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评:诗意终南山有灵,心意长安入画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21:52 1

摘要:“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中段,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无数的诗意与情怀。9月14日晚,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在翠华山下的西安翻译学院体育场举行,此次文化活动以“诗道终南,心意长安”为主题,为我们

这是一场更好保护秦岭生态的动员;这是一次广泛宣传秦岭文化价值的群众集会;这是一个集中展示唐诗魅力的主题演出。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中段,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无数的诗意与情怀。9月14日晚,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在翠华山下的西安翻译学院体育场举行,此次文化活动以“诗道终南,心意长安”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生态与人文共融的盛宴。

这是一场诗意的穿越之旅。活动以秦岭和山水田园为实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大唐盛世,与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一众诗人同游终南山。从“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豪迈,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从“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的感慨,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伤怀,唐诗中的终南山,姿态万千,韵味无穷。通过此次活动,这些经典诗词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眼前的青山绿水、明月清风,让我们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唐诗之美,触摸到千年文脉的跳动 。

秦岭,不仅是自然的宝库,更是文化的富矿。它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是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同时,它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蓝田猿人到半坡母系氏族部落,从周秦汉唐十三朝风云际会,到儒释道的融合发展,秦岭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诞生与成长,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此次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正是对秦岭生态和人文价值的一次深度挖掘与展示,让我们看到了秦岭的多重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秦岭的重要意义。

保护秦岭,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也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生态保护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祖脉。此次活动的举办,正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坚持生态与人文价值共促共融,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秦岭的保护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以秦岭山水为背景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秦岭、热爱秦岭,从而自觉地参与到秦岭的保护中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诗意山水,尽蕴其中。诗从何处来?诗从长安来!意向何处去?意向千秋去!“诗道终南,心意长安”,这是西安9月5日发布用3年时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华文明的 “唐诗之都”以来的首场以唐诗为主题活动,再次诉说秦岭、唐诗、西安三者的共生关系,相得益彰,相衬相映,已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今晚的2025年诗意秦岭直播活动,除了在西安广播电视台丝路频道现场直播外,还经西安广播电视台信号分发,在新华社、环球时报以及北京、河南、江苏、四川、新疆、甘肃、宁夏、广西、福建等多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平台、省级电视台和陕西的群众新闻网、西安发布等播出,总观看量超过400万人次。活动现场,上千名群众与演员更是共读唐诗,将现场氛围瞬间带入到诗意长安的梦境之中。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中写道:“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蓝田玉生烟”比喻自然造化与人文情怀的融合。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方法,让秦岭文化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生态兴则文明兴。在秦岭的青山绿水间,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诗意终南山有灵,心意长安入画中。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同时也让秦岭的文化魅力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让古老的终南山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让长安这片土地在诗意的滋养下更加繁荣昌盛。(西安网特约评论员李益)

来源:西安广播电视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