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小狐女的狐言狐语”,一个喜欢阅读、码字、手工、美食,希望快乐充实度过每一天的人。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评论转发,一起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是“小狐女的狐言狐语”,一个喜欢阅读、码字、手工、美食,希望快乐充实度过每一天的人。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评论转发,一起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对于民间版画的印象,似乎只有贴在灶台旁的灶王爷与大门上的门神,但若是细细再想想,似乎又不仅仅只是这些。
翻看完这本名为《妖怪印刻:民间版画奇幻图志》的书之后,发现原来木刻版画中所包含的内容还真是很多,妖怪便是其中之一。
记得鲁迅先生在讲述自己所得到的第一套《山海经》时,曾提到过虽然此物被他视作珍宝,但后来想想其中的各种精怪的插图相对来说着实是有些简陋。
现在想想看,在当时的那个时候,鲁迅先生的《山海经》中的配图应是木刻版画。它算的上是中国自雕版印刷术发明以来到近代印刷术出现之前这一漫长时期最富特色的一种图画传播形式。
从前影像技术不发达,对于各种传说中的妖怪形象仅凭文字是很难形成具体的形象并传播开来的,而版画这种形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流传方式。
其实许多版画也是很细致精美的,就像是此书中所展现的一部分版画一般,它们色彩丰富,刻画细腻,细节生动……每一处无不在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群像”“谐谑”“经典”“奇俗”。
在这里你能够看到捉鬼的钟馗,连体的怪童,以及走马灯上各种形形色色的妖怪。
看见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是如何一点点变化,白娘子又是怎样的样子。
老鼠嫁女的故事都听说过吧,用版画展现出来又有怎样的一番趣味呢?
九尾狐、老狐仙、姑获鸟、人面蛇神……这些妖怪在版画盛行的时代又是怎样的一番样子呢?
书中共有百余幅版画展现,都是作者多年来从海内外搜集的珍贵之物。一幅幅版画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珍品,也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之物,有许多丰富的内容包含其中。
钟馗捉鬼的故事是如何而来的?最早的钟馗形象出自于谁手呢?
成语沐猴而冠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其比喻中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当这一题材化为版画时,是不是颇有影射的味道?
形形色色各种妖怪的来历,以及它们对民俗的影响以及在其中的地位,这些只看版画可是品不出来的。
……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者在展现这些版画的同时,还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这是一部集艺术、文化、思想于一身的佳作。如果你也对传统艺术或是妖怪文化感兴趣,不妨一读此书,定会令你大开眼界。
来源:老贺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