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科技与狠活”,却能狂卖14亿,这种甜牛奶,谁还在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23:21 2

摘要:1994年,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向市场推出了一款甜牛奶乳饮品,虽然这款产品的名字里有“奶”,但是它的配料里却没有任何生牛乳。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1994年,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向市场推出了一款甜牛奶乳饮品,虽然这款产品的名字里有“奶”,但是它的配料里却没有任何生牛乳

李子园创始人李国平

然而,就是这种充满科技与狠活的调制奶,却在中国卖疯了,让生产厂家的业绩不断攀升,总营收高达14亿,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喝这款甜牛奶。

那么,李子园是如何做到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4年,金华商人李国平在上海街头偶遇“李子园”路牌,这个名字瞬间点燃了他的商业灵感,之后他就成立了一家名为李子园的食品公司,专门做“奶制品”。

上海街头

当时中国乳业尚处萌芽阶段,超市货架上难觅伊利、蒙牛的身影,而李国平用奶粉、白糖与纯净水调制的甜牛奶,凭借亲民价格和塑料瓶装的“黑科技”设计,迅速在华东地区的早餐摊和便利店铺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款产品精准捕捉了90年代消费者对“营养”的朴素认知,每100毫升仅含1克蛋白质的配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被包装成“平民鲜奶”的替代品。

李子园添加生牛乳后的配料表

它红白配色的塑料瓶虽然被吐槽“像农药瓶”,却意外成为品牌记忆点,80、90后消费者至今看到这个包装仍能回忆起课间小卖部的酸甜滋味,在华东地区它的身影随处可见,到了2003年,李子园年销售额更是突破4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子园的成功秘诀在于“低成本、高甜度、强渠道”的三角模型:奶粉兑水的配方大幅降低成本,12克/瓶的糖分精准刺激多巴胺分泌,而经销商网络则深入城乡结合部,甚至在田间地头的小卖铺都能找到它的踪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李子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0年后,中国饮料市场突然风云变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无糖可乐、零卡气泡水开始占据便利店黄金货架,李子园甜牛奶的短板逐渐暴露:每瓶12克的糖分相当于三块方糖,蛋白质含量仅为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而包装设计十年如一日的“土味美学”,在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的冲击下显得格格不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致命的是,年轻消费者对“甜牛奶”的认知已经固化,据2023年调研显示,00后群体中仅17%会主动购买李子园,而他们的父辈却仍将其视为“童年回忆”。

李子园上市

这种代际断层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1年李子园上市时市值一度突破百亿,但2023年营收仅14.12亿元,与2021年持平,净利润甚至出现下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雪上加霜的是市场竞争也变强了,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通过低温鲜奶和高端酸奶抢占市场,而新兴品牌如元气森林用“0糖”概念重构行业规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子园的高糖配方让他们陷入困境,虽然李子园试图通过推出咖啡、酸奶、电解质水等新品突围,但2018年一口气推出的18款新品中,90%已难觅踪影,2024年推出的气泡奶和“每日五黑”系列虽在线上取得短暂销量,但未能形成持续竞争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寻找合适的代糖成为李子园转型的关键,但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指南指出,长期大量摄入人工代糖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甚至增加慢性病风险,这导致部分消费者对“零糖”产品持谨慎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采用代糖,他们还需要在口感还原度健康争议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娃哈哈AD钙奶通过三氯蔗糖替代部分蔗糖,在保留经典口味的同时降低糖分,这种“低糖而非无糖”的策略或许值得借鉴。

娃哈哈AD钙奶

李子园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传统饮料企业集体焦虑的缩影,娃哈哈AD钙奶通过低糖版和跨界联名维持热度,北冰洋靠复古包装和情怀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而椰树集团则以“辣眼”直播引发争议。

北冰洋

这些案例表明,在健康化、年轻化的浪潮下,传统品牌必须在经典传承创新突破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压力下,任何企业都无法躺在“童年回忆”上吃老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新浪财经2024-07-03关于:全是狠活,狂卖14亿!江浙沪神饮,硬控早餐店

来源:漫步空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