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注意到,除了较为常规的主题宣传活动,如公益市集、公益跑、文艺展演、慈善拍卖、慈善一日捐等,不少地区通过发布系列公益项目、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深化各方合作等形式,让公众在热闹之余能够持续关注慈善事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十个“中华慈善日”,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传播慈善理念,引导、鼓励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
记者注意到,除了较为常规的主题宣传活动,如公益市集、公益跑、文艺展演、慈善拍卖、慈善一日捐等,不少地区通过发布系列公益项目、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深化各方合作等形式,让公众在热闹之余能够持续关注慈善事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据悉,该慈善工作品牌将聚焦助残、拥军、济困等领域,系统性、常态化开展慈善服务。未来,该地区将继续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慈善文化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慈善平房。
在重庆,由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支持与指导,重庆市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在“中华慈善日”之际举办“潮江北·益起来”公益创投活动项目集中签约暨业务培训会,共签约50个聚焦民生需求的微公益项目。
据悉,此次签约的项目将以社区作为服务的主阵地,通过建强队伍、培育骨干、丰富场景、优化服务等方式,推动社区服务向“需求侧”转型,提升群众归属感与满意度。为保障项目落地见效,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动当好“搭台人”出政策、给资金,帮项目对接各类资源;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热心群众等社会力量则当好“唱戏人”,通过创投活动搭建起“党委部门搭台,社会力量唱戏”的合作模式。
“宜善行”小程序截图
在湖北宜昌,为解决部分需要帮助的群体“求助无门”、有意献爱心的人士“不知往哪捐”、公众参与渠道相对单一等现实问题,9月5日“中华慈善日”当天,由宜昌市慈善总会创新打造的“宜善行”小程序正式上线。据介绍,“宜善行”小程序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顶层设计、技术应用、服务模式、社会动员四方面创新,构建起“需求—资源—服务”闭环模式,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求助、帮扶、募捐等一站式服务,让慈善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据宜昌市慈善总会会长刘洪福介绍,市民可在手机微信小程序里搜索“宜善行”,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捐赠、求助等,还可云端养江豚、虚拟种橘树领勋章,用勋章线下兑换江豚公仔和助农产品。此外,“宜善行”还开发了“长者模式”,简化操作流程,优化界面设计,方便老年人操作。
在贵州省贵定县,首个社区慈善基金——贵定县慈善总会福来社区慈善基金,于9月5日“中华慈善日”当天举行签约授牌仪式。该基金落户贵定县规模最大、脱贫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基层慈善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长期以来,福来社区在帮扶困难群众、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积累了扎实基础。此次设立社区慈善基金,一是搭建了“家门口的帮扶平台”,围绕困难群众精准帮扶、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精准的靶向服务;二是拓宽“便捷慈善渠道”,企业捐赠、个人奉献、志愿服务等,都能通过慈善基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三是为基层慈善探索了“本土化的路径”,以社区自主管理、透明运作为核心,推动慈善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实现慈善资源的精准滴灌,让“小事不出社区、关爱就在身边”落地,营造“人人可慈善、处处有温暖”的良好氛围。
在山东青岛,为持续推进慈善文化“五进”活动,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爱满山海”十大公益慈善项目,包括“记忆守护·让爱回家”“忘不了食光”“青心银龄”“贴心儿女”“筑梦未来”“点亮星星”“心玲守护”“小桔灯”“青暖助·慈善救急难”“我爱我村·美名远扬”等,涵盖敬老、爱幼、助困等多个民生领域,为各爱心企业、慈善人士搭建了行善平台……
除了由相关部门、相关机构主导或发起的系列活动,记者还注意到,一些企业也在“中华慈善日”前后积极行动,联合多方力量开展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杭工信•海亮数智共富慈善信托”在杭州签约。图片来源:数智未来研究院
例如,由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数据交易所与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杭工信•海亮数智共富慈善信托”于9月5日正式签约,标志着全国首单以数据收益权作为信托财产的慈善信托项目正式落地。
记者获悉,首期信托财产为海亮股份捐赠的“铜加工产销量数据收益权”,设立专户实行独立管理,切实保障慈善资金使用的安全、透明与高效。资金将专项用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等公益领域。该信托项目的推出,是国内慈善信托领域财产形态方面的一次重要创新,首次实现将数据资产纳入慈善信托范畴。
在上海,中国太保首个“守护记忆·爱心网点”于9月5日正式揭牌。这是中国太保旗下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太保产险上海总部合力打造的首个“公益+保险+党建”三维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型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也是中国太保充分发挥保险主业优势,深植健康养老服务生态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迈出的创新一步。
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方面表示,将联合中国太保属地机构,在“爱心网点”共同开展惠民公益活动,将其打造为一个融“脑健康早筛哨点”“家庭支持加油站”“资源链接平台”为一体的重要中枢平台,切实回应认知症群体及家庭的迫切需求。
不止如此。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部分地区在“中华慈善日”之际举办慈善表彰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
第四届“辽宁慈善奖”颁奖仪式。视频截图
9月5日,第四届“辽宁慈善奖”颁奖仪式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沈阳举行。据介绍,“辽宁慈善奖”是该省慈善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奖项,每五年评选一届,旨在以典型示范引领凝聚向上向善力量。今年,12名慈善楷模、13个慈善项目、9家捐赠企业、6名捐赠个人、5名慈善工作者获第四届“辽宁慈善奖”。
同一天,第八届浙江慈善大会在杭州召开,会议表彰了第八届“浙江慈善奖”获得者,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据悉,“浙江慈善奖”是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慈善领域最高奖项,始创于2006年,每三年评选一届。第八届“浙江慈善奖”评选共设立七类奖项,具体为:慈善楷模奖10名,个人捐赠奖、机构捐赠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各30名,志愿服务奖20名,乡村振兴奖10名,另设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名。
可以看到,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及引导下,包括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及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在推动公益创新、降低公益参与门槛、丰富慈善事业展现形式以及营造健康的慈善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透过上述一系列行动,我们也看到社会公益资源正逐步下沉,关注最真实最迫切的社会需求,社区慈善、身边的公益特征则更加明显,成为助力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来源:公益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