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赛斯、瑞为新材、比博斯特、坤维科技、嘉轩智能等完成新一轮融资,蓝海彤翔助力《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毅家人动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6:43 2

摘要:近日,生物制药CMC上下游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英赛斯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领投,元禾控股以及英赛斯的老股东鲁信创投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新产品管线的创新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拓展,并为英赛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注入强

资本市场

01

英赛斯

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近日,生物制药CMC上下游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英赛斯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领投,元禾控股以及英赛斯的老股东鲁信创投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新产品管线的创新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拓展,并为英赛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注入强劲动能。

苏州英赛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专注于为生物制药CMC(化学、制造与控制)提供从上游、下游工艺至实验室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英赛斯已与国内外1000+客户达成合作,客户涵盖抗体、疫苗、细胞与基因疗法(CGT)、核酸药物、体外诊断(IVD)等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并与国内外部分重要客户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02‍

瑞为新材

完成新一轮融资

近日,南京瑞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为新材”)完成新一轮股权融资,由君联资本投资。

瑞为新材成立于2021年,是新一代封装散热材料创新者与系统性热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散热材料领域前沿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有效解决功率半导体器件及高端装备散热问题方面实现自主可控。公司聚焦高性能射频、功率电子、激光器、服务器等应用场景的散热问题,提供全面的热管理方案。

未来,瑞为新材将不仅仅满足于作为高性能材料的提供者,更将致力于成为散热解决方案的领航者,专注于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散热材料,并结合先进的材料科学、热力学研究、精密制造工艺、定制化服务以及严格的性能测试,为电子行业面临的严峻散热挑战提供一站式、创新性的热管理解决方案,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03‍

比博斯特

完成B轮超3亿元融资

近日,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博斯特”)正式宣布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资本、东方嘉富、恒隆集团、保隆科技等联合投资。本轮融资过后,比博斯特落地并夯实了智能制动和智能悬架产品的量产交付,并进一步实现了智能转向领域的战略合作和项目落地。

目前,比博斯特全系智能制动产品、智能悬架产品均已实现量产,智能后轮转向系统BRWS、纯线控转向系统BSBW、电子机械制动系统BEMB等产品已进入量产测试阶段,将于2026年正式量产。2026年开始,比博斯特将为行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智能底盘全系统融合解决方案,引领智能底盘XYZ三轴的融合发展。

04‍‍

百识电子

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

近日,南京百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识电子”)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这是公司创立以来的第四轮融资。

百识电子成立于2019年8月,专注于外延技术的研发,公司由多名拥有数十年第三代半导体外延经验的资深专家联合创办,核心团队具备外延工艺开发、良率保障、设备改良等全栈能力。目前,百识电子8吋碳化硅外延片已获得海外知名客户认证,致力于打造全国最领先的车规级三代半外延片制造工厂。截至2024年12月,公司已累积37项专利,目前百识电子已在全部产品技术指标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公司首条产线位于南京市浦口区,于2021年投产,当前年产能达5万片,客户多为全球巨头及国内龙头。公司计二期产线产能规划28万片/年,打造全国最领先的车规级三代半外延片制造工厂。

05‍‍

坤维科技

完成B轮融资

近日,坤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坤维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小米产投、舜宇产业基金、深创投、高瓴创投以及明荟。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坤维科技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以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力觉测量解决方案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坤维科技是一家高精度力觉传感器及力控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向机器人及其它智能装备、 工业过程监控、 产品质量检测、科研测试测量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力觉测量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产品包括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智能型关节扭矩传感器等。

06‍‍

纽邦生物

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

南京纽邦生物(NNB Nutrition)近期已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熙元祐基金投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研发、生产及市场拓展等。

纽邦生物成立于2015年,主要面向全球市场提供创新型膳食营养补充剂原料、半成品等产品,曾服务的海外内知名企业包括GNC、雀巢、亚马逊、华熙生物等。公司当前研发团队占比超过30%,核心研发人员拥有20年以上从业经验。纽邦生物创立以来,已成功商业化数十个原料品种,其中不乏销售额达数千万、过亿元的原料单品。目前,公司产品管线覆盖减重、增肌、控糖、抗衰老、脑部健康、情绪管理、提高免疫力等多个领域,未来预期“保持每年推出5-10个创新品种的速度”。

07‍‍

妙顺生物

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

近日,妙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妙顺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兴证资本领投,济高财金公司、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跟投,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一系列原代细胞模型、配套试剂耗材以及科研业务的开发,以及进一步扩大海外业务范围与规模,加速企业成长为生物医药细胞应用全产业链一站式供应商。

妙顺生物(Milestone Biotechnologies)专注于国产品牌细胞模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打造The Primary Cell Solution-TPCS自主研发品牌加速进口替代,打破美欧发达国家对中国市场细胞技术的垄断。妙顺生物在原代免疫细胞业务的基础上,开发了细胞冻存液、细胞培养基等新产品,完成动物肝细胞产品的优化和新产品研发,并登陆海外。其中,Kryogene细胞治疗冻存液通过了FDA DMF备案;Kryogene细胞保存液医疗器械备案成功,两款产品已进驻多家企业和院校,并成功进入大健康领域和医疗领域。

08‍‍

嘉轩智能

完成新一轮融资

近日,智能永磁驱动装备研发生产商嘉轩智能获得江铜产融战略投资入股。完成融资后,双方将在矿山智能化、电动直驱技术与绿色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智能矿山的创新解决方案,为有色金属行业的转型升级树立标杆。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年内嘉轩智能完成的第二轮融资,上一轮投资机构包括纽尔利、沃衍资本、国电投、上海梓成等。

嘉轩智能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利用永磁直驱技术赋能工业智能化转型。公司具体产品包括:智能永磁直驱滚筒、智能永磁电机、散装物料输送系统、风电电机核心零部件以及工业云智能设备状态管理系统等,主要应用于煤矿、电力、钢铁、港口、风电等行业的物料运输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监测维护。公司注重研发和创新,推出了大功率永磁直驱电机产品,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成为了全球大功率永磁直驱电机行业的龙头企业。

09‍

伯特利

28亿可转债获通过

2月24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伯特利”)发行可转债上会获通过。据悉,伯特利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总规模不超过28.32亿元,每张面值为100元,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伯特利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机械制动产品、智能电控产品和机械转向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司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总规模不超过28.32亿元,主要用于6个项目。其中,5个实体项目为年产60万套电子机械制动(EMB)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年产100万套线控底盘制动系统产业化项目、年产100万套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建设项目、高强度铝合金铸件项目、墨西哥年产720万件轻量化零部件及200万件制动钳项目,计划总投资2.81亿元、5亿元、2.64亿元、3.5亿元、11.55亿元,合计约为25.50亿元。上述5个项目拟使用本次募资金额分别为1.88亿元、2.26亿元、2.26亿元、3.11亿元、10.31亿元,合计为19.82亿元。剩余8.50亿元的募资,伯特利准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本次募资额的30%。

业务前线

01‍

斯莱克

成立机器人子公司,进一步赋能智能制造

近日,为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苏州斯莱克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莱克机器人”),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销售、安装、维修;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的制造、销售;模具制造等。

未来,斯莱克机器人拟进一步依托母公司在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多年积累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经验,以及高速加工设备、产线的研发、生产技术,结合已搭建的SLAC 智能平台,通过集成市场上成熟的与机器人相关的产品,配以自行研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形成最终的工业助理机器人系统,独自或与人类协同工作,结合智能化人机对话,利用自身配置的视觉、红外、振动、化学成分检测传感器,应用于设备、生产状况的观察、巡检及故障处理等场景,由智能管理系统统筹规划、安排一个或多个机器人的工作内容,处理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某些故障等。助力自动化产线实现生产流程优化与效率跃升,进一步赋能现有业务智能化发展。

02‍

蓝海彤翔

以渲染服务助力《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累计票房超过138亿元,超越《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暂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八名。蓝海彤翔集团旗下蓝海创意云作为《哪吒2》的渲染服务供应商,为影片渲染环节提供了全方位定制化的专业服务,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行业经验,为这部国漫电影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据了解,面对影片中高精度的流体模拟以及复杂的光影渲染需求,蓝海创意云通过三大核心优势助力制作团队突破技术瓶颈。一是强大算力,7大数据中心,数万台服务器,极速渲染体验,数十年稳定运行;二是智能优化,基于AI的渲染资源调度系统,动态分配算力资源,确保特效团队在制作高峰期实现较高的交付效率;三是成本控制,采用弹性计费模式,为制作方节省超40%的渲染成本。

03‍

矩阵科技

设备助力中国科学家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常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矩阵科技提供的“富氧兼容-脉冲激光沉积-分子束外延联用系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薛其坤院士及其团队提供助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该成果是氧化物薄膜外延生长技术的一次重大跨越,不仅为包括宽禁带半导体等各类氧化物的缺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极大地拓展了高温超导等强关联电子系统的人工设计与制备。薛其坤院士团队使用的这台设备,是矩阵科技根据科研团队的要求,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兼具超强氧化氛围与原子级沉积精度的薄膜外延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提升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并且便捷精准控制多靶材切换,同时兼容超强氧化环境。

04‍

仁烁光能

总部暨GW级钙钛矿产线项目开工

近日,仁烁光能在常熟举办总部暨GW级钙钛矿产线项目建设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公司在钙钛矿产业化进程中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仁烁光能总部暨GW级钙钛矿产线项目总投资约12.5亿元,建设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包含总部大楼、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和GW级钙钛矿产线三部分。项目预计于2026年年初建成投产。

仁烁光能GW级钙钛矿产线建成后,产品将大规模应用于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BIPV等众多场景,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全球绿能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强劲动力。此次仁烁光能总部暨GW级钙钛矿产线项目的启动,不仅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将对常熟乃至全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仁烁光能有望在钙钛矿光伏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05‍‍‍

微导纳米

取得边缘钝化技术新突破

近日,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导纳米,股票代码:688147.SH)自主研发的应用于光伏半片电池领域的边缘钝化2.0新技术(极致美观零绕镀)设备成功发往客户现场进行验证,攻克了该应用绕镀问题的技术瓶颈,标志着微导纳米在半片电池边缘钝化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TOPCon新电池技术已经实现替代上一代PERC电池,成为行业的主流。截至2024年底,TOPCon的市占率已达到了70%左右,市场共计约800GW+。针对TOPCon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提效降本变得尤为重要。边缘钝化被行业认可为后TOPCon时代重要的提效手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这一需求,微导纳米潜心研究,通过对应用场景需求的分析和传统技术瓶颈的机理研究,终于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攻克了边缘钝化叠片吸热特有的温场要求,解决了钝化薄膜沉积绕镀的行业瓶颈。

荣誉表彰

1

洲明科技

获大屏视听行业“优秀品牌奖”‍‍

近日,洲明科技获得PJTIME年度评选——2024年度大屏视听行业“优秀品牌奖”,彰显公司在中国LED直显产业打造全球市场“强大自主品牌”进程中的卓越贡献,以及产业各界对于洲明科技的认可。

2024年以来,“首发经济”成为市场的关注热点。据了解,洲明科技是全球领先的以光显技术为核心的LED显示与照明产品及光显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首发经济方面表现卓越,其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不断推出行业首创的产品和技术。在产品创新上,公司以LED半导体产品为基础,融合软件定义、智能控制、远程集群、物联互通、5G传输、超高清视频、XR制作、裸眼3D、AI机械等前沿技术手段的系列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多技术融合的集成式产品是洲明科技在行业内的首发尝试。依托首发的创新产品、业务模式、应用场景等,公司得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已连续六年LED显示屏出口量独占鳌头,成为全球LED智慧显示领域的“世界第一”。

2

怡和嘉业

荣获“AI医疗十大典范”等多项荣誉

近日,国内家用无创呼吸机及通气面罩龙头企业——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和嘉业”)凭借在服务创新、产品品质及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优势,获得了“2024医疗器械行业海外拓展卓越企业”、“2024年度AI医疗十大典范”和“2024中国大健康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TOP10”等业内多个重要奖项。

其中,“2024医疗器械行业海外拓展卓越企业”奖项的评选由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联动了“产学研医资政管”十余家产业链生态单位发起。该奖项自2022年首次发布以来,已逐渐成为医械产业创新风向标。

来源:商业新观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