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
回望2024年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接连唱响的永昌好声音,是万千气象的永昌好故事,是更加闪亮的永昌新形象。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焕发新气象,用更响亮的主旋律、更强劲的正能量激励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撑。
强化思想引领,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科学的理论,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激发前行的力量。
一年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筑牢全县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抓好“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县委理论中心组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在学习主题、内容方式上抓实抓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开展集中学习14次,研讨交流8次,专题辅导4次,为全县各级党组织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树立了标杆。持续推进全覆盖列席旁听工作,以“学、思、用、督”联动闭环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全面提升,全县上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热潮持久而澎湃。
围绕“绝大多数”宣传普及。精心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宣讲工作,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宣讲,组建宣讲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来到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心田。举办全县理论宣讲大赛,创办“语润永昌”“小北宣讲”等线上栏目,创作《欢歌新时代》等一批贴近群众、靶向传播的文艺宣讲作品,以“网络式”“文艺式”“服务式”“课堂式”宣讲方式,生动讲好创新理论、讲好惠民政策、讲好永昌故事。2024年“1+6+N”基层理论宣讲矩阵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600余场次,覆盖8万余人次。
聚焦“重中之重”研究阐释。围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社科研究成果运用转化,本年度完成重点调研课题12个,举办全县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选拔优秀讲解员参加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和全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讲解员马婷入选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马若涵在第四届全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荣获志愿组一等奖。获评全国广播电视媒体整合新媒体平台建设典型案例1个、全省媒体融合优秀案例1个,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工作方法1例。
高效率的理论学习、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能转化的理论研究……理论武装越是深入,就越能深刻感受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味道、思想力量,越能坚定全县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创业热情。
奏响发展强音,舆论引导有力有效
主旋律引领舆论,正能量团结鼓劲。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内聚发展合力,外树良好形象,饱蘸浓墨书写永昌发展实践,倾情讲述永昌创新故事,内外宣协同发力唱响思想引领“主旋律”。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新闻宣传的系统策划、主题谋划,做大经济栏目、做强特色栏目、做靓精品栏目,《改革新实践》《党纪学习教育》《强信心稳经济促增收》等40余个主题新闻专栏相继开设,推出《永昌:地企携手共谋发展》《永昌:创新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系列综合性成就深度报道,“张大妈说事儿”“小娜说产业”等专栏广受群众好评,“声动永昌”“文化永昌”“行在永昌”等一批反映地方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的栏目脱颖而出,《永昌:中天一柱辞旧岁 钟鼓齐鸣迎新》等10余件凸显永昌特色的短视频、长图、微动漫等成为新媒体“爆款”产品,让永昌“好声音”成为发展“最强音”,推动形成上下一心、同心同向的强大力量。
媒体融合提档升级。积极顺应媒体发展新形势,坚持以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横向整合“网端微视台”,纵向整合各乡镇部门单位公众号以及政务服务商务平台,建立了以“爱永昌”客户端为旗舰阵地的“1+3+6+N”全媒体宣传矩阵,“一盘棋”“一张网”的“大宣传”格局发挥集聚效应。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AI等新技术运用到新闻内容生产分发各环节,推动新型传播平台从“移动+”逐步走向“智能+”。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爱永昌客户端排名均位居全省第4。
对外宣传有声有色。2024年,永昌位列全省67个非市辖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第6位、城乡融合竞争力第10位;实现生产总值130.5亿元,增长12.5%;首次被评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贡献县,并位列第5名……一份份亮眼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是外宣工作“出圈又出彩”的基础。永昌不断健全完善联络沟通、策划协调、备料供料等对外宣传机制,向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推送新闻稿件4300余篇,推出阅读量“100万+”作品27件,阅读量“10万+”作品136件。央视《新闻1+1》栏目连续两期报道农村养老“永昌样板”,《甘肃永昌: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重点项目赋能县域发展》等10余篇稿件在央视新闻播出,短视频《高考第一天》点击量突破1000万。依托“了不起的甘肃”网络国际传播、“文载丝路 如意甘肃”外籍记者甘肃行等活动,邀请国外记者来永采访采风,一批体现永昌人文、社会、经济等特色亮点在国外媒体亮相展示,永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社会宣传广泛深入。坚持整体策划、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建立“屏、站、栏、旗、墙、车、景”立体联动宣传矩阵,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重大主题,分类建立社会宣传标语库,针对重点工作和重大节日节点,下发社会宣传指令供各级各部门选用。始终坚持“城市标语要有语境,景观小品要有意境”的理念,布设道旗、景观小品、公益广告等150余处(个),有效运用城乡社会面宣传载体,高频次播放宣传标语1.8万余条,推动理论宣传“抬头看得见、随处可以学、时时能感受”。
一个个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专题专栏,一个个有新意的、有深度、多元化的融媒产品,一条条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稿件……用心用情讲述着永昌故事,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强、步履更实。
厚植文明底色,主流价值铸魂育人
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地方的进步,得益于文明的成长。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质增效,让城乡可观的“外在美”与可感的“内在美”相得益彰。
文明新风劲吹城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德润永昌”道德实践活动,命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典型模范37人,扎实开展“家家幸福一元捐”“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等活动,举办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主题活动,孵化培育《高价彩礼不可“娶” 文明婚恋展新姿》《小手牵大手》等一批顺应时代需求、汇聚群众心声的城乡文明创建融合发展项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为广大师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十大行动,组建89支“巾帼红娘”志愿队,成立11个公益红娘工作室,有效遏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推动移风易俗逐步内化为养成、外化为风尚,将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文明实践温润人心。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规范设置各文明实践所站“五大功能室”,“串联”红色资源、公共文化场馆和文旅地标,新打造示范点6个,创新设置“爱在开端”早教中心、心理咨询室、红娘工作室等功能室,形成融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矩阵。举办品牌项目创评大赛,孵化培育“小北在线”“时光小当铺”等文明实践项目16个,“一月一主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常态化开展“为老为小”“微心愿”等定向式活动6200余场次,干部和群众同向发力,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同频共振,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型。
文明创建可感可及。坚持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有力有序推进“三大行动”“七大工程”,累计完成老旧住宅改造274栋10804户,同步优化小区绿化、车位车道等附属设施,改造提升环城北路雨污分流管网7公里,600个新能源充电桩覆盖城乡,金昌路东延伸段“断头路”取得突破,规范设置公园路 、西津家园等区域临时摊点243个,查处违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现象728起,结合“逢6上街”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牌匾铭牌清洁、野广告清除、两一难乱整治、飞线充电治理等专项活动6600余场次,建立健全12345便民服务热线投诉问题满意度调查回访机制,举止文明、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助人为乐成为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志愿红”变成城市最美的风景,文明之花在永昌处处绽放。
厚植沃土,涵养文明,从城市到农村,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不断汇聚,激励着全县人民在新征程上不断继往开来、奋勇前进。
坚持守正创新,文化文艺惠民乐民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群众精神食粮越来越丰富。
文化供给提质增效。积极构建硬件达标、软件创新、城乡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阅读驿站13个,乡镇数字文化站、文化活动广场和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乡村舞台”实现全覆盖,编辑刊出《永昌文化》等系列丛书,举办迎新春文艺晚会、冬季村晚、全民节子舞展演、社火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高雅艺术进校园、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1600余场次,原创实景剧目《千年永昌》登台亮相,广大群众在“文化盛宴”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的芬芳在永昌大地处处绽放、沁人心脾。
文化家底越来越厚。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北海子塔保护修缮、双豁路滩墓群安防、乱墩子滩墓群安防等7个文保项目获省文物局批复,县博物馆即将布展,博物馆金属器文物修复、钟鼓楼保护修缮、毛卜喇长城保护围栏建设、圣容寺塔安防项目全面完工,设计制作钟鼓楼、卍富灯、银赏牌等文创产品10余种,永昌制毡技艺、永昌剪纸等非遗项目在“采年货”“赶年集”好物推荐活动中出新出彩,“非遗热”持续升温。
文旅融合破浪前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汉明历史文化长廊建设,改造提升北海子湿地公园、北武当山和水云山景区,举办“四月八”民俗文化节、“5·19我要游”、“探秘永昌历史·共话永昌故事”等“大美永昌天天游”系列活动40余场次,车辘沟石林景区实现社会化管理运营,圣容寺旅游道路建成通车,“永昌十八子”赞不绝口,长城文化公园成为文明旅游“新风尚”,历史文化感知游、红色文化励志游等7条线路入选全省乡村度假精品线路,全年旅游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增长25%、31%,全县文旅融合势头强劲。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旅融合精彩纷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永昌传文化之脉、强文化之基、兴文化之业坚定了信心决心,提振了底气士气。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永昌县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锚定加快建设“文旅名县”目标,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不断增强理论武装感召力、主流舆论引导力、价值引领塑造力、文化发展驱动力、意识形态凝聚力,奋力谱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来源:盛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