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就是这么诡异,恰恰在这时候,显庆五年,也就是公元660年十月,高宗李治患了中风。虽说症状并不严重,只是头疼,眼睛视物不清。但是,李治性格原本就懦弱,不想担责任,这下有了病,自然更有了说辞。百官奏事,他无法料理,便让武则天代替他处理,名正言顺地给了野心勃勃的
历史就是这么诡异,恰恰在这时候,显庆五年,也就是公元660年十月,高宗李治患了中风。虽说症状并不严重,只是头疼,眼睛视物不清。但是,李治性格原本就懦弱,不想担责任,这下有了病,自然更有了说辞。百官奏事,他无法料理,便让武则天代替他处理,名正言顺地给了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天赐良机。
武则天原本就十分聪慧,文史知识又非常渊博,处理起这些事自然是得心应手,让高宗李治很满意,干脆就放手让她去处理这些政事。高宗李治乐得清闲。就这样,大唐朝权力慢慢转移到了武则天手里。
以前高宗李治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宫里封为昭仪,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忍辱柔顺,想尽办法迎合高宗李治。李治由此认为武则天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因此排除干扰封她为皇后,并和她一道除掉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执政集团。
然而,随着武则天权力越来越大,权力欲膨胀,皇后这个后宫之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她的欲望。她把奋斗目标锁定在了大唐朝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皇帝宝座上。
武则天再也不像往日那样谦恭有礼,越来越骄横,越来越霸道,就连高宗李治的行动都要受她限制。这使高宗李治忍无可忍。
高宗李治为了制止武则天,做了两件事。
麟德元年(公元644年),高宗李治让宦官王伏胜向他举报武则天把道士郭行真引进宫里蛊祝妖术,祈求非分之想。
高宗李治听到王伏胜的举报,假装大怒,想趁机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但是,武则天的皇后本来就是他做主封的,自己再做主废掉,多少有点说不通。高宗李治暗中召来宰相上官仪商量。
上官仪听了高宗李治的想法,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并说:“皇后专权跋扈,天下失望,理应废了她顺应民心。”
武则天的眼线听到高宗李治和宰相上官仪的谈话后,急忙飞速报告武则天。武则天迅速赶来。上官仪写好的废后诏书还在高宗李治手里。武则天一见到李治,就开始哭诉,样子要多动人就有多动人。
高宗李治本来就是一个六根不定的主,当即转怒为喜,说道:“这件事原本也不是我的主意,都是上官仪怂恿我这么做的。”立刻出卖了上官仪。
上官仪诗文俱佳,与宦官王伏胜侍奉过废太子李忠。
武则天把高宗哄开心以后,马上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谋反。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行为不加任何干涉。结果,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死在狱中,家口籍没。李忠自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四岁被废,担任梁州都督,后转任房州刺史,由于受到惊吓,精神恍惚,有时穿女人衣服防止被杀,有人做噩梦自己给自己占卜,后来被人告发,说他仍然还想反天,再次谋朝篡位。李忠被贬为庶民,放逐到黔州关押。武则天仍然不放心,随即下令,二十二岁的李忠被赐死。王伏胜被处死,与上官仪交好的很多大臣,有的被免官,有的被贬职。
经历这场震荡,武则天的权力愈发膨胀,而且她的位子已经无人能够撼动了。为了防止高宗李治再耍小心眼,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则天都要坐在帘子后面听政。她规定,不管大事小事,官员们都要奏闻。
后来,高宗李治的身体越来越差,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因头晕目眩严重,居然打算下诏让武则天全权处理朝政,由于宰相郝处俊等人拦阻才没有执行。但是,由于高宗李治性格懦弱,这么多年被武则天精神控制,他已经离不开武则天。朝廷内外都说大唐朝有两个皇帝,一个姓李,一个姓武。
麟德二年(665年),高宗李治要到泰山封禅,武则天说:“封禅大典不让皇后参加,是违背礼仪的。”并且提出,自己要率领嫔妃、公主、国夫人等随同皇帝同去。高宗答应了。
这年十一月,高宗从洛阳出发,护卫的文武仪仗队声势浩大,绵延几百里。各国朝见的使者也率领部众跟随。
在社首山祭皇帝祗,高宗李治初献,武后升坛亚献。然后给随同的官员加官进爵。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八月,武则天提议高宗称天皇,自己称天后。到了十二月,武则天给高宗李治上书,提出治理国家的十二条建议。这些建议涵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个方面。不管这些建议实行之后效果如何,都表明,武则天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有一点值得玩味,那就是,当初武则天把王皇后当作她入主后宫的绊脚石,把长孙无忌当作她参政议政的绊脚石,王皇后、长孙无忌都被她清楚干净了,现在,她终于把高宗李治当成了她入主大唐朝廷的绊脚石了。
昏庸的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十二条建议大加赞赏,下令褒扬,并宣布立即开始实施。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参与朝政,但没有合适恰当的名分控制以宰相为首的外廷。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武则天以修撰的名义,在宫里召集一批文人学士,依靠这些人协助她修改审批诏书和大臣奏折,形成了以她为中心的内朝权力中心,以便她慢慢抢夺宰相的权力。这些人被特许从宫城北门出入皇宫,人们把他们称为北门学士。北门学士这个智囊班子,为武则天后来篡夺大唐王朝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来源:小洛历史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