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奔曹操后,给曹操献了一个什么计策?让刘备损失惨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20:33 1

摘要: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汉末年,天下三分,群雄逐鹿。在荆州这片四战之地,刘备集团如同一棵新生的树苗,在风雨中艰难生长。

这棵树的枝干由关羽、张飞、赵云等虎将支撑,而它的根系,则深深扎入了民心,并由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精心浇灌——他就是徐庶,字元直。

自从徐庶投奔刘备后,刘备集团如同脱胎换骨。徐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屡出奇计,不仅帮助刘备稳固了荆州北部的防线,还成功收拢了多股流寇,壮大了刘备的兵力。

他还将荆州的防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刘备能有喘息之机,得以招揽贤才,休养生息。

在刘备心中,徐庶不仅是他的肱股之臣,更是他的知己,是那个能在关键时刻为他指明方向的“元直先生”。

然而,刘备集团的迅速崛起,也引起了曹操的警觉。他深知,刘备并非等闲之辈,其麾下谋士徐庶更是奇才。他明白,要彻底瓦解刘备的势力,必须先拔掉这颗眼中钉,离间刘备与徐庶。

随后,他派心腹程昱四处打探,终于得知徐庶老母尚在颍川,于是心生一计。

01

一日,一封由快马加鞭送来的书信,撕裂了他内心的平静。

信封上没有署名,却印着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家族徽记——他母亲所在的徐氏家族。

他颤抖着手打开信,信中内容不多,却字字如刀。

“儿啊,曹贼以吾性命相要挟,限你三日之内北上归附,否则……老身便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儿若不来,吾纵死亦不瞑目。”

徐庶读完,只觉得五雷轰顶。他痛苦地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母亲苍老的面容,听到她在信中的声声泣血。

忠与孝,两座大山,在这一刻轰然压下,让他无路可逃。徐庶知道,曹操此举,并非真的看重他,而是要离间他和刘备的关系,斩断刘备的臂膀。

徐庶深陷忠孝两难,进退维谷。他无法背弃刘备的知遇之恩。

刘备待他如亲兄弟,将荆州大业的未来托付给他,那份信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可他更无法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因他而死。

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如今白发苍苍,却要因为他的选择而命悬一线。

“主公……”他开口,声音沙哑,仿佛喉咙里塞满了沙子,“徐庶,有一事相告。”

刘备见他神色有异,立刻关切地问道:“元直何故如此?可是有何烦心事?”

徐庶没有回答,只是将怀中那封信递给了刘备。

刘备接过信,起初不以为意,可当他看到信中内容时,脸色骤然大变。

他紧握信纸,指节泛白,眼神中流露出震惊与心痛。

“曹贼……竟用此等卑劣手段!”刘备愤怒地将信纸揉成一团,声音颤抖,“元直,你可莫要信他!此乃奸计!”

“主公,徐庶知此乃奸计。”徐庶的眼眶湿润了,他单膝跪地,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可,徐庶不能不孝。徐庶若不往,母亲性命堪忧。孝道为先,恳请主公……准徐庶北上。”

刘备上前,将他扶起,看着他悲痛的眼神,心中万分不舍。他知道,徐庶的孝心,在这个时代,重于泰山。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无奈,沉声道:“元直,孤又岂能强留你?你尽管去。孤绝不怪罪。只是……此去曹营,凶险万分,元直务必保重。”

徐庶眼泪再也忍不住,他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他知道,这一别,便是天涯海角。

他用尽全身力气,抬起头,望着刘备,一字一句,郑重地立下誓言:“徐庶此去,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此生,绝不为曹操献一计!”

02

徐庶的马车在许都城门前停下,他掀开车帘,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楼宇和川流不息的人群。

这座天下第一大都城,处处彰显着曹操的威严与强大。

然而,徐庶的心情却如同窗外阴沉的天色,毫无一丝喜悦。他知道,自己踏入的并非是施展抱负的乐土,而是一座华丽的囚笼。

早有曹操的亲信等候在城门处,见徐庶到来,立刻上前行礼,言语间尽显恭敬:“元直先生一路辛苦,丞相已备好酒宴,为您接风洗尘。”

徐庶表面上客套回应,内心却一片冰冷。他知道,这看似礼遇的背后,是曹操对他的试探与掌控。

马车直接驶入了丞相府。

府邸气势恢宏,雕梁画栋,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仆人侍卫往来穿梭,无不井然有序。

徐庶被引入一间宽敞明亮的会客厅,曹操已端坐主位,面带微笑地等待着他。

“元直,久闻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曹操亲自起身相迎,语气热情而真挚,仿佛二人是相交多年的老友。他拉着徐庶的手,将他按在客座上,命人奉上香茗。

徐庶心中苦笑,这位枭雄的演技果然非同一般。

他不动声色地回礼道:“丞相谬赞,徐庶一介布衣,何德何能,能得丞相如此厚待。”

“元直先生何必自谦?”曹操目光灼灼,直视徐庶,仿佛要将他看穿。

“刘备不过一介织席贩履之辈,却因得先生辅佐,竟能在荆州立足。足见先生之才,非同凡响。如今先生弃暗投明,投奔于我,天下大事,指日可定!”

曹操的言语中,将刘备贬得一文不值,将徐庶抬到了极高的位置。他先是捧杀,再是利诱。

“我已派人妥善安置令堂,并拨出府邸,供她安享晚年。元直先生不必忧心,你我今后便是同僚,有何需求,尽管开口。”

徐庶听到母亲被妥善安置,心中稍安,但警惕之心更甚。

曹操的仁慈,如同蜜糖包裹的毒药,诱人而致命。他明白,曹操如此礼遇,无非是想用他来证明自己的“求贤若渴”,同时也是为了彻底斩断他与刘备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的几天,曹操对徐庶更是关怀备至。

他每日都派人送来珍馐美馔,奇珍异宝,甚至将自己的爱将许褚派去保护徐母。也多次邀请徐庶一同饮宴,谈论古今,询问他关于天下大势的看法。

徐庶表面上不动声色,从容应对。他与曹操谈论诗词歌赋,品评风月,却绝口不提军国大事。他知道,一旦他开口为曹操出谋划策,就意味着他违背了对刘备的誓言。

然而,曹操的逼迫也越来越直接。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曹操与徐庶在花园中漫步。

他指着远处的亭台,状似无意地问道:“元直以为,刘备那等庸才,何以能在荆州立足?”

徐庶心中一紧,知道正题来了。

他装作沉思片刻,答道:“刘备素有仁义之名,百姓归心。加之荆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而能勉强自保。”

“仁义之名?不过是妇人之仁罢了!”曹操不屑地冷哼一声,接着问道:“若我大军压境,元直以为,当如何取荆州?”

徐庶闻言,心头一颤,手中的茶杯险些落地。他抬起头,正好对上曹操那双深邃而充满算计的眼眸。

他知道,这是曹操在逼他表态,如果他不给出有用的建议,那么等待他的,恐怕就不仅仅是礼遇了。

然而,他不能违背誓言。

徐庶开始苦苦思索,如何在不违背誓言的前提下,敷衍曹操。他想起离开时对刘备的承诺:“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这句话,如同一个紧箍咒,将他的才智牢牢锁住。

徐庶开始尝试在谈话中避重就轻,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来搪塞。还故意将话题引向一些无足轻重的历史典故,或者是一些早已过时的战术。

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曹操对他感到失望,从而放弃让他出谋划策的念头。

然而,曹操却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猎人,每一次都将话题巧妙地拉回到军事战略上。他似乎看穿了徐庶的敷衍,但却不点破,只是用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静静地观察着他,等待着他露出破绽。

徐庶的内心,如同在烈火中煎熬。他既要应对曹操的步步紧逼,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逾越雷池。

就在他陷入绝望之际,他忽然想到,既然无法拒绝,那么他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他可以献出“计策”,但这个计策必须是无害的,是能够被诸葛亮轻易识破的。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在曹操的眼皮底下,继续为刘备提供帮助。这个想法,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瞬间点亮了他的心。徐庶决定,以后的每一个计策,都将是他的“阳谋”。

徐庶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着:“主公,元直在此,绝不会让您失望!”他抬起头,看向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坚毅的光芒。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而危险的博弈,而他,已经准备好,要用自己的智慧,在刀尖上起舞。

03

在曹营度过了数日“软禁”般的生活后,徐庶终于迎来了他与曹操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曹操设宴相请,席间,歌舞升平,杯觥交错,但徐庶却如坐针毡。他知道,今日的宴席,绝非简单的叙旧,而是曹操要正式试探他的底线。

酒过三巡,曹操屏退左右,只留下程昱和徐庶。

他放下酒杯,目光锐利地盯着徐庶,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元直先生,我以国士之礼待你,你亦当以国士之才报我。如今刘备在荆州日益壮大,已成我心腹大患,不知先生可有良策,助我平定荆州?”

徐庶心中一紧,知道躲不过去了。

他深吸一口气,故作沉思,实际上是在脑中飞速盘算。他不能献出任何能真正伤害刘备的计策,但也不能显得毫无用处,否则曹操定会心生疑虑,甚至对他和他母亲下毒手。

徐庶必须想一个既能应付曹操,又能让刘备那边轻易识破的“模棱两可”之计。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丞相,荆州地势险要,刘备又深得民心,若要强攻,恐将损兵折将。依我之见,当以智取为上。我有一计,或可一试。”

曹操闻言,立刻来了兴致,身体前倾:“先生请讲。”

“丞相可派人前往荆州,暗中联络蔡瑁、张允等旧时士族。这些士族曾为刘表麾下,如今对刘备心存不满,只要许以高官厚禄,他们必定愿意里应外合。”

徐庶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丞相可调集大军,摆出佯攻荆州北部的态势,让刘备以为我军将从江北渡江。如此一来,刘备必定会将主力调往北部,加强防守。”

程昱听到这里,微微皱眉。

这计策听起来有些过于简单,联络士族是常规手段,而佯攻北部也只是小儿科的把戏,不足以对刘备造成致命打击。他有些不解,看向徐庶。

曹操却没有立即表态,他用手摩挲着下巴,仿佛在细细琢磨。

徐庶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计策成功引起了曹操的兴趣。

他抛出了这计策的“核心”,也是他埋下的最大“漏洞”。

“待刘备大军集结于江北之时,丞相可派精锐兵马,从水路突袭南郡!南郡乃荆州腹地,一旦攻下,便可截断刘备的后勤补给,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如此,荆州可不战而下!”徐庶语气坚决,仿佛对这个计策充满了信心。

程昱闻言,脸色一变。他明白了徐庶的用意。

这个计策看似精妙,但实际上漏洞百出。联络士族并非易事,且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这等奇才,又岂会轻易上当?佯攻北部的计策,更是过于明显,诸葛亮只需稍加分析,便能识破。

更何况,南郡地势复杂,水道众多,突袭难度极大。

这个计策,更像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阳谋”。

然而,曹操却像没有听出其中的问题。

他哈哈大笑,拍手称赞:“好!好一个声东击西之计!元直之才,果然名不虚传!此计看似平平无奇,却暗藏玄机,以假乱真,引刘备入瓮!好,此计甚合我意!”

曹操的反应出乎了徐庶的意料。他本以为曹操会识破其中的问题,或者至少会提出一些疑问。

但曹操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并命令程昱立即着手准备。

徐庶心中苦涩,他看着曹操那张充满自信的脸,知道自己的计策虽然看似无害,但却可能因为曹操强大的执行力,而变得不可控。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诸葛亮身上。他相信,以诸葛亮的智慧,一定能轻易识破这个计策,并提前做出应对。

徐庶希望,这个计策能成为他与诸葛亮之间的一个暗号,一个无声的提醒,告诉诸葛亮:我还在,我没有背叛。

当晚,徐庶回到自己的住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04

徐庶献计后的第二天,整个曹营都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曹操的强大执行力,如同洪流般势不可挡,完全超出了徐庶的预料。

他本以为,这所谓的“模棱两可”之计,至少需要数月的准备和部署,才能真正实施。

然而,曹操却只用了短短三天,便将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就绪。

首先,曹操派出的使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了荆州,并成功地与蔡瑁、张允等士族取得了联系。

这些士族本就对刘备心存不满,如今得到曹操的许诺,更是蠢蠢欲动,暗中配合。

他们开始在荆州内部制造舆论,散布刘备的负面消息,为曹军的行动做铺垫。

紧接着,曹操调集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向荆州北部。

旌旗蔽日,战鼓震天,仿佛要将整个荆州都踏平。

这声势浩大的佯攻,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身在荆州的刘备集团。

刘备收到探子传来的消息,心中大惊。他立刻召集众将和诸葛亮商议。

关羽、张飞等将领皆认为曹操此番是铁了心要从江北渡江,应立刻调集重兵,扼守江北渡口。

然而,诸葛亮却眉头紧锁,他指着地图上的南郡,对刘备说道:“主公,曹操此举,不过是声东击西之计。他真正的目的,是南郡!”

诸葛亮分析道,曹操调动十万大军佯攻,耗费巨大,与其说是攻城,不如说是制造声势。而联络士族,更是为了制造内部混乱,以便曹军从南郡突袭。

他向刘备进言:切不可将主力调往江北,应立刻加强南郡的防备。

刘备对诸葛亮信任有加,当即下令,让关羽、张飞等将领只带少部分兵力前往江北防守,而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南郡。

诸葛亮更是亲自前往南郡,坐镇指挥,部署防御。

一切似乎都在徐庶的预料之中。

他通过曹营的各种渠道,得知了刘备已经识破了计策,心中稍安。他本以为,这场博弈,以刘备的成功防御而告终。

然而,他低估了曹操的狡诈,也低估了曹操麾下将领的强大。

曹操在得知诸葛亮识破计策后,并没有放弃。他反而利用了诸葛亮的这一判断,将计就计。

他命令精锐部队,在佯攻部队的掩护下,迅速从水路突袭南郡。

同时,他命令另一支部队,伪装成刘备的援军,对南郡进行佯攻。

南郡的防御固若金汤,诸葛亮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然而,曹操的伪装部队却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南郡附近的一座小城——孱陵。

这座小城是刘备集团的粮草重地,守备并不严密。

当刘备收到消息,孱陵遭到袭击时,他以为是曹操的佯攻,并没有在意。

然而,当他得知,曹军已经攻破城门,并且正在大肆烧毁粮草时,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立刻下令,让关羽、张飞等将领放弃江北的防守,火速前往支援。

然而,为时已晚。

当他们赶到时,孱陵城已成一片废墟,所有的粮草都化为灰烬。

与此同时,曹操的另一支部队,也趁机攻占了刘备的一座城池,夺取了大量的物资。

徐庶在曹营中听到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献了一个无害的计策,没想到,曹操竟然能利用这个漏洞,给刘备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

他看着曹操那张充满得意的笑脸,心中充满了自责和痛苦。

05

第一次献计的失败,让徐庶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本想用一个无害的计策来敷衍曹操,却不料竟给刘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

他开始感到迷茫和痛苦,每日在曹营中度日如年,如同行尸走肉。但曹操并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

孱陵的胜利,让曹操对徐庶的“才能”更加深信不疑。

他认为,徐庶之所以能献出如此精妙的计策,是因为他早已看透了刘备的弱点。他更加迫切地希望徐庶能为他出谋划策,彻底消灭刘备集团。

在一个晴朗的上午,曹操再次召见了徐庶。

他屏退左右,只留下二人。

曹操看着徐庶那张略显憔悴的脸,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元直先生,上次的计策,着实让备军大获全胜。如今刘备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先生可有新的计策,助我一举攻破荆州?”

徐庶闻言,心中一颤。他知道,曹操已经将他当作了真正的“谋士”,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敷衍了事。

徐庶看着曹操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心中百感交集。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想到了自己的誓言,更想到了刘备那双信任的眼睛。

徐庶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决定,再次尝试一次“阳谋”。

他要献上一个比上一次更加危险,但却又充满了希望的计策。他希望,这个计策能让刘备和诸葛亮警醒,看清曹操的阴险,从而及时做出应对。

徐庶睁开眼睛,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看着曹操,缓缓说道:“丞相,如今刘备虽有损失,但荆州根基未动。他身后,还有江东孙权这个盟友。孙刘联盟,如同鱼水之情,互为犄角。若要攻破荆州,必先离间孙刘联盟!”

曹操闻言,目光一亮。他知道,离间计是攻心之计,一旦成功,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示意徐庶继续讲下去。

“丞相可派人前往荆州,在民间散布谣言。就说刘备与孙权私下有约,一旦曹操攻打,孙权会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待曹刘两败俱伤,孙权便可坐收渔利。”

徐庶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丞相可派人伪装成刘备的使者,前往江东,向孙权传递一些虚假的情报,让他误以为刘备正在暗中筹划对付江东的计策。如此一来,孙权多疑,必定会对刘备心生猜忌。孙刘联盟,不攻自破!”

徐庶的这个计策,充满了冒险。他知道,谣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失控,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然而,他别无选择。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诸葛亮身上。

曹操听完,拍案叫绝:“好!好一个离间之计!此计甚妙!只要孙刘联盟瓦解,荆州便如案上鱼肉,任我宰割!”

徐庶看着曹操那张狰狞的笑脸,心中一片冰冷。

06

徐庶的离间之计,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在荆州和江东之间激起了阵阵涟漪。他本以为诸葛亮能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化解,但他再次低估了曹操的狡诈和强大的执行力。

曹操在得知徐庶的计策后,不仅在荆州大肆散布谣言,还派出了数十队伪装成刘备使者的精锐部队。

这些“使者”携带虚假的书信和礼物,以各种借口频繁地往来于荆州和江东之间。

他们向江东的官员们透露一些似是而非的“机密”,制造刘备私下与曹操议和、图谋江东的假象。

与此同时,曹操还派出真正的间谍,深入江东,在孙权的幕僚中散布谣言。

他们声称,刘备曾私下对曹操表示,孙权不过是个“江东鼠辈”,迟早会被自己吞并。这些虚假的情报,如同毒药,迅速侵蚀着孙刘联盟的根基。

江东的孙权,本就是个多疑之人。

他虽然表面上与刘备联盟,共同抗曹,但心中始终对刘备的崛起心存芥蒂。

当他接连收到这些虚假情报时,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他开始怀疑刘备的忠诚,怀疑刘备的动机。

诸葛亮在得知曹操的离间计后,立刻向刘备进言,应派人前往江东,向孙权解释。

刘备也深知联盟的重要性,立刻派出了亲信前往江东,向孙权当面解释。

然而,为时已晚。

当刘备的使者抵达江东时,孙权已经听信了谣言。他拒绝接见刘备的使者,并下令加强江东的防备,随时准备应对刘备的“背叛”。

孙刘联盟,如同被撕裂的布帛,裂痕越来越大。

就在此时,曹操的大军,再次压境。刘备不得不抽调荆州所有的兵力,与曹军展开激战。

由于孙权的袖手旁观,刘备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曹军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在战场上节节胜利。

刘备的军队在曹军的猛攻下,损失惨重。他们不仅失去了多处战略要地,还损失了数万兵马。关羽、张飞等将领虽然奋勇杀敌,但终究无法扭转战局。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倒下,看着自己的城池失守,心中充满了悲愤。

徐庶在曹营中,每日都收到来自前线的捷报。他听着曹操那张狂的笑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自责。

他看着窗外那片广阔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07

在接连的胜利后,曹操对徐庶的信任和依赖达到了顶峰。

他将徐庶视为自己的“王佐之才”,甚至在他面前,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的野心。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曹操与徐庶在书房中对弈。

棋盘上,曹操的黑子已经将刘备的白子围得水泄不通。

曹操执棋,轻声说道:“元直,如今刘备已是瓮中之鳖,我军可随时将其歼灭。但若要彻底平定荆州,使其永无后患,先生以为,当如何?”

徐庶看着棋盘上那片黑压压的棋子,如同看到了曹操的军队,心中一片冰冷。他知道,曹操这次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刘备的军队,而是整个荆州。

他抬起头,看向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徐庶放下手中的棋子,沉声说道:“丞相,攻城略地,不过是末技。真正的大战,在人心。刘备之所以能在荆州立足,并非他有多么强大的军队,而是他有着‘仁义’之名。他得到了百姓的拥戴,所以他的军队才能如臂使指。”

曹操闻言,目光一亮。他知道,徐庶说到了点子上。

他示意徐庶继续讲下去。

“丞相可派精锐兵马,乔装打扮成刘备的军队,在荆州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可以以各种借口,向百姓索要钱财,甚至奸淫掳掠。同时,丞相可派人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刘备的仁义不过是假象,他的军队不过是一群匪徒。如此一来,荆州百姓对刘备的信任必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仇恨。”

徐庶顿了顿,继续说道:“一旦民心动摇,荆州内部便会产生动乱。一些地方士族,也会因不满而暗中与丞相联系。到那时,丞相无需大动干戈,只需派兵入驻,便可轻易接收荆州。这个计策的目的,并非直接击败刘备,而是动摇他的统治基础,让他成为孤家寡人!”

曹操听完,久久没有说话。他看着徐庶,眼中充满了惊疑和赞赏。

他本以为徐庶会献上一个军事计策,却不料他竟想到了如此阴险的“攻心”之计。

这个计策,如同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剥去刘备的“仁义”外衣,最终露出他脆弱的内核。

“好!好一个动摇民心之计!”曹操猛地一拍桌案,哈哈大笑起来。

“元直之才,果然非常人能及!此计一出,刘备的‘仁义’之名,将荡然无存!到时候,我看他还有何面目,去号令天下!”

08

徐庶的第三个计策,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经开启,便释放出了无法控制的邪恶。

曹操派出的伪装部队,如同鬼魅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荆州境内。

这些士兵,身穿刘备军队的服饰,手持刘备军队的旗帜,在荆州各郡县横行霸道。他们以各种名义,向百姓索要钱财,强抢民女,甚至放火烧毁村庄。

他们每到一处,都会高声宣扬:“刘皇叔的军队在此,不给钱,就烧光你家的房子!”

同时,曹操的间谍也趁机在民间大肆散布谣言。

他们编造各种谎言,说刘备的仁义不过是假象,他不过是一个想要窃取天下的野心家。他们将刘备军中的一些负面事件,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将刘备的仁义之名,彻底污名化。

一时间,荆州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百姓们本以为刘备是他们的救世主,如今却发现,他麾下的军队,竟然比曹操的军队还要残暴。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对刘备的信任也大打折扣。

诸葛亮在得知情况后,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深知民心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他立刻下令,让关羽、张飞等将领,率领军队,前往各郡县,平定暴乱,并向百姓解释。

关羽和张飞,虽然脾气火爆,但对百姓却一向仁慈。他们看到曹军的恶行,愤怒不已。

他们立刻率领军队,追击那些伪装的曹军,并向百姓分发粮草,安抚民心。

然而,谣言一旦散播开来,便如同野火般难以扑灭。

虽然诸葛亮和关羽等人采取了各种措施,但百姓对刘备的信任,已经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他们开始私下里议论,说刘备的军队,不过是一群伪装的匪徒。

一些地方士族,也开始动摇。他们本就对刘备这个“外来者”心存芥蒂,如今看到民心动摇,便认为这是投靠曹操的好机会。

他们开始暗中与曹操联系,向曹操提供情报,甚至承诺在关键时刻,会打开城门,迎接曹军入城。

徐庶在曹营中,每日都收到来自荆州的情报。

他看到自己的计策,给刘备带来了如此巨大的伤害,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自责和痛苦。

他本想让刘备看清曹操的阴险,却不料竟意外地造成了统治危机。

09

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夜,徐庶被曹操召至一间密不透风的内室。

房间里,只有一盏油灯在案几上摇曳,投下两人长长的影子。

曹操面前摊着一张巨大的荆州军事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圈点点,密密麻麻。

徐庶疲惫地跪坐在地,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听命”。

“元直,”曹操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却像刀子一样割裂了夜的寂静,“我给你时间考虑了,也给了你足够的尊重。现在,我需要你的答案。”

他抬起头,鹰隼般的目光直视徐庶,没有丝毫怜悯,“告诉我,刘备的弱点,还有,诸葛亮的用兵习惯,越详细越好。”

徐庶的心猛地一颤,他深吸一口气,喉头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他想起了刘备那双信任的眼睛,想起了自己对他的誓言,但同时,他也看到了曹操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杀意。他知道,这一次,没有敷衍的余地。

他缓缓抬起头,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丞相,刘备的弱点,正是他的仁义。”

曹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妇人之仁?这我早就知道了,还有呢?”

“正是这妇人之仁,”徐庶的声音逐渐恢复了平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他过于爱惜百姓,在战事胶着时,常常会因顾及百姓安危而犹豫不决,错失战机。”

“好!”曹操猛地一拍桌案,油灯的火苗跳动了一下,“那诸葛亮呢?他总是能猜透我的心思,让我屡屡受挫!”

“诸葛亮用兵谨慎,善用奇兵,”徐庶的目光落在地图上,仿佛又回到了刘备身边,那段光辉岁月,“但他有一个致命的习惯,他太过相信天象,常常会根据天气来制定计策,过于依赖‘天时’。”

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天时?哈哈,天时可在我!”他指着地图上的几处标记,“这些地方,都是刘备军的粮草囤积处,防守薄弱。我猜,诸葛亮一定不会想到,我会冒着大雪,突袭这些地方。”

徐庶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他知道,曹操已经找到了致命的破绽。

他颤抖着声音,又补充了一句:“还有,刘备军的几处关隘,虽然地势险要,但防守松懈,若能奇兵突袭,定能一举攻下。”

曹操听完,满意地大笑起来,那笑声像刀子一样刺入徐庶的心。他立刻调兵遣将,制定了周密而残酷的“火烧粮草,截断后路”之计。

在他看来,这计策是如此完美,足以彻底摧毁刘备在荆州的一切。

然而,当败报传来,徐庶长舒一口气,他知道,刘备和诸葛亮用他们的智慧和实力,最终粉碎了曹操的阴谋。

他没有为曹操献上任何计策,却因为提供了荆州信息,让刘备军得以提前布防,歪打正着地帮助了刘备。

他欣慰地笑了,那笑容中夹杂着苦涩和解脱。

此后,徐庶彻底失去了神采,他不再为曹操献任何计策,也拒绝任何赏赐。他日日夜夜都生活在巨大的悔恨和自责中,仿佛被囚禁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

最终,徐庶成了曹操账下的一名普通文官,默默无闻,直到老去。

他以自己的沉沦,诠释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痛苦,也永远背负着那份无法弥补的愧疚。

来源:茶阅史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