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元能买啥?苹果:一根绳,和你的“大冤种”证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00:50 1

摘要:凌晨三点,iPhone 17发布会的余热还没散,苹果官网突然上架了个“王炸”——一根手机挂绳,标价479元。瞬间,全网炸了:“这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耍?”“479?我买个金链子挂手机都比这值!”连向来敢骂的罗永浩都忍不住开炮:“这么割粉丝韭菜很恶心,吃相很难看,很

凌晨三点,iPhone 17发布会的余热还没散,苹果官网突然上架了个“王炸”——一根手机挂绳,标价479元。瞬间,全网炸了:“这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耍?”“479?我买个金链子挂手机都比这值!”连向来敢骂的罗永浩都忍不住开炮:“这么割粉丝韭菜很恶心,吃相很难看,很臭不要脸。”但你以为这只是一根绳的事?天真了,这根本是苹果给所有消费者出的一道“送命题”:你的钱,到底值几根绳?

一、479元买根绳?超市大妈都知道这叫“抢钱”

先给不了解情况的朋友科普下:这根让全网破防的挂绳,苹果官网写得可“高级”了——“100%再生PET纱线窄幅机织而成,工艺精美,触感顺滑,不锈钢滑扣可调节长度,内嵌柔性磁体固定交叠挂绳”。翻译成人话:一根用回收塑料瓶做的、能调长短的、带吸铁石的绳子。

重点是价格:479元。

479元什么概念?去超市转一圈就知道了:能买53瓶矿泉水(够喝一个月),能买12斤排骨(炖三锅还能剩下点汤),能买48包薯片(吃到上火)。要是去某橙色软件搜“手机挂绳 不锈钢滑扣 磁体固定”,出来的结果从9.9包邮到99元封顶,479元的选项?对不起,系统都觉得你输错了关键词。

有网友算了笔账:“这绳成本撑死50元,苹果直接翻10倍卖,比茅台的利润率还高(茅台毛利率约90%,这绳毛利率90%都打不住)。”更扎心的是,这绳还得“搭配手机使用”——也就是说,你花了万把块买iPhone 17,还得再花479元买根绳,不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全套苹果用户”?

普通消费者第一个炸毛:“我买手机是为了打电话、看微信,不是为了给绳子交‘品牌税’!”以前大家吐槽苹果“贵”,好歹认:iPhone的芯片、iOS系统、生态联动,确实有“贵”的底气。但现在呢?一根绳,既不能提升信号,也不能增加续航,唯一的“功能”,可能就是让你掏钱包的时候手发抖——这哪是卖产品,这是把“智商税”装进礼盒,还得让你笑着说“谢谢”。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二、果粉破防:我为信仰充值,你拿我当提款机?

比普通消费者更难受的,是那些“铁杆果粉”。

这些人是苹果的“野生代言人”:发布会熬夜看直播,新品发售排队抢首发,别人说苹果不好能跟人吵三天三夜。为啥?因为在他们心里,苹果是“高端”“创新”“品质”的代名词——买苹果不是买产品,是买“我过得很好”的体面,是买“我懂生活”的优越感。

但这次挂绳,直接把“体面”撕成了“尴尬”。

一个老果粉在论坛里吐槽:“我从iPhone 4用到iPhone 17,MacBook、iPad、AirPods全配齐了,别人说我‘果粉税’我认,因为iOS流畅、生态方便,这些体验值。但479的挂绳?我拿出去跟人说‘这是苹果的’,别人只会觉得我傻——‘哦,就是那个卖479元绳的牌子啊?’”

更扎心的是苹果的“双标”:以前苹果说“创新改变世界”,现在说“绳子改变体验”;以前说“细节决定品质”,现在说“细节决定价格”。果粉们突然发现:自己充值的“信仰”,可能只是苹果眼里的“提款密码”。就像你追了多年的偶像,突然开始直播卖假货,你还能淡定吗?

有果粉总结得精辟:“以前买苹果,是‘我愿意为好产品多花钱’;现在买苹果配件,是‘你必须为logo多花钱’。这已经不是品牌溢价了,这是‘信仰绑架’——你不买,就是不懂苹果的‘高级’;你买了,就是给苹果的‘智商税’交了份子钱。”

三、同行骂疯:苹果这是逼我们一起当“割韭菜专业户”?

苹果这波操作,不光消费者炸了,同行也快气疯了。

你以为配件厂商不想赚钱吗?谁不想一根绳卖479元?但他们不敢——没苹果的品牌号召力啊!

现在电商平台上,做手机挂绳的小厂多如牛毛:有的用真皮,有的带无线充电,有的能当应急充电宝,价格也就30-80元。为啥不敢涨价?怕消费者骂“黑心”,怕卖不出去库存积压。结果苹果倒好,用回收塑料瓶做根绳,卖479元,还美其名曰“环保”“工艺”。

这让同行怎么活?

小厂要是学苹果涨价:消费者会说“你又不是苹果,凭啥卖这么贵?”;要是不涨价:消费者会说“苹果的绳卖479,你的才39,肯定质量差!”——合着苹果一句话,直接把“性价比”打成了“劣质”的代名词,把行业逼进了“要么涨价割韭菜,要么降价被嫌弃”的死胡同。

有配件厂商老板在朋友圈吐槽:“我们研发带无线充电的挂绳,花了半年时间,成本80元,卖129元还被说‘贵’。苹果倒好,用回收料做根绳,卖479元,媒体还帮着吹‘环保创新’。这哪是竞争,这是‘降维打击’——用品牌霸权把别人的活路堵死!”

更恶心的是“定价锚定”:苹果故意把挂绳定这么高,是为了让你觉得“哦,AirPods Pro卖2000多好像也不贵了”“iPhone 17 Pro Max卖13999也合理了”。就像商场里把1万元的包和5万元的包摆一起,你会觉得1万元的“很划算”——苹果这是把消费者当“数学白痴”耍呢?

四、“环保”成了涨价遮羞布?回收塑料瓶表示:我不背这锅

苹果特别强调,这绳是“100%再生PET纱线”做的——翻译下:原材料是回收的塑料瓶。

然后呢?然后就卖479元?

懂行的人都知道:再生PET纱线比普通纱线还便宜。因为普通纱线要从石油里提炼,再生PET纱线直接用回收塑料瓶融化重纺,原材料成本至少低30%。合着苹果用更便宜的材料,卖更贵的价格,还得让消费者夸它“环保”?

这就像奶茶店用临期牛奶做奶茶,然后告诉你“我们支持减少浪费,所以这杯卖58元”,你信吗?

更讽刺的是,苹果官网写着“致力于环保”,但这绳连个独立包装都没有——哦,不对,它的“环保”可能体现在“让消费者多花的钱,够买100个塑料瓶”上。

有环保博主算了笔账:“一个塑料瓶回收价0.1元,做这根绳大概需要5个塑料瓶,原材料成本0.5元。剩下的478.5元,是‘环保信仰税’?”

五、消费主义的照妖镜:我们到底在为“产品”买单,还是为“logo”买单?

其实479元的挂绳,不止是苹果的问题,更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消费主义的荒诞:我们买的到底是产品,还是产品上的logo?是为了用,还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买得起?

以前的品牌溢价,多少有点“真东西”:LV的老花包,确实用十年都不坏;戴森的吹风机,确实吹头发不毛躁;苹果的iPhone,确实比同期安卓流畅。这些溢价,是“为体验买单”。

但现在呢?越来越多品牌开始玩“logo溢价”:一件白T恤印个logo卖2000元,一个帆布包贴个标签卖1500元,一根手机挂绳刻个苹果标卖479元——这些产品本身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全靠“品牌光环”撑着。

消费者也不傻。一次两次可能被“割韭菜”,次数多了,总会醒的。就像当年的“轻奢品牌”,靠logo收割年轻人,现在呢?年轻人宁愿买平价国潮,也不买“智商税轻奢”——因为大家终于明白:真正的“高级”,不是背什么包、用什么绳,而是不为没必要的溢价买单。

苹果敢这么定价,不是因为它傻,是因为它摸透了某些人的心理:总有人愿意为“高级感”买单,哪怕这高级感只是一根绳。但消费者也在进化——当越来越多人喊出“479元买绳?我疯了吗?”的时候,苹果可能会发现:绳子断了可以再接,但信任断了,就再也接不上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479元的挂绳,你买不买?

反正我不买。不是因为穷,是因为我不想当“大冤种”——我的钱,宁愿买排骨炖火锅,也不买根“苹果绳”挂脖子上,告诉全世界“我被割韭菜了”。

毕竟,真正的体面,从来不是靠一根绳撑起来的。

来源:闲侃数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