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的办公室,我见过同事小林对着电脑屏幕掉眼泪。她刚改完第五版的方案,转头就被同组的前辈拿去跟领导邀功,还被反咬一口说“新人就是不懂得配合”。她点开聊天框,想跟领导说“我要辞职”,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却又慢慢缩了回来——这已经是她半年内第二次因为“职场烂人”
凌晨两点的办公室,我见过同事小林对着电脑屏幕掉眼泪。她刚改完第五版的方案,转头就被同组的前辈拿去跟领导邀功,还被反咬一口说“新人就是不懂得配合”。她点开聊天框,想跟领导说“我要辞职”,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却又慢慢缩了回来——这已经是她半年内第二次因为“职场烂人”想逃了。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时刻?被同事背后传闲话时,被领导莫名甩锅时,被客户故意刁难时,第一反应就是“这破班我不上了”。好像离职是把万能钥匙,能瞬间锁死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可就像文章里那个刚毕业的小姑娘,逃到下一家公司才发现,职场里的“贱人”从不是独家限定,换个名字、换个工位,照样会出现在你的工作里。
我们总在情绪上头时忘了,离职该是“奔赴更好”的勋章,不该是“逃避烂人”的退路。就像搬家,是因为找到了采光更好、空间更大的房子,而不是邻居门口放了双臭鞋就落荒而逃。心理学里的“情绪劫持”太懂怎么拿捏我们了——当委屈、愤怒涌上来时,大脑负责理性的那根弦会瞬间“短路”,我们盯着眼前的烂人烂事,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却忘了当初来这家公司时,是想学新技能、攒经验,是想离自己的职业目标更近一点。
那些真正把职场走得稳的人,从不是没遇到过烂人,而是学会了不跟烂人“耗”。豆瓣博主@一念轻疾遇到被换掉的老师故意刁难时,也想过辞职,但他没忘这份工作能让他跟着行业资深的老板学东西,一句点拨就能让他少走很多弯路;张丽俊面对呼来喝去的领导,没有跟着同事一起逃,而是沉下心做事,最后不仅等到领导被开除,还在那段时间里攒下了别人求之不得的成长。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最狠的报复》里的故事:刚毕业的主持人被导播克扣一半报酬,他没吵没闹,更没辞职,而是默默打磨自己的主持功底。后来他成了台里最受欢迎的主播,再见到那个导播时,对方只能客客气气地打招呼。原来职场里最解气的不是跟烂人撕得头破血流,而是你闷头成长,最后站到他需要仰望的高度——他曾经对你的刁难,最后都成了你履历里的“垫脚石”。
有人说“职场如江湖”,可江湖里真正的高手,从不是见人就拔剑的莽夫。如果实在躲不开烂人,不如试试这几个办法:跟对方交集少,就尽量远离,别把精力浪费在没必要的周旋上;必须合作时,多留个心眼,聊天记录、工作文件都存好,不让自己被坑;更重要的是,狠狠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能把方案做得无可挑剔,能为公司带来实打实的业绩,领导自然会看到你的价值,那些烂人的嫉妒和使绊,不过是跳梁小丑的把戏。
前几天跟做自媒体的朋友聊天,他说刚入行时被领导偏心对待,升职加薪永远没他的份。别人劝他送礼,劝他辞职,他却选择“少说话,多做事”:别人写一万字,他就写两万字;别人等着分配选题,他就自己跑市场找线索。三年后他成了主笔,再后来自己创业,当初那个偏心的领导,现在还在原地打转。“你无法控制遇到什么样的人,但你能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说这句话时,眼里没有怨怼,只有踏实走出来的底气。
其实职场从来不是一场“清理烂人”的战斗,而是一场“修炼自己”的旅程。那些让你咬牙切齿的人,那些让你想逃跑的时刻,本质上都是在倒逼你成长——逼你学会控制情绪,逼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逼你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下次再因为烂人想辞职时,不妨先停下来喝杯茶。想想你当初为什么来这里,想想你还没学到的东西,想想你想去的远方。别让那些不值得的人,偷走你职场里的光;别让一时的意气,葬送了本该属于你的未来。
毕竟,最好的离开从不是“逃”,而是“我已经变得更好,该去更广阔的地方了”。
来源:昂辰有文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