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不要小看了这首李太白的《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因为我们要想理清开头文章所提的问题,就和诗中作者所怀念的张良——张子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也许会发出疑问!
您不是要和我们讨论战国时期的韩国与当今时下的韩国有何渊源吗?
为什么又要扯出唐朝的“诗仙”——李白呢?
还在这里啰哩巴嗦的絮叨了这么长一首诗!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首李太白的《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因为我们要想理清开头文章所提的问题,就和诗中作者所怀念的张良——张子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话说当年秦始皇嬴政灭掉韩国之后,身为五代韩王之相的张良准备誓报此仇!
原本他的计划,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刺杀秦王”!
可以他个人能力,是绝对完成不了如此庞大计划的。因为张良并不是一个习武之才,相反他长得还极其秀美柔弱。
东汉史学家班固,针对张良的长相说出过这样一段话:
闻张良之志勇,以为其貌魁梧奇伟,反若妇人女子!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张良长的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女流之辈!
那怎么办呢?
灭国之仇不报了?
按照张良的脾气秉性,这是绝对不可能。
于是,他准备寻找帮手!
于是,沧海君这个人就浮出水面了!
后来,博浪沙大力士锤击始皇嬴政的故事情节,我想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
可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个名叫沧海君的人,会这么义无反顾的帮助张良呢?
难道他不怕被抓吗?
哎!有的史料就记载,沧海君不怕被抓,因为他不在当时秦国的管辖范围。
曾经解读过《汉书.张良传》的曹魏人如淳就说过“秦郡县无沧海”这样的话,《史记.留侯世家》里也记载着:良尝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
如此说来,张良应该是出了秦国国境一直往东出渤海而去了。目的地,应该是东夷貊秽国!
《括地志》里记载:貊秽国在高丽南、新罗北,东至渤海西!
朝鲜学者李洢也称“张良之狙击,东见沧海君。说者谓沧海,即秽国,以今江陵当之!”
书中所说的这个地方,大概位于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韩国分治的江原道,也就是俗称的“三八线”附近!
这个地方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正式归顺,因此秦始皇还真管不着!
好嘞,既然他不怕被抓,那他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的去帮助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呢?
如此看来,只有两个解释!
其一、他们两个之间,有着看不见的金钱交易。
张良手里有的是钱,而沧海君只管收钱供货。
其二、沧海君张良,本来就是同源同种的韩国人!
说到这里,您也许会吃惊不小吧!
不要惊慌,听我慢慢道来!
前面我们提到的朝鲜学者李骥也认为:
三韩之称与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有关,这是因为战国时期就有不少人为逃避战乱和徭役而逃亡到了朝鲜半岛。这些人之中,自然也少不了韩国人。
因此,他们自称韩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说,今日之韩国,不管他认与不认,都与当年三分晋国的韩国有着不解之缘!
来源:花中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