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邢国风出生于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他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以优异成绩考入绵阳农学院。毕业后,他留校投身科研与教学工作,自此与小麦育种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1950年,邢国风出生于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他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以优异成绩考入绵阳农学院。毕业后,他留校投身科研与教学工作,自此与小麦育种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在小麦育种领域深耕的30多年间,邢国风成绩斐然。他曾任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参与培育了20余个小麦新品种,多项成果达到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奖项。
2021年,退休后的邢国风怀着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回到虎跳镇南斗村,聚焦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及“昭化造”小麦品系的筛选试验与示范工作,将多年积累的科研经验与技术带回故土,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南斗村小麦试验示范基地。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4月2日10时许,晨雾褪去后,春日暖阳洒在嘉陵江江面,也洒在江畔的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小麦试验示范基地里。
戴着鸭舌帽的邢国风俯身麦田,布满老茧的双手熟练地拨开小麦抽出的新穗,仔细察看麦穗长势,“这个品种抗倒伏,但穗粒数还得提一提……”他喃喃自语,旁边的昭化区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张军梅则认真做着记录。
嘉陵江畔一田翁,麦实饱满浪千重。据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统计,4年来,在邢国风的示范带动下,昭化全区累计推广种植优质小麦2万余亩,让1200余户群众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业农村有很深的情结”
2021年春天,油菜花开得正盛,回到南斗村的邢国风在田埂上忧心忡忡。
原来,他在村里走访和村民交谈中发现:村里的小春生产是“油菜下田、小麦上坡”,还有很多群众认为种油菜收益高于小麦,便逐渐形成了“好田种油菜、孬地丢小麦”的习惯。
邢国风(左一)与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在田间了解小麦的长势情况。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业农村有很深的情结,所以,我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深入调查。”邢国风直言,若是长此以往,会导致种植结构失调,不利于粮食安全;再加之群众的良种利用意识不强,必将致使小麦种植陷入单产低、播种面积减小的恶性循环。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小麦并不难,投工投劳更少,收入也不比油菜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邢国风下定决心,“我有专业知识,我要让乡亲们种上适生的优良小麦品种,增产又增收。”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邢国风有着严谨的思维和说干就干的作风。当年,他就在南斗村租下3亩试验田,与虎跳镇退休干部张德芝共同成立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小麦新品种的观察试验、科学选育……
“试验田就是阵地,我有信心帮大家种好小麦”
经仔细观测,邢国风得知,昭化区是四川条锈病的重发区之一,再加之嘉陵江沿线风大,小麦被大风吹倒,产量会减少30%-40%。“条锈病菌每年都在进化,试验田就是阵地,我有信心帮大家种好小麦。”指着面前一块块插着标牌的麦田,邢国风笑着把4年来干的事总结为3个关键词——试验、示范、推广。
“适合昭化区种的小麦良种,第一要抗条锈病性强,其次要具备抗倒伏性和耐低温性……”于是,邢国风对四川省近年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进行跟踪观察(鉴定)试验,并根据昭化区实际,选育优良小麦品种示范种植,有良好种植效果后再逐步推广。
“以前,我们镇小麦亩产600斤左右。邢研究员的示范种植,小麦亩产800斤以上,给大家树立了非常好的标杆,为我们开展‘百亩攻关、千亩示范’行动提供了强劲支撑。”虎跳镇党委书记赵斌介绍,有邢国风及其团队的带动,去年该镇抓实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型主体经营,8个村推广种植优质小麦8000亩,亩均助农增收200元以上。
虎跳镇东岩村村民黄邦兵说:“往年小麦成熟时,数麦垛子总得叹气。去年,种了刑老师推广的小麦良种,100多亩地直接多收了1万余斤小麦。”
“大家愿意种小麦,饭碗也就端得更稳了”
绵麦907、绵麦827、川麦98、川育31……在昭化区委、区政府等的支持下,随着不同的小麦新品种被试验、示范、推广,不仅让小麦优质高产品种少、适应性不广等问题得到解决,还通过小麦大面积种植、小麦育种等形式,为当地群众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截至目前,刑国风及其团队将基地扩大至15亩,初步选育优良小麦品系74个,主推优良品种5个,并编印一整套小麦种植技术资料给当地群众培训使用,助推昭化区小麦产业加快向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以前忙得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但种的小麦收成往往不高,这几年,有老邢带给我们的新品种、新技术,感觉种小麦还是可以。”去年,种粮大户张斌就在虎跳镇竹江村流转120余亩土地,种上了绵麦907。
如今,尽管已过了古稀之年,但逢小麦生长的关键期,刑国风总会尽可能地守在麦田里提供技术指导。
每当微风拂过麦田,看着在身旁摇曳的麦芒,老田翁刑国风都会笑得很开心,“大家愿意种小麦,饭碗也就端得更稳了,我的坚守也就有了价值!”(唐彪、杨黎明)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