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见寿光的名字,总觉带着几分温润的福气,这份福气,藏在云门山巅那方赫赫有名的“寿”字里。相传古时从城西南望去,常有祥瑞金光自山间流转,宛如天授大寿,后人便依着这份吉兆,在云门山峭壁上镌刻下巨型“寿”字,一笔一画都透着对岁月绵长的期许。如今那“寿”字仍静静矗立,
月光煮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无关功名利禄和钩心斗角,关乎生命本体的自我关照。
来人间一趟,难满百岁之长。访清欢,这里正在试图接通“烟火人间的有趣灵魂”和“山水自然的天地大道”……
唐增虎(山东)
初见寿光的名字,总觉带着几分温润的福气,这份福气,藏在云门山巅那方赫赫有名的“寿”字里。相传古时从城西南望去,常有祥瑞金光自山间流转,宛如天授大寿,后人便依着这份吉兆,在云门山峭壁上镌刻下巨型“寿”字,一笔一画都透着对岁月绵长的期许。如今那“寿”字仍静静矗立,阳光洒在石刻上,连带着整座城都似裹了层暖融融的气韵。
而真正让寿光闻名天下的,是它脚下那片能“点土生金”的土地。走进这里的蔬菜基地,仿佛闯入了一座神奇的植物宫殿——无土栽培的藤蔓在空中舒展,鲜嫩的菜叶挂着晶莹的水珠,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硕大如鼓的南瓜,沉甸甸地坠在支架上,动辄上百斤的分量,让人忍不住伸手触摸,感受这份土地的慷慨。各色蔬菜瓜果挤挤挨挨,红的番茄、绿的黄瓜、紫的茄子,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气息,任谁来了都要放慢脚步,目光被牢牢吸引,舍不得移开。
于我而言,寿光不只是声名远播的蔬菜基地,更是承载着童年记忆的“老娘家”。这里的老一辈人,仿佛格外受岁月偏爱,大多能安享高寿。老娘九十五岁时依旧精神矍铄,二姨九十三岁还能坐在院子里择菜,大舅也稳稳地走过了九十载春秋。除去正常离世的长辈,家族里的老人们总有着超乎寻常的长寿,或许真的是沾了云门山“寿”字的灵气,又或是这片沃土孕育的蔬菜滋养了生命,让日子在平淡中透着绵长的福气。
这片土地上,不只有蔬菜的清香,更有历史文化的厚重。街头巷尾流传着名人志士的传奇,古宅老院藏着岁月的故事,风土人情像一杯陈酿的酒,越品越有味道。寿光人骨子里带着实在与善良,邻里间互相帮衬,陌生人问路也会热情指引,那份淳朴的善意,和地里的蔬菜一样,带着自然的温度。
有人说,是蔬菜养育了寿光人;我却觉得,是寿光人的勤恳与善良,唤醒了这片土地的生机。云门山的“寿”字映着天光,地里的蔬菜迎着朝阳,老人们的笑容暖着人心,这便是寿光——一座被福气包裹,被生机填满的城。
这篇散文以温润笔触勾勒寿光的自然馈赠与人文底蕴,情感真挚而饱满。作者将“寿”字的祥瑞意象与蔬菜沃土的丰饶交织,巧妙串联起土地、人情与长寿主题,形成对故乡的深情礼赞。文中对乡土气息的描摹鲜活生动,如“空气里飘着清甜的气息”,唤起读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家族长寿故事的融入更添温情,使福寿文化具象可感。整体语言如暖阳铺陈,情感层层递进,兼具地域特色与生命哲思。若稍显不足,或许是部分段落衔接可更自然(如历史文化段略显跳跃),建议适当增加过渡句以增强整体流畅性,然此仅瑕不掩瑜。
作者简介:
唐增虎,195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山东泰安人,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退休,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发表近三百篇。在各纸刋和网络媒体发表。
#乡村振兴新图景 #长寿之乡的秘密 #菜篮子里的幸福 #农耕文明传承 #人间烟火最抚凡心
来源:小牛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