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女星拍戏,逼哭刘晓庆, “风月片教父”李翰祥是如何炼成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07:00 2

摘要:1996年12月17日,北京《火烧阿房宫》片场,一阵忙乱中,导演李翰祥突然倒下。

冬天的北京,风很冷。

1996年12月17日,北京《火烧阿房宫》片场,一阵忙乱中,导演李翰祥突然倒下。

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定格在70岁这一年。

这位被誉为“风月片教父”的大导演,死在了摄影机旁。

那部投资上千万、找来刘晓庆主演的历史剧,还只拍了四集。刘晓庆来不及伤感,就得面对被演员们围住讨薪的场面。

李翰祥这一生,像他拍的电影一样——有才华,也有算计;有辉煌,也有争议。

从穷困潦倒到黄梅调电影的旗手,从被人封杀到靠风月片翻身,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刀尖上。

一、白山黑水走出的少年

1926年,李翰祥出生在辽宁。家境算不上殷实,却还能供他读书。

六岁那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家乡沦陷,他跟着家人逃到北平。少年李翰祥聪明伶俐,口音地道的“京片子”,画画还特别有天分。

1946年,他考进了北平国立艺专,师从徐悲鸿,梦想做个大画家。可一场社会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沈崇事件”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抗议,结果被学校以“惹事”为由开除。

无奈之下,他转去上海学戏剧,还演过戏——演一个盲老头,穿的戏服还是徐悲鸿帮忙借来的。

可在当时的上海,想靠演戏出头太难。于是,22岁的他带着母亲缝的棉被和两封介绍信,南下香港闯荡。

刚到香港的十年,是他最苦的时光——

睡天台,摆地摊画速写混口饭吃;无证摆摊被抓,还蹲了七天牢。

混片场跑龙套、画布景、做服装,始终捱不出头。最穷的时候,连唯一的棉被都卖了。

直到1954年,他自编自导的《雪里红》上映,终于被邵氏影业的掌门邵逸夫注意。

二、黄梅调一炮而红

那时候,邵逸夫不太看好古装片。恰巧内地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香港火了,李翰祥抓住机会,提出拍《貂蝉》。

结果,《貂蝉》大卖30多万港币,刷新国语片纪录。

邵逸夫又惊又喜,这下知道自己捡到宝。李翰祥成了邵氏的“台柱子”,开启了黄梅调电影的黄金时代。

《江山美人》《倩女幽魂》接连热映,而真正让他封神的,是1963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部电影里,他让女演员凌波反串梁山伯,演绎了一段“女爱女”的缠绵爱情。

影片引发轰动,甚至有人看了141遍。9岁的李安在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后来他拍《卧虎藏龙》,就受了这部片的影响。

但风光背后,危机悄然滋生。邵逸夫给的工资不高,还没加薪的意思。

正好竞争对手陆运涛开出高价挖角,李翰祥心动了,还打算带走邵氏的骨干和明星。

计划泄露,邵逸夫火速“截胡”,稳住了凌波等人。李翰祥索性撕毁合同,投奔电懋公司。

谁知才一年,陆运涛就死于空难,电懋高层全军覆没。李翰祥失了靠山,又被邵氏封杀,在台湾陷入困境。

三、耳光与美人计

人在低谷,麻烦总会接踵而来。

在台湾时,他与音乐人刘家昌的妻子传出绯闻。刘家昌冲进片场,当众给了他两个耳光,还离了婚。

没多久,刘家昌追求他的女星甄珍。李翰祥暗中撮合甄珍与“浪子”谢贤合作电影,《缇萦》拍完,两人擦出火花,很快结婚。

这出“美人计”,让刘家昌痛失爱人,也算替自己出了一口气。

可复仇归复仇,事业还是一团糟。新公司资金断裂,他背上债务。

走投无路时,他在半岛酒店连续“偶遇”邵逸夫,终于得到一句:“想回来,你能带来什么?”

李翰祥答:“我能帮邵氏赚钱。”

于是,1972年,他重回邵氏——这一次,他打算用风月片来翻盘。

四、风月片教父的崛起

回归首作《大军阀》,他请来了当红艳星狄娜。

拍摄时,他说镜头远、有薄纱遮挡,只拍腰部。狄娜信了。可样片出来,特写清清楚楚。

狄娜又气又羞,退出影坛,但影片票房爆赚340万港币,让李翰祥一举还清债务,也拿回了话语权。

接下来,《风月奇谭》《北地胭脂》《金瓶双艳》接连推出,他捧红了一批艳星——邵音音、恬妮、余莎莉。

他的风月片不止卖肉,还讲究布景与服饰的考究,带点野史,香艳而不全是低俗。

当时香港还没分级制度,这类片子刺激又不过分,观众趋之若鹜。李翰祥被封为“风月片教父”,票房、名声双丰收。

五、北上拍慈禧,逼哭刘晓庆

拍腻了风月片,他又回归历史正剧。

1982年,他北上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用刘晓庆演慈禧,还让未来女婿梁家辉演咸丰帝。

梁家辉没演过戏,刘晓庆又听不懂粤语,两人只好用“扇子暗号”对戏——谁说完台词就扇一下扇子。

可片场发生“盒饭风波”:香港演员顿顿有肉有米,内地演员却只有咸菜馒头。

刘晓庆气到大哭,差点罢演。李翰祥安抚后,才给大家统一了伙食。

影片上映轰动一时,梁家辉拿下金像奖影帝,刘晓庆也凭慈禧形象封神。李翰祥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功力。

六、生命定格在片场

1996年,他筹拍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投资上千万,刘晓庆不仅主演还投了700多万。

可拍到第四集,他突发心脏病,倒在了片场。

他走后,剧组一片混乱。演员讨薪,有人自称是他女友来要钱,香港的夫人则烧掉了他收藏的古代性文化文物。

这位导演的结局,依旧带着风月色彩,像他的人生一样,永远伴着戏剧性与争议。

七、一个时代的影子

李翰祥一生,从黄梅调的盛世,到风月片的巅峰,再到清宫史诗的恢宏,他都曾站在浪尖。

他发掘了梁家辉、捧红过无数明星,也留下了欺骗女星、背叛恩主、精于算计的争议。

他是时代造就的产物,也用才华回应了时代。

黄梅调的婉转、风月片的暧昧、清宫戏的繁华,都凝在了他的镜头里。

他走了,但在香港星光大道上,他的名字依旧闪着光。

那是一种复杂的光——既有艺术的荣光,也有世俗的烟火。

李翰祥用一生证明,电影不仅是艺术,更是一场关于欲望、权力与命运的博弈。

而他,永远是这场博弈里最会下棋的人之一。

来源:万树梨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