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的纠结与徘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20:32 1

摘要: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项重要举措:个人消费贷额度上限从 30 万调高到 50 万,互联网消费贷额度也由 20 万提升至 30 万,还款期限从 5 年延长至 7 年,还允许银行自主灵活调整利率,当前利率大致在 3% - 5% 的区间,个别银行还有优惠。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项重要举措:个人消费贷额度上限从 30 万调高到 50 万,互联网消费贷额度也由 20 万提升至 30 万,还款期限从 5 年延长至 7 年,还允许银行自主灵活调整利率,当前利率大致在 3% - 5% 的区间,个别银行还有优惠。

这一政策显然是为刺激消费、助力国民经济增长而谋划的,贷款利率也较为合理,照理应该备受欢迎,顺利推行。

可现实中,政策落地后,政府相关部门和商业银行却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消费贷这件事上出现了 “纠结与徘徊”。

这背后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且听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方面,3% 左右的消费贷利率,仿佛成了一把 “双刃剑”,滋生出不少套利行为。

有些精明的人动起了 “歪脑筋”,以低至 2.5% 的优惠利率借出消费贷,转头去置换利率约 4% 的存量房贷,要是 100 万元贷款、按 7 年期限算下来,轻轻松松就能省下 10 万元利息。

还有人打起了境外美元定期存款的主意,凭借 3% 的消费贷利息,用一些手段换成利息达 4.5% 的美元存款,凭空赚取利差。更有胆大的,拿着消费贷一头扎进实物黄金、股市、期货这些高风险领域,试图大捞一笔。但这些行为无疑是在给金融市场 “埋雷”,加剧了各类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深受其苦。3% 左右的贷款利率大幅压缩了存贷款利息差,银行的利润就像缩水的海绵,不断减少,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消费贷也不得不推向市场,这也是形势所迫。

我们根据RSPCP 经济分析模型来分析,就能明白其中问题的关键。

在RSPCP经济分析模型中,结构决定目标,目标引领行为,如今我们的经济、金融以及融资结构都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社会融资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大量资金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 “空转”,没能有效流入民营经济与居民消费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居民和民营企业在社会融资中的比例,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子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必然会驱动政府和金融机构有所行动,消费贷也就顺势被推向市场,看似无奈,实则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如此,消费贷便陷入一种十分 “拧巴” 的局面,各方都有着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复杂心态。

但不管过程怎样纠结与徘徊,市场规律终究不可违背,该来的还是一定要来,尊重市场规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 是资深市场战略顾问、商业专栏作家、普洱茶收藏家,其观点仅代表个人,不构成投资建议。

“RSPCP经济分析模型”为作者提出的经济分析框架,并已于2024年将该分析框架发表在全球著名的商业媒体上; 在福布斯Forbes、财富Fortune中文网、世界经理人上发表多篇商业专栏文章。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