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翁捉了一条鱼,察觉有异后将鱼放了,他因此躲过一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8:55 5

摘要: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水乡有个杨柳村,村中有个老渔夫名叫陈老实。这人年过六旬,头发花白,背微驼,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他打了一辈子鱼,为人忠厚本分,村里人都敬重他。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水乡有个杨柳村,村中有个老渔夫名叫陈老实。这人年过六旬,头发花白,背微驼,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他打了一辈子鱼,为人忠厚本分,村里人都敬重他。

这年夏天特别炎热,运河水位下降得厉害,陈老实连着几天撒网都所获无几。这日黄昏,他照例划着小船来到运河最深的黑龙潭,叹了口气道:“最后一网了,再打不着鱼,明日只能饿肚子了。”

渔网撒下去,陈老实感觉手中一沉,心中大喜。可拉上来一看,网中只有一尾金灿灿的鲤鱼,约莫二斤重,在夕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怪事,我打鱼四十年,从未见过这般金色的鲤鱼。”陈老实喃喃自语,将鱼捧在手中仔细端详。

那鱼竟不挣扎,反而用一双灵动的眼睛望着他,眼角似乎有泪光闪烁。更奇的是,鱼鳞在暮色中微微发光,触手温热,不像寻常鱼类冰凉。

陈老实心中一动,想起儿时听过的传说:金色鲤鱼多是河神化身,万万伤害不得。他轻抚鱼身,果然在鳃后发现一道深深的伤口,似是被什么利器所伤。

“唉,你我也算同病相怜,都是苦命。”陈老实长叹一声,“我虽饥肠辘辘,却不能害你性命。”说罢小心翼翼地将鱼放回水中。

那金鲤入水后并不立即游走,反而绕船三周,方才潜入深水。陈老实望着一圈圈荡开的涟漪,苦笑道:“今晚又要饿肚子了。”

是夜,陈老实饿得辗转难眠,忽听门外有人叩门。

开门一看,是个从未见过的青衫书生,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手中提着一个食盒。

“深夜打扰,望老先生海涵。”书生躬身行礼,“今日承蒙先生救命之恩,特来答谢。”

陈老实愕然:“公子怕是认错人了,老朽不曾救过什么人。”

书生微笑不语,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四样精致小菜和一壶温酒,香气扑鼻。

“先生可记得黄昏时分放生的金鲤?”书生斟上一杯酒,“那便是在下。”

陈老实惊得目瞪口呆,手中的油灯差点掉落。

书生忙扶住他:“先生莫惊,我乃这黑龙潭的巡水使者,因昨日与一水妖相斗受伤,现出原形,幸得先生相救。”说罢撩起衣袖,露出手臂上一道深深的伤口,正是那金鲤鳃后的伤处。

二人对坐饮酒,相谈甚欢。使者道:“三日后此地将有大洪水,先生万不可出船。切记切记!”临别时又道:“先生日后若遇难处,可至潭边唤三声'金鳞先生',我自当现身。”

第三天清晨,果然天色骤变,乌云压顶,电闪雷鸣。

陈老实记起使者告诫,将小船拖到高处系牢。村里年轻人却笑他老糊涂:“晴空万里,哪来的洪水?正是捕鱼的好天气哩!

以富户张员外之子张彪为首的十几个后生不顾陈老实劝阻,执意出船。不到午时,果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运河水位猛涨,顷刻间淹没两岸。

陈老实站在高处,眼见巨浪滔天,张彪等人的小船如落叶般被掀翻,心中悲痛却无能为力。

洪水三天后才退去,张彪等人尸骨无存。唯独陈老实因未出船而躲过一劫,村里人这才信了他的话,纷纷后怕不已。

张员外老年丧子,悲痛欲绝。他不想儿子不听劝告自作自受,反而怨恨陈老实:“既然早知道洪水将至,为何不强拦我儿?定是故意害死我儿,好独占渔场!”

原来这张员外是村里一霸,早就觊觎陈老实常去打鱼的黑龙潭深水区,如今更是认准了那里有宝贝,否则哪来的神鱼报恩?

于是张员外贿赂县衙师爷,诬告陈老实“施妖法呼风唤雨,害人性命”。知县是个糊涂官,竟真派差役锁了陈老实去过堂。

公堂上,无论陈老实如何辩解,知县只是不信。最后判道:“既说有什么金鳞先生,本官便给你三天时间,若请不来神证,休怪大刑伺候!”

陈老实被押回村中监禁,由张员外家丁看守。第二天深夜,他趁守夜家丁打盹,偷偷溜出,跑到黑龙潭边,连呼三声“金鳞先生”。

潭水应声分开,金鳞先生踏波而来:“先生有何难处?”

陈老实将遭遇哭诉一遍,金鳞先生怒道:“凡人贪心至此!先生放心,明日公堂之上,我自有道理。”

次日公堂再审,知县喝道:“陈老实,你的神证何在?”

话音未落,忽听堂外喧哗,一个青衫书生飘然而入,正是金鳞先生。他不跪不拜,朗声道:“老大人,陈老先生冤枉!”

知县见来人气质非凡,心下先怯了三分,忙问:“你是何人?”

金鳞先生笑道:“我即黑龙潭巡水使者。那日洪水乃天灾,陈老先生好心预警,张彪等人不听,自招灾祸。张员外诬告良善,大人不明察秋毫,反要刑讯逼供,岂是父母官所为?”

知县被说得面红耳赤,张员外却跳起来大叫:“妖怪!这是陈老实找来的骗子!大人莫信他!”

金鳞先生冷笑一声,袖中忽然飞出一颗明珠,悬在公堂之上,放出万丈光芒。光芒中现出那日情景:陈老实如何放生金鲤,如何劝阻众人,张彪等人如何讥笑坚持出船...

知县和众衙役看得目瞪口呆,张员外瘫软在地。

金鳞先生收珠入袖,对知县道:“大人现在可信了?”

知县忙下座赔礼:“本官糊涂,险些冤枉好人!”当即释放陈老实,反坐张员外诬告之罪。

金鳞先生又道:“张员外虽有过错,但丧子之痛也是可怜。我念你修行不易,若肯悔改,我可让你见儿子最后一面。”

张员外磕头如捣蒜:“若能再见彪儿一面,小人愿散尽家财,赎罪悔过!”

金鳞先生点头,取出一面铜镜施法。镜中现出张彪魂魄,哭道:“爹爹,确是孩儿不听劝告自作自受,不关陈老伯的事!您千万莫再错怪好人了!”

张员外抱镜痛哭,彻底悔悟。

事后,张员外果然散尽家财,一半赔偿陈老实,一半救济村民。自己则出家为僧,日夜为亡子诵经。

事情本该到此为止,谁知却传到了知府耳中。

这知府是个贪官,闻说乡下有这等奇事,心想:“那明珠定是宝贝,若得之献与严嵩相爷,何愁不开官进爵?”于是带兵围住杨柳村,要捉拿“妖人”金鳞先生。

知府逼陈老实去潭边唤人,陈老实宁死不从。知府大怒,命人鞭打老翁,哀嚎声传遍四野。

忽然潭水翻涌,金鳞先生现身岸上,怒道:“狗官!为一己私欲,竟虐待老人!”

知府见来人气度不凡,先是一怔,随即笑道:“你若交出宝珠,本府便饶这老儿不死。”

金鳞先生冷笑:“明珠乃天庭所赐,岂容凡人觊觎?你等速速退去,否则大祸临头!”

知府自恃带了许多官兵,哪里肯听,下令捉人。金鳞先生叹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袖中飞出的明珠,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官兵睁不开眼。

待风停时,金鳞先生与陈老实都已不见踪影。知府惊魂未定,忽觉头痛欲裂,回府后一病不起,三月后竟一命呜呼。

原来金鳞先生已带陈老实潜入潭底水府。但见水晶宫中明珠为灯,珊瑚为树,奇丽非常。

金鳞先生道:“先生不宜再留人间,恐有后患。不如就在这水府安度晚年如何?”

陈老实叹道:“承蒙使者厚爱,但故土难离,老朽还是想回村里。”

金鳞先生点头:“既然如此,我送先生回去。但切记:你我缘分已尽,今后不可再唤我名。这颗明珠赠予先生,可保衣食无忧,但切不可示人,以免招祸。”说着取出一颗小指大的珠子,莹莹发光。

陈老实拜谢,只觉眼前一花,已回到自家茅屋。手中明珠忽然化作一袋金银,正好够买田置屋。

陈老实用这些钱买了三亩良田和一处小院,仍以打鱼为乐,但再也不去黑龙潭深水区。

他将遭遇埋在心底,只说是远房亲戚遗产。村里人虽觉蹊跷,但见老翁安分守己,也就不再多问。

张员外出家后,他的家产尽散于民,村民多受其惠,对陈老实更加敬重。后来村里孩子都来听陈老爷爷讲故事,但他从不提金鳞先生之事,只讲些渔家常识和做人道理。

三年后的一個清晨,村民发现陈老实安详地逝于睡梦中,手中握着一片金色的鱼鳞。

下葬那日,忽然有个青衫书生前来吊唁,无人认得他是谁。书生在墓前洒下一杯酒,悄然离去。

有人看见他走向黑龙潭,步步踏波,消失在水雾之中。

从此,黑龙潭畔多了一座小庙,供着“渔翁与金鲤”的神像,香火不绝。渔民出船前都会来拜一拜,据说有求必应,但再也无人见过金鳞先生现身。

后记

嘉靖四十五年,严嵩倒台,抄家清单中赫然有一颗“夜明珠”,据说能呼风唤雨。新皇即位后,将宝珠归还国库,却不知何时竟不翼而飞。

有传言说,曾见一个青衫书生在黑龙潭边出现,手中一颗明珠熠熠生辉,转身没入潭中,再也不见踪影。

而杨柳村中,陈老实的故居被保存下来,成了“知足庐”,门楣上挂着一幅字:

“知足常乐,行善自有天知。”

落款处不是人名,而是一片金鳞印记。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鑫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