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材料的目的是科学交流,仅供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感兴趣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阅读。BCMA-ADC药物未在中国获批上市,分享仅针对对BCMA-ADC药物感兴趣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本材料的目的是科学交流,仅供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感兴趣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阅读。BCMA-ADC药物未在中国获批上市,分享仅针对对BCMA-ADC药物感兴趣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前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为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15%[2]。MM目前尚无法治愈,5年存活率约为50%[3]。大多数MM患者最终会出现疾病复发并对既往治疗产生耐药性,治疗难度上升,因此需有新型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1]B细胞成熟抗原(BCMA)在浆细胞表面选择性表达,已成为MM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1]。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BCMA-ADC)、双特异性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已在复发难治性(RR)MM治疗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基于前沿进展,《2025欧洲血液学协会(EHA)-欧洲骨髓瘤网络(EMN)MM循证指南》重磅更新[4],根据既往耐药情况与治疗线数对靶向BCMA新型治疗方案在RRMM中的应用做出了相应推荐[4]。本文对指南亮点进行汇总解析,以期为临床RRMM患者治疗选择提供借鉴。2025 EHA-EMN MM循证指南BCMA-ADC推荐
《2025 EHA-EMN MM循证指南》指出,RRMM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基于既往接受的方案的有效性、毒性、难治性以及患者合并症情况,并给出了二线治疗推荐方案(图1)[4]。图1:RRMM患者二线治疗推荐方案
BCMA-ADC在RRMM二线治疗中的推荐[4]在一线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方案(不含抗CD38单抗)且硼替佐米耐药的患者中,对于接受过来那度胺的患者,可使用BCMA-ADC+泊马度胺+地塞米松(BelaPd)[I, A]。
在接受过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不含来那度胺或抗CD38单抗)且对硼替佐米敏感的患者中,BCMA-ADC+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BelaVd)是优先推荐[I, A]。对于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患者,BelaPd也是有效选择[I, A]。
一线来那度胺耐药、未接受过或对抗CD38单抗敏感的患者,可选择BelaPd、BelaVd方案,来那度胺耐药患者中,BelaPd为优选。
对于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均耐药且未接受过或对抗CD38单抗敏感的患者,推荐BelaPd[I, A]。
在来那度胺和达雷妥尤单抗均耐药的患者中,BelaPd是优选[I, A]。
BCMA-ADC在RRMM三线及后线治疗推荐[4]
对于三线、四线治疗的患者,推荐之前未接受过的治疗,包括BelaPd、BelaVd。
对于三重难治(triple-class refractory)的≥3线MM患者,可在三线、四线以及五线及之后接受BelaPd[I,A]。
该推荐更新基于BCMA-ADC在DREAMM-7、DREAMM-8研究中展现出在RRMM治疗中的一定的疗效和耐受性。
DREAMM-7:BCMA-ADC+硼替佐米+地塞米松(BVd)方案对比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Vd)方案治疗RRMM
DREAMM-7研究是一项全球性、开放标签、随机、3期试验,旨在探索BVd对比DVd方案治疗既往接受过≥1线治疗后进展的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494例患者,随机分配至BVd组(n=243)或DVd组(n=251),51%的患者既往接受一线治疗,52%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来那度胺治疗,其中34%患者对来那度胺耐药,28%的患者存在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两组基线特征基本平衡[5-6]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8.2个月,BVd组和DVd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36.6个月和13.4个月(HR=0.41;95% CI,0.31~0.53;P[6]。中位随访39.4个月,BVd组和DVd组的中位总生存(OS)均未达到(HR=0.58;95% CI,0.43~0.79;P=0.00023);两组的预估中位OS分别为84个月和51个月;BVd组和DVd组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79%和67%;36个月的OS率分别为74%和60%[5]。BVd组和DVd组的ORR分别为83.1%和71.3%;两组的MRD阴性率分别为38.7%和17.9%[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发生了≥1级不良事件(AE),BVd组95%的患者和DVd组78%的患者发生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AE。BVd组患者和DVd组分别有50%和37%的患者报告了严重AE,包括肺炎(11.6% vs 4.07%)、血小板减少症(3.31% vs 1.63%)、贫血(1.65% vs 1.22%)等。此外,BVd组的眼部事件比DVd组更常见(79% vs 29%)[6]DREAMM-8:BCMA-ADC+泊马度胺+地塞米松(BPd)对比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Vd)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疗效和安全性
DREAMM-8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3期试验,研究共纳入302名患者,随机分为BPd组(n=155)和PVd组(n=147),两组分别有13%和7%的患者合并髓外疾病(EMD)。53%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一种治疗,14%的患者既往接受过4种或更多的治疗,所有患者既往均曾接受过那度胺治疗。两组基线时存在高危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分别为34%和32%[7]。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1.8个月时,BPd与PVd的中位PFS(95% CI)分别为未达到(NR;20.6~NR)和12.7个月(9.1~18.5);两组OS均尚未到达,BPd组具有OS获益趋势(HR=0.77;95% CI,0.53~1.14)[7]。中位随访28.01个月时,BPd组的PFS获益得以维持[8]。BPd组患者的中位PFS为32.6个月(95% CI, 21.1 ~NR),PVd组患者为12.5个月(95% CI, 9.1~17.6)(HR=0.49)。BPd组患者的预计18个月PFS率为63%,PVd组患者为41%。各个亚组均保持了PFS获益,包括具有高危细胞学异常、来那度胺难治、抗CD38难治、先前治疗线数为(LOT)1及≥2 LOT的患者[8]安全性方面,BPd组和PVd组分别有94%的76%的患者发生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AE。两组均观察到眼部AE,发生率分别为89%和30%,通过调整BCMA-ADC进行剂量可对BPd组眼部事件进行管理,BPd组因眼部事件停止治疗的比例仅为9%[7]《2025中东和北非专家组建议:BCMA-ADC治疗RRMM临床实践指南》指出眼部不良事件(OAEs)是BCMA-ADC治疗的一种已知不良反应[9]。所有接受BCMA-ADC治疗的患者都应在治疗期间定期接受监测,即使没有症状或其他风险因素[9]。在DREAMM系列研究中,角膜病变和视力量表(KVA)是用于评估眼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级系统,同时结合角膜检查结果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9]。眼部不良事件的管理
BCMA-ADC近期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杂志的《BCMA-ADC相关眼部事件临床管理的指导原则》指出[10],BCMA-ADC的给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处方指导:BVd方案中,按2.5mg/kg每3周一次(Q3W)的频率给药(DREAMM-7研究给药方案);BPd方案中,首次给药采用2.5mg/kg(第1治疗周期第1天),后续1.9mg/kg(每4周一周期的第1天)(DREAMM-8研究方案)。针对眼部不良反应事件,该指导原则对BCMA-ADC剂量调整进行了推荐(表1)[10]。2025 EHA-EMN MM循证指南BCMA CAR-T推荐
BCMA CAR-T在RRMM二线治疗中的推荐[4]
对于适合CAR-T细胞治疗且对一线来那度胺耐药、未接受过或对抗CD38单抗敏感的患者,如果可及,应选择cilta-cel[I, A]。
在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均耐药且未接受过或对抗CD38单抗敏感的患者中,推荐使用cilta-cel[I, A]。
在来那度胺和达雷妥尤单抗均耐药的患者中,cilta-cel是优选[I, A]。
BCMA CAR-T在RRMM三线及后线治疗推荐[4]
对于三线、四线治疗的患者,推荐之前未接受过的治疗,包括cilta-cel、ide-cel方案。
对于三重难治(triple-class refractory)的≥3线MM患者,推荐接受cilta-cel、ide-cel治疗。
cilta-cel在CARTITUDE-4研究中展现出在RRMM治疗中的一定的疗效和耐受性。
CARTITUDE-4研究:BCMA CAR-T与标准疗法(SoC)在治疗来那度胺难治性M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CARTITUDE-4研究是一项国际、随机、开放标签的3期试验,旨在评估靶向BCMA CAR-T(cilta-cel)疗法对比SoC[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Vd)或达雷妥尤单抗+泊马度胺+地塞米松(DPd)]在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包括一种PI和一种IMiD)且对来那度胺耐药的复发M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419例患者,随机分配至cilta-cel组(n=208)或SoC组(n=211),cilta-cel组和SoC组分别有59%和63%的患者合并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50%和46%的患者对PI耐药;23%和21%的患者抗CD38单抗耐药,两组基线特征基本平衡。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FS[11]。
结果表明,中位随访34个月时,cilta-cel组和标准治疗组中位OS均未达到(NR)(HR,0.55;95% CI,0.39-0.79,P=0.0009)。30个月的OS率分别为76%和64%,预设亚组的OS获益率基本保持不变。30个月的PFS率分别为59%和26%。cilta-cel与标准治疗≥CR率分别为77%和24%,ORR分别为85%和67%,总体MRD阴性率分别为62%和18%[12]。
安全性方面,接受cilta-cel治疗的176名患者中,134名(76.1%)患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3-4级,1.1%;无5级),8名(4.5%)患有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均为1级或2级),1名患有运动和神经认知症状(1级),16名(9.1%)患有脑神经麻痹(2级,8.0%;3级,1.1%),5名(2.8%)患有CAR-T相关周围神经病变(1级或2级,2.3%;3级,0.6%)[11]。
BCMA CAR-T临床管理
CRS的危险因素
MM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CRS的发生率可高达90%,其中3~5级CRS发生率为5%左右[13]。Nature子刊发表综述显示,CAR-T治疗CRS的危险因素包括恶性肿瘤的高淋巴结和/或骨髓负荷、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体能状态差、治疗前血清炎症标志物升高、基线低血小板计数、接受和/或需要桥接治疗、强化清淋化疗、高CAR-T细胞剂量和高CAR-T细胞峰值血液水平[14]。CRS事件的管理
CRS的临床表现多样,与受累的组织器官有关,其中发热是常见的首发表现。如果3周内出现以下4种症状或体征之一,即应考虑CRS:①发热,体温≥38 ℃;②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③动脉血氧饱和度<90%;④出现器官毒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血液临床专家共识(2022年版)》对CRS的分级和管理做出了推荐(表2,表3)[13]。表2:CRS分级评估指标及依据
表3:CRS分级管理建议
2025 EHA-EMN MM循证指南BCMA双抗推荐
BCMA双抗在RRMM三线及后线治疗推荐[4]
对于三重难治≥3线MM患者,可选择特立妥单抗[ll,B]、埃纳妥单抗治疗[ll,B]。
对于三重难治且对CAR-T细胞治疗或ADC耐药的MM患者,可选择特立妥单抗、埃纳妥单抗。
特立妥单抗在MajesTEC-1研究中展现出在RRMM治疗中的一定的疗效和耐受性。
MajesTEC-1研究是1/2期、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特立妥单抗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线治疗[包括接受免疫调节剂(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和抗CD38单抗]的RR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7]。研究共纳入165例RRMM患者,28例(17.0%)伴髓外疾病,25.7%至少存在1个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12.3%疾病分期为ISS Ⅲ期,77.6%为三重暴露(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5)。研究递增给药(SUD) 1 [0.06mg/kg]和SUD 2 [0.3mg/kg]),以推荐的2期剂量(RP2D;1.5mg/kg皮下)每周一次注射。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15]。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0.4个月时,ORR为63.0%,46.1%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或更佳(≥CR)。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11.4个月和22.2个月。对于≥CR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尚未达到,预估30个月的PFS和OS率分别为61.0%和74.2%[15]。
在安全性方面,血液学AE(任何级别/3级或4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2%/65%)、贫血(55%/38%)、血小板减少症(42%/23%)和淋巴细胞减少症(36%/35%)。79%的患者发生感染(55%为3/4级),新发≥3级感染的发生率普遍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导致剂量减少(n=1)或停药(n=8;其中5例因感染引起)的AE并不常见,未报告新的安全信号[15]。
BCMA双抗临床管理
感染的筛查与监测
BCMA双抗治疗中的感染问题引发临床关注[16-17]。《BCMA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临床专家共识(2025年版)》指出,在使用BCMA双抗治疗前,推荐对RRMM患者进行基线感染状态评估。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培养等,此外,建议对所有接受双抗治疗的MM患者进行基线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清学或分子筛查[16]。感染事件的管理
预防为了简化诊疗流程并改善患者结局,近期发表于《Blood Advance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推荐将预防性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IgRT)作为当前SOC,适用于接受双抗治疗的MM患者。无论IgG水平或感染史如何,处方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或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SCIG)对于接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MM患者是简单且安全性良好的选择[17]。
《BCMA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临床专家共识(2025年版)》推荐明确病原体后,应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无法明确病原体的患者,尤其是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等[16]。
抗病毒治疗方案和持续时间应根据具体病原学类型决定。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建议暂时停止BCMA双抗治疗,直至感染症状得到临床缓解或病毒载量显著下降。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如侵袭性念珠菌病或曲霉病,应根据相应指南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建议暂停BCMA双抗治疗,直至患者症状消退[15]。
结语
靶向BCMA治疗丰富了MM的治疗选择,为MM治疗带来了新突破。前沿研究结果的披露与权威指南的更新,为BCMA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未来期待靶向BCMA治疗更多的研究披露,持续推动MM临床诊疗水平的进步。
审批号:NX-CN-MMU-PSTR-250013
有效期至2027年9月10日
此材料为GSK所有
BCMA-ADC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上市
声明:本材料的目的是科学交流,可能包含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或有关药品未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和适用人群。GSK只推荐已批准上市的药品按中文说明书进行处方。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阅读,请勿传播本资料。
参考文献
1.Yue T, Sun Y, Dai Y, Jin F. Mechanisms for resistance to BCMA-targeted immunotherapies in multiple myeloma. Blood Rev. 2025 Mar;70:101256.
2.Malard, F. et al. Multiple myeloma. Nat. Rev. Dis. Prim. 10, 45 (2024).
3.Shah N, Chari A, Scott E, et al.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 in multiple myeloma: rationale for targeting and current therapeutic approaches. Leukemia. 2020 Apr;34(4):985-1005.
4.Dimopoulos MA, Terpos E, Boccadoro M, et al. EHA-EMN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Nat Rev Clin Oncol. 2025 Jul 7.
5.Hungria V, et al. Belantamab Mafodotin,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vs Daratumumab,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in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and Updated Efficacy Outcomes of the Phase 3 Dreamm-7 Trial.
6.Hungria V,et al.DREAMM-7 Investigators. Belantamab Mafodotin,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for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2024 Aug 1;391(5):393-407.
7.Dimopoulos MA, et al. Belantamab Mafodotin, Pom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Multiple MyelomaN Engl J Med.2024;391:408-421.
8.Dimopoulos MA, et al.updated results from phase 3 dreamm-8 study of belantamab mafodotin plus pom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vs pomalidomide plus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in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2025EHA abstract 728
9.Beksaç M, et al.Practical Guidance o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Belantamab Mafodotin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Expert Panel. Clin Lymphoma Myeloma Leuk. 2025 May 20:S2152-2650(25)00184-3.
10.Terpos E, et al.Practical Guidance 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Belantamab Mafodotin-Associated Ocular Events. Am J Hematol. 2025 Jul 28.
11.San-Miguel J, et al.Cilta-cel or Standard Care in Lenalidomide-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2023
12.2024IMS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65 Overall Survival (OS) With 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 (Cilta-cel) Versus Standard of Care (SoC) in Lenalidomide (Len)-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MM): Phase 3 CARTITUDE-4 Study Update
13.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血液临床专家共识(2022年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4) : 265-271.
14.Brudno JN, et al.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CAR T cell-associated toxicities. Nat Rev Clin Oncol. 2024 Jul;21(7):501-521.
15.Garfall A L,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from the phase 1/2 MajesTEC-1 trial of teclista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Wolters Kluwer, 2024, 42(16_suppl): 7540–7540
16.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 BCMA 双特异性 T 细胞接合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临床专家共识(2025 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5,46(03):209-215.
17.Banerjee R, , et al. IVIG prophylaxis should be initiated following bispecific antibody therapy in multiple myeloma regardless of IgG levels. Blood Adv.
审校:Arya
排版:Nicole
执行:Nicol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