。梓航现在什么都听她的,都不听我们的了..."
还有林卿华的声音:"一个农村老太太,凭什么在我们家指手画脚?我看她就是舍不得回乡下,想在城里享福..."
05
录音播放完毕,客厅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梓航虽然年纪小,但也听懂了录音里的恶毒话语。
他紧紧抱着陈其芳,奶声奶气但坚定地说:"外公外婆,你们说奶奶坏话,我不喜欢!奶奶是最好的人!"
这句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陈新平的理智。
他走到电视柜前,拿出一个文件夹,重重地摔在茶几上。
"既然你们觉得我妈什么都不好,那我们就算个账!"
文件夹打开,里面是厚厚一沓票据和银行流水单。
"这是这六年来我给你们花的钱的详细记录。每个月生活费三千,逢年过节的红包,你们生病住院的费用,换手机买衣服的钱,装修房子的钱..."陈新平一张一张地摔在桌上,"总共三十二万七千八百块!"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平均每年五万多,每个月四千多!"陈新平一字一句地说,"我妈为这个家付出六年青春,不要一分钱报酬,反而还要承受你们的羞辱。而你们,每个月拿着我的钱,享受着我妈的照顾,却还要说她'想在城里享福'?"
赵玲花这时候慌了,她没想到陈新平会来真的:"平子,你别冲动,我们...我们以后注意就是了..."
"注意?"陈新平摇头,"六年了,我给过你们无数次机会。每次我提醒你们要尊重我妈,你们表面答应,转头就变本加厉。"
他从包里掏出银行卡,重重地摔在桌上:"我决定了,从今天开始,停掉家里所有对你们的经济支持!"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炸得岳父岳母目瞪口呆。
"什么...什么意思?"赵玲花的声音都变了调,"平子,你不能这样..."
"这张卡里是这个月给你们的生活费三千块,还有下个月的三千,我现在就取消自动转账。"陈新平冷静地说,"既然你们觉得我妈不配在这个家里,那这个家就不需要你们操心了。"
林卿华猛地站起来,指着陈新平的手都在抖:"你疯了吗?我们是你岳父岳母!你怎么能断了我们的生活费?"
"是,你们是我岳父岳母,"陈新平毫不示弱地看着他,"但你们从来没有把我妈当成一家人。既然不是一家人,那就各过各的吧。"
妻子林沁雨这时候从厨房跑出来,看到眼前的情况,她慌了神:"老公,你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吵起来了?"
"问问你的好父母,刚才他们当着梓航的面说了什么!"陈新平指着岳父岳母,眼中满是失望,"六年了,我一直在好好沟通。但有用吗?你的父母把我妈当成什么了?免费保姆吗?"
林沁雨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看向父母:"爸妈,你们到底说了什么?"
赵玲花支支吾吾地说:"我们...我们就是觉得梓航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
"更好的教育?"陈新平冷笑,"你们的意思是我妈教育不好他?那请问,这六年来梓航哪里教育不好了?他不懂礼貌吗?他不尊敬长辈吗?他不爱学习吗?他成绩不好吗?"
林沁雨看了看乖巧地抱着奶奶的儿子,又看了看泪流满面的婆婆,心里开始明白发生了什么。
"梓航确实很懂事..."她小声说道。
"懂事?这还不够吗?"陈新平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六岁的孩子,懂礼貌,爱学习,孝敬长辈,性格开朗,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教育成果吗?"
他指着陈其芳,声音开始哽咽:"是我妈用六年的时间,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陪伴,用无私的爱和无尽的耐心,教育出了这样一个好孩子。
她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餐,晚上十点还在陪梓航写作业。她的腰弯了,头发白了,皱纹深了,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没有要过一分钱报酬!"
"而你们,"陈新平转向岳父岳母,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你们给他的除了物质,还有什么?你们了解他喜欢什么故事吗?你们知道他最怕什么吗?你们陪他度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吗?"
赵玲花和林卿华被问得哑口无言。
陈新平继续说道:"我妈知道梓航最喜欢听《三只小猪》的故事,她已经给他讲了几百遍,每次都很耐心。我妈知道梓航怕黑,所以每天晚上都会陪他到睡着才离开。我妈知道梓航不喜欢吃青菜,所以想方设法做成各种形状,让他在游戏中爱上吃菜。"
"这些,你们知道吗?"
面对陈新平的质问,岳父岳母都沉默了。
这时候,梓航突然开口了:"爸爸,奶奶还教我背了很多古诗呢。老师说我背得特别好,还让我在班里表演呢!"
说完,他奶声奶气地背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还有!"梓航兴奋地继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听着孙子稚嫩但字正腔圆的朗诵,陈其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尽管眼中还含着泪水。
"奶奶还教我写字呢!"梓航跑回房间,拿出自己的练字本,"你们看,老师说我写得比班里很多同学都好!"
06
确实,六岁孩子的字迹工整,笔画规范,明显是经过精心指导的。
陈新平看着儿子的作业,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然后转身面对岳父岳母:"这就是你们口中'没文化'的农村老太太教出来的结果。现在告诉我,什么叫'拖孩子后腿'?"
林卿华的脸涨得通红,想要反驳,但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我最后说一遍,"陈新平拿起银行卡,声音冰冷而坚决,"要么你们真心实意地向我妈道歉,承认这六年来的错误,以后把她当家人看待;要么我们就此分开,各自生活。没有第三种选择。"
客厅里陷入了长长的沉默。
赵玲花和林卿华对视着,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恐慌。
他们虽然嘴上强硬,但心里很清楚,没有陈新平每个月的经济支持,他们的生活会很困难。
林卿华的退休工资不高,赵玲花也只是在服装店打工,两个人的收入勉强够基本生活,但想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闹翻了,以后见孙子都会成问题。
经过漫长的沉默,林卿华终于开口了,声音明显没有了刚才的底气:"我们...我们向她道歉。"
"不是向她,是向我妈,向陈其芳女士。"陈新平纠正道,"她有姓名,有尊严,不是一个可以随意称呼的人。"
林卿华深吸了一口气,僵硬地走到陈其芳面前,艰难地开口:"秀兰,这些年...委屈你了。我们说话不当,态度不好,对不起。"
赵玲花也不情不愿地跟着走过来:"是啊,秀兰,我们...我们以后会注意说话方式的。对不起。"
陈其芳看着两个人勉强的道歉,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个道歉并不真诚,但至少是个开始。
"没关系的,"陈其芳大度地说,眼泪还挂在脸上,但语气已经平和了许多,"一家人嘛,以后相互理解就好了。"
梓航这时候奶声奶气地说:"外公外婆,以后不许再说奶奶的坏话了。奶奶很好很好的,奶奶最疼梓航了。你们要是再欺负奶奶,我就不理你们了!"
听到孙子这么说,赵玲花和林卿华的脸都红了。一个六岁的孩子都能分清是非,他们两个大人却一直在做错事。
"既然道歉了,那我们就重新开始。"陈新平说,"但我有几个条件,必须严格遵守,否则这就是最后一次机会。"
"什么条件?"林卿华小心翼翼地问。
陈新平一条一条地说道:"第一,以后不许当着孩子的面说我妈的坏话,任何贬低、讽刺、挖苦的话都不许说;
第二,有什么意见可以私下沟通,但不许再用那种命令或者指责的语气对我妈说话;
第三,要真心承认并感谢我妈这六年来的付出和贡献;
第四,在外人面前要维护我妈的尊严,不许再说她是'农村老太太'、'没文化'之类的话。"
每说一条,岳父岳母的脸色就难看一分,但他们也知道,现在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
"我们...我们答应。"赵玲花勉强点头。
"那经济支持的事..."林卿华试探性地问。
"条件遵守好了,经济支持自然恢复。"陈新平警告道,"但如果再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我会立刻停掉,而且永远不会恢复。我说到做到。"
林沁雨这时候走到婆婆身边,主动握住了她的手:"妈,这些年您真的辛苦了。以前是我没有立场,没有站出来维护您。从今以后,我保证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了。"
陈其芳看着儿媳妇诚恳的眼神,点了点头:"好孩子,我们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从那天以后,家里的气氛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
虽然岳父岳母心里还是有些不甘,但至少不敢再当面羞辱陈其芳了。
他们开始学着用"秀兰"来称呼她,偶尔也会说一些感谢的话,虽然听起来还是有些勉强。
更重要的是,妻子林沁雨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她开始主动为婆婆说话,也会制止父母的不当言论。
有一次,赵玲花又想挑陈其芳做菜的毛病,林沁雨立刻阻止了:"妈,您别这样。婆婆做菜很用心的,梓航也喜欢吃。"
梓航也变得更加懂事了。他会主动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会在外公外婆面前夸奖奶奶做的饭菜好吃,会在同学面前自豪地说起奶奶教他的古诗。
有一天,梓航从学校回来,兴奋地告诉陈其芳:"奶奶,今天老师夸我了!她说我背的《静夜思》特别有感情,还让我教其他同学呢!"
陈其芳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梓航真棒!"
"老师还问我是谁教的,我说是我奶奶教的。老师说奶奶很有文化,还说希望能见见您呢!"梓航骄傲地说。
听到这话,陈其芳心里暖暖的。六年来的委屈和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作了甜蜜。
时间又过了几个月,临近春节。
这一年的除夕夜,陈新平特意准备了一个惊喜。
吃年夜饭的时候,他站起身,端起酒杯:"今天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我的母亲陈其芳女士。"
全桌人都看向了陈其芳,老人家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陈新平继续说道:"六年来,妈您放弃了自己在老家的安逸生活,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照顾我们一家人。
您用您的爱和耐心,把梓航从一个婴儿培养成了一个懂事、有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
您是我们家最大的功臣,最值得尊敬的人。"
梓航听了,立刻站起来,举起自己的牛奶杯:"我也要敬奶奶!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我长大了要好好孝敬奶奶!"
林沁雨也站了起来:"妈,这些年真的辛苦您了。您不仅是梓航的好奶奶,也是我的好婆婆,是我学习的榜样。"
最后,连赵玲花和林卿华也站了起来,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但态度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
"秀兰,"林卿华举起酒杯,"这些年...确实麻烦你了。"
赵玲花也跟着说:"是啊,秀兰,梓航能有今天,你功劳最大。"
虽然他们的话还不够真诚,但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陈其芳看着满桌的家人,眼中满含泪水,但这次是高兴的眼泪。这是她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全家人的认可和尊重。
"谢谢大家,"她哽咽着说,"能为这个家做贡献,能看着梓航健康成长,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现在的陈新平家,虽然偶尔还会有小摩擦,但再也没有人敢当面羞辱陈其芳了。老人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而梓航,在奶奶的悉心照顾下健康成长,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懂事。
他用自己的成长证明了,奶奶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奶奶的爱是珍贵的。
有一天晚上,梓航做完作业后,主动走到陈其芳身边:"奶奶,我给您捶捶背吧,您每天照顾我很累的。"
看着懂事的孙子,陈其芳眼中又湿润了:"梓航真是奶奶的好孙子。"
"奶奶,您永远不要离开我,好不好?"梓航抱着奶奶说。
"好,奶奶会一直陪着你长大。"
所以,在家庭关系中,尊重和感恩是维系和谐的基础。
当这些基础被破坏时,有时候需要用坚决的态度来维护,因为真正的和谐不是一味的忍让,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的理解和包容。
有时候,为了维护家人的尊严,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只有当你真正站出来的时候,那些习惯了得寸进尺的人才会明白,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温暖。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那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老人的付出,更是一个家庭应该珍惜的温暖。而那句"一个没文化的农村老太太",最终被证明是多么的错误和可笑。
真正的文化,不在于学历高低,而在于一个人的品德和爱心。陈其芳用六年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家庭责任和长者风范。
来源:聪明高山S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