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最穷的女人变身城里人后,却和家人断了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21:44 3

摘要:在婆家人眼里,姨姥姥是个冷血无情的人,斤斤计较,谁也别想沾她一点光。我妈却说,姨姥姥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整天笑呵呵的。有要饭的上门,就算家里再穷,她也要给人家匀出一口饭。

1

在婆家人眼里,姨姥姥是个冷血无情的人,斤斤计较,谁也别想沾她一点光。我妈却说,姨姥姥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整天笑呵呵的。有要饭的上门,就算家里再穷,她也要给人家匀出一口饭。

姨姥姥心善,脾气也好,轻易不对人发火。她又是个要强的人,总以为只要踏实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可惜天不遂人愿,娘家穷,婆家也穷。姨姥爷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啥本事。两人婚后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越发揭不开锅。

公婆看姨姥姥不顺眼,一不高兴就让另两个儿子打她。姨姥爷在家还能护着她,姨姥爷不在家,她只能默默承受。

虽然那时候的人都穷,但还是有人五十步笑百步。不但村里有人笑话她,就连家里人也不放过任何笑话她的机会。

姨姥姥去弟媳家借农具。弟媳正和别人有说有笑地聊天,听说她要借东西,脸上顿时晴转阴:二嫂,借给你锄头可以,用坏了你赔得起吗?

她去大嫂家借粮。粮食没借到,反遭一顿奚落:咋?又没面啦?你这天天上顿不接下顿的,哪像过日子的人?人家都说救急不救穷,你家就是个无底洞,叫我咋帮?

姨姥姥回家后气得大哭一场。这个家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挨打受气不说,还得听别人的风凉话。她不饿死,也得气死。

当天夜里,她就跟姨姥爷商量出去的事:树挪死,人挪活,天大地大,我就不信没咱容身的地方!就是出去要饭,也比在家强。

说走就走。第二天,姨姥姥就收拾不多的行李,捆扎齐备。第三天天不亮,两人没有和任何人告别,抱着小的,领着大的出了村。

走的时候,一家人甚至没有回头望一眼。这个家已没有什么值得他们留恋的。

2

一家人风餐露宿。饿了,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喝小河里的水;夜里,睡在桥下或背风的地方。

他们走啊,走啊,终于走到了郑州。就在这儿落脚吧!姨姥姥说。连续走了几天,大人累了,孩子们也乏了。

那时的郑州远没有今日的繁华,甚至还有很多乱坟岗。

他们找个背风的地方,捡些树枝,扯上破床单,勉强搭了个棚子。一家人总算有了窝。

姨姥爷跟人学会了修鞋,姨姥姥给人缝缝补补,做些浆洗的活计。虽然还是穷,但不再担心被人打,不用听别人的风凉话,日子越过越有劲。

大儿子十岁的时候,家里的生活稍微有了改善。姨姥爷想让他打个零工或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姨姥姥不同意:咋着也得让孩子念几年书,免得将来成个睁眼瞎。国家刚成立,以后用人的地方多着呢!识点字总会好点。咱俩多揽点活,省着点用,总能凑够孩子的学费。

在姨姥姥的坚持下,几个孩子都上了初中。因为有文化,找的工作也不错。大儿子去了供电局,女儿进了区里的广播站,小儿子在学校当老师,最没出息的二儿子也当了工人。

孩子们都捧上了铁饭碗,姨姥姥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她再也不担心孩子们吃了上顿没下顿,被人当成笑柄了。

儿女们争气,又有能力,几年的时间,都在各自的单位混和风生水起,走上了领导岗位。

3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年姨姥姥刚来郑州时,婆家人杳无音信,连封信都没给他们写过;如今姨姥姥的孩子们混得不错,他们突然又冒了出来,一窝蜂地来看她。

大嫂的儿子想让她帮忙找工作;弟媳的爹得了重病,想让她帮忙联系医院;公婆想来白吃白喝……

姨姥姥给他们做了简单的饭菜。吃完饭,她不卑不亢地说:前些天我听到一个故事,给你们讲讲吧。

战国时有个叫苏秦的人,他去秦国游说秦王失败了,穿得破破烂烂地回到家里。看到他这个样子,爹娘不理他,媳妇埋头织布,嫂子还嘲笑他一顿。

苏秦很伤心,就努力读书,不蒸馒头争口气。最后他终于成功了,当了大官。有一次他因为公事路过老家,家里人听说了,对他各种巴结讨好。他笑着问嫂子:你以前笑话我,现在为啥又巴结我呢?

嫂子不好意思地说:因为你现在有钱有势呀!

众人听了,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姨姥姥又说:你们曾经干的那些事,可能自己都忘了,我却记着呢!从今往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咱谁也不认识谁,你们走吧!

说完,她把门打开,不屑再看他们一眼。那些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婆家人再不来麻烦她,姨姥姥也乐得清静。

如今,姨姥姥早已仙逝,她的故事却还在儿孙中间流传。

来源:江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