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撕西贝预制菜!不是菜的错,忽悠人还卖高价,这才真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1:04 1

摘要:说白了,大家生气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两个核心问题:你得让我知道,而且价格要对得起质量,消费者要的是选择权,商家用了预制菜就不能按现炒菜的价格收费。

最近罗永浩和西贝的这场口水仗,把预制菜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边是消费者大呼上当,一边是餐厅老板据理力争,看似是个人恩怨,实际上撕开了餐饮行业的一道伤口。

说白了,大家生气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两个核心问题:你得让我知道,而且价格要对得起质量,消费者要的是选择权,商家用了预制菜就不能按现炒菜的价格收费。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在西贝用餐体验不佳,指出"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称罗永浩所点菜品"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起诉罗永浩。

这场争论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对信息透明度的强烈诉求,贾国龙在采访中透露,事件发酵后西贝营业额直接受到冲击,9月10日和11日每天减少100万元,9月12日开始每日预计减少200万到300万元。

看起来像是一场意外,但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积压已久的不满。前两年某火锅品牌就因为预制锅底被扒出来后遭遇信任危机,半个月销售额暴跌三成,这就是把顾客当傻子的下场。

根据2024年3月国家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添加防腐剂。

但问题在于,由于预制菜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这场争论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定义之争。

消费者认为只要是经过预加工、后期只需简单加热的菜品都算预制菜,而餐饮企业则严格按照现有规定进行辩护。

罗永浩在直播中特别点赞了老乡鸡,称其为"行业表率",因为老乡鸡很早就公开标注预制菜相关标准,用绿标"餐厅现做"、黄标"半预制"、红标"复热预制"让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

这种透明化的做法正是行业需要学习的榜样,当专业定义与大众认知出现严重偏离时,企业应该正视消费者的情感诉求,而不是用法规条文为自己辩护。

在这次争议中,贾国龙透露罗永浩一行五人当日消费15道菜,总金额830元,预制菜理论上应该降低餐厅成本,但现实中消费者并未享受到价格优惠,反而要支付与现制菜品相当甚至更高的价格。

调查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要求餐馆提前告知是否使用预制菜,半数以上消费者明确反对餐馆使用预制菜。

这种情绪背后,是对餐饮真实性和透明度的渴望,消费者不愿支付正餐价格却得到工业化食品。

国家卫健委主导制定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近日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将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并将其使用情况纳入餐饮门店信息披露范围。

一些餐饮品牌已经开始主动透明化尝试,有的在菜单上直接标预制、现做,有的在后厨装监控让顾客看制作过程,数据显示,主动标注预制菜的商家,顾客复购率反而比藏着掖着的高两成,差评率低三成。

这场风波其实给餐饮行业提供了一次洗牌机会,老乡鸡这样的品牌正是因为透明化标注而获得了罗永浩的公开称赞,成为"接住破天流量"的受益者。

现在不少品牌在做透明化尝试,效果挺明显,你把底牌亮出来,消费者反而觉得你实在,愿意跟你打交道,毕竟吃饭这事,吃得明白比什么都重要。

天津市相关专家表示,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只要生产、运输、保存、烹饪过程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就能够满足人体对热量和营养的需求。

预制菜本身并无原罪,真正的问题出在信息不对称和价格不匹配上,商家用了就得说清楚,让顾客自己选,价格也要体现出实际价值,这才是做生意的正经路子。

信源:

新京报2025-09-13 罗永浩与西贝争论背后:关于预制菜的认知差异和法律之辩

长城网2025-09-12 西贝创始人:罗永浩方结账时攒了会员积分,走后一小时却说“恶心”,明天起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

来源:聆听史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