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表示,这事不能停,得有个结局摘要:没想到 9 月 14 日晚,贾国龙群内发言的 “完整版截图” 一曝光,局势瞬间反转 —— 前半段还在说 “应对方式有错,改,向胖东来学习”,后半段就骂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本以为罗永浩一句 “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能让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预制菜论战画上句号。
没想到 9 月 14 日晚,贾国龙群内发言的 “完整版截图” 一曝光,局势瞬间反转 —— 前半段还在说 “应对方式有错,改,向胖东来学习”,后半段就骂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有媒体报道,贾国龙的发言,截图只呈现了一半。
这下,刚转身要 “忙正事” 的罗永浩彻底炸了,不仅放话 “这事没法揭过去”,还公开邀贾国龙直播对话,“当面把话说清楚”。
从吐槽预制菜到互怼升级,这场牵扯 1.8 万员工、日损百万营收的论战,终于要迎来正面交锋的时刻。
一、“半段道歉” 引风波:贾国龙的 “两面话” 把自己推上风口
9 月 14 日,先是 “贾国龙道歉” 的消息刷屏 —— 他在行业群里说 “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还承诺西贝要 “打明牌”“向胖东来学习透明化”。
不少人觉得,这场闹剧该收场了,西贝总算拿出了认错的态度。
可没过几个小时,截图的 “后半段” 就被扒了出来。
贾国龙话锋一转,骂罗永浩 “太坏了,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只轻飘飘补了句 “但他打醒了我,算帮西贝进步”。
这种 “先低头认错,转头就放狠话” 的操作,直接把网友看懵了:“道歉是装的?骂人才是真心的?”
贾国龙这波操作,不仅没平息舆论,反而坐实了 “公关失当”。
原本大家还在讨论 “预制菜该不该标注”,现在焦点全变成了 “西贝到底有没有诚意认错”。
毕竟,消费者生气的从来不是 “用预制菜”,而是 “被糊弄”—— 嘴上说开放后厨,转头就不让看;嘴上说接受批评,转头就骂提意见的人,这种 “两面派” 做法,比用预制菜更伤信任。
二、罗永浩 “返场”:从 “退场” 到 “硬刚”,要的不只是道歉
就在前一天(9 月 13 日),罗永浩还发文说 “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期待预制菜国标出台”,一副 “见好就收” 的姿态。
可看到贾国龙的 “完整版发言” 后,他直接炸了,连夜发博:“贾国龙,这事没法揭过去了,劝和的朋友一律绝交”。
紧接着,罗永浩抛出了 “直播对话” 的提议,理由很直接:“现在各说各话,媒体转来转去全是偏差,不如当面公平理性聊一次,既澄清西贝的真相,也为预制菜行业做件实事”。
直播里,他更是不留情面地吐槽:“我 5 个人吃 15 道菜,觉得是预制菜还贵,发微博抱怨两句,他不回应就算了,非要带 1.8 万员工跟我‘开战’,现在又骂我是黑社会,这逻辑我看不懂”。
罗永浩的 “返场”,显然不只是为了争口气。
从一开始,他就强调 “目标是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现在贾国龙的辱骂和西贝的 “遮遮掩掩”,正好给了他 “把事闹大” 的理由 —— 通过直播对话,把 “预制菜标注”“企业透明化” 这些问题摆到全国观众面前,倒逼行业重视消费者的知情权。
正如他说的:“这场对话不是为了吵架,是为了让更多人看清,餐饮业该怎么对待顾客的意见。”
三、西贝的 “内忧外患”:日损 300 万,员工被网暴,道歉难挽信任
这场论战对西贝的冲击,早已不止 “舆论骂声”。
贾国龙自己透露,9 月 10 日到 12 日,门店日营业额从正常水平掉了 100 万、100 万、200-300 万,客流 “断崖式下滑”。
更棘手的是 “内忧”。
为了稳住员工,西贝连夜开 1.8 万人大会 “打气”,还给一线员工发了 500 元补贴,可还是挡不住员工被网暴 —— 不少门店每天接到十几通辱骂电话,员工上班都得顶着压力。
贾国龙说 “要向胖东来学习”,可胖东来的核心是 “让员工开心,再让员工服务好顾客”,现在西贝员工天天被骂,就算涨工资,恐怕也难找回当初的服务热情。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 “信任崩塌”。
以前消费者去西贝,愿意花人均 80 多吃饭,是觉得 “贵有贵的道理,食材新鲜、现做现卖”。
可现在大家发现,西贝用的是中央厨房半成品,价格却比同类预制菜餐厅贵一倍,心里难免觉得 “不值”。
就像网友说的:“萨莉亚也是预制菜,人均 30 没人骂,因为它明码标价不骗人;西贝又贵又不透明,被吐槽还嘴硬,这才是问题所在。”
四、官方媒体定调:论战该走向 “理性”,透明化才是破局关键
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接连发声,给这场论战定了调 —— 焦点不该是 “谁对谁错”,而是 “如何解决预制菜的信任问题”。
人民日报说:“预制菜的真正挑战,是建立消费者的信任纽带,信息要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
新华社更直接:“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央视新闻则强调 “要大力推广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这些表态都指向一个核心:企业别再纠结 “是不是预制菜”,而是要坦诚告诉消费者 “用了什么、怎么用的”,这才是留住顾客的关键。
其实,国家早就有相关政策。
2024 年 3 月,六部委就发文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要求 “不添加防腐剂”“推广餐饮环节明示”,现在《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也通过了审查,很快就会公开征求意见。
也就是说,不管这场论战结局如何,预制菜 “透明化” 都是大势所趋,西贝就算赢了骂战,不跟上趋势,迟早还会失去消费者。
五、结局要来了:直播对话不是 “闹剧终场”,而是行业反思的开始
罗永浩邀战,贾国龙还没明确回应,但不管最终是否直播,这场论战都该迎来 “有意义的结局”,而不是 “不了了之”。
如果贾国龙同意直播,对双方都是一次机会:罗永浩可以借这个平台,把 “预制菜透明化” 的诉求讲得更清楚,推动行业关注。
贾国龙则能当面解释西贝的模式,展示改进的诚意,比如承诺 “菜单标注半成品使用情况”“定期开放后厨”,或许能挽回一部分信任。
但前提是,他得放下 “骂战心态”,真诚面对问题,而不是继续嘴硬。
就算不直播,西贝也该明白:消费者要的不是 “道歉声明”,而是 “实际行动”。
比如像胖东来那样,把食材来源、加工方式全公开,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或者像萨莉亚那样,坦诚用预制菜,把价格降下来,做到 “性价比匹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 “信任危机”。
对整个餐饮行业来说,这场论战也是一次 “警钟”。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靠 “模糊概念”“品牌溢价” 赚快钱的时代过去了,只有 “真诚透明”“物有所值”,才能留住顾客。
就像官方媒体说的,这场讨论要走向 “理性和建设性”,让预制菜行业在规范中发展,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明白 —— 这才是这场论战最该有的结局。
来源:狐狸先森讲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