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菜市场里,67岁的李阿姨和老姐妹边挑菜边聊家常。忽然,她一脸慎重地开口:“你知不知道,最近身边查出肾病的人特别多,都说是喝自来水喝出来的。”她神情带着点忧虑,还特意打量起手中的矿泉水瓶,“我现在只敢买桶装水,家里烧水壶都不怎么用了。”听的人一阵紧张,纷纷
清晨的菜市场里,67岁的李阿姨和老姐妹边挑菜边聊家常。忽然,她一脸慎重地开口:“你知不知道,最近身边查出肾病的人特别多,都说是喝自来水喝出来的。”她神情带着点忧虑,还特意打量起手中的矿泉水瓶,“我现在只敢买桶装水,家里烧水壶都不怎么用了。”听的人一阵紧张,纷纷点头说“还是小心点好”。可隔壁摊位的王大爷却插话道:“我喝了一辈子自来水,身体还挺结实。可我那小孙子,天天喝纯净水,还爱吃外卖,反而肾功能指标出了问题!”
一边是流传已久的“自来水致病论”,一边是生活中愈演愈烈的肾病现象。那么,肾病增多究竟是不是“喝自来水”惹的祸?要知道,真正悄悄伤害我们肾脏健康的行为,很多人每天都在做,可自己却浑然不觉——尤其是第3种,太多人都在忽视!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数据和医生的观点“打个真相”,看清肾病风险背后到底有哪些陷阱,避免无谓的焦虑,也能保护你的“生命发动机”——肾脏。
喝自来水,真的会毁掉肾脏吗?
在门诊,医生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担忧:“是不是自来水的水垢太多?杂质多,对肾不好?”这些疑虑,其实源于大家对健康饮水的高度警觉。但真相究竟如何?
首先,自来水是经过严格消毒、净化后,输送到千家万户的,符合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普遍担心的“水垢”,其实主要是水中的钙、镁离子,这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有些地区水质较硬,烧水后易形成水垢,看起来不美观,但只要水质合格,并不会对肾脏健康产生实质危害。医学研究数据表明,饮用不同硬度水的群体,肾结石、肾损伤等疾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中国肾脏病学会的调查还显示:我国肾病患者已达1.4亿人,患病率约10.8%。但追溯致病因素时,真正需要警惕的,并非单一水源问题。反而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有4个恶习才是导致肾脏损伤的主要“元凶”!
真正伤肾的,不是水,而是这4种生活习惯
随意滥用药物伤肾风险不可小觑
都市生活中,很多人的常备药箱里总少不了各种止疼药、消炎药,中药调理也很普遍。可你知道吗?消炎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NSAIDs)以及部分中草药材(如雷公藤、关木通等)拥有肾毒性质。长期、频繁服用,或自行加量,极易引发急慢性肾损伤、肾炎,严重者甚至肾衰竭。一项数据显示,我国肾损伤患者中,逾20%与不当用药直接相关。尤其是老年人和慢病群体,更要慎重用药,所有药物均建议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
饮食重口味,“重咸重辣”让肾脏负担过重
“无辣不欢”“不咸不香”,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饮食习惯。但你未必知道,长期高盐、高油、高糖及过于辛辣的饮食,容易促使体内钠离子积聚,使血容量上升、血压升高,肾脏长期高压力下工作,会造成不可逆损伤。世卫数据显示,每日盐摄入量超6克时,肾病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很多加工食品、腌制品及外卖快餐,普遍盐分超标。
每天少喝水,不知不觉“毒素”憋在体内
工作忙、口渴才喝水、长时间饮料代替白水?这种“偷懒”方式,可能让肾脏“叫苦不迭”。人体需要足够的水分帮助肾脏充分代谢废物、稀释尿液、防止结石生成。若饮水量长期低于每日1500ml(约3瓶500ml矿泉水),尿量减少,毒素堆积,对肾脏慢性损伤。有研究表明,长期饮水不足者,慢性肾病患病率比正常饮水人群高出近17.8%。
经常憋尿,让细菌有机可乘
城市白领、司机、老师……总是“再坚持会儿”,一忙就耽误了如厕。殊不知,长期憋尿极易导致膀胱、尿道炎症,细菌通过尿液逆流,最终引发肾盂肾炎。反复感染可致肾脏结构受损,加速肾功能衰退。正常作息和及时排尿,是每个成年人简单而高效的健康守护法。
肾病远离自来水,靠的是科学守护“养肾”细节
有不少人问:“我一喝水就想尿,是不是肾不好?”其实,摄入的水经过胃肠吸收、血液循环到肾脏形成尿液,整个过程大致6分钟左右。如果只是偶尔喝水后排尿快,没有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大多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但若有明显变化,如尿量骤增、颜色异常(酱油色、茶色等)、泡沫多或早晨明显浮肿,则应及时就医。
健康的肾脏通常有3个信号:起床后无浮肿、尿量正常(成年人每日排尿总量约1000-2000ml)、精力充沛无明显疲倦。这些,都可以成为简单自查肾功能的日常标准。
日常养肾建议,真正做到这几点
饮水清洁、充足,选择正规水源烧开即可。无需过度担心“水垢”伤害,坚持每日分多次小量饮水,最好于白天完成主要摄入。
饮食清淡少盐,每日食盐控制在6克以内,减少加工食品和腌制类食品摄入,避免高糖、高油的“隐形杀手”。
切忌滥用药物,任何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莫自行购买或长期服用止痛、抗炎药。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注意肾毒性药物预警。
养成科学排尿习惯,感到尿意应及时如厕,避免长期憋尿带来的泌尿系损伤。
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和代谢紊乱带来的肾脏负担。
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防止慢性压力、长期失眠等影响肾上腺功能。
医学总结与温馨提醒:
肾病的高发,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选择息息相关。与其担忧自来水的“安全”,不如关注日常点滴小习惯的改善。肾脏健康养成在于“稳、清、适、动”——稳用药、清饮食、适饮水、勤运动。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每个人的具体健康状况不同,如出现浮肿、尿液异常、疲乏等症状,请及早前往正规医院肾内科就诊,切勿自行“补肾”或麻痹大意。科学用水、科学用药,才是护肾长久之计。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3.《中华肾脏病杂志》 4.《硬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科普建议》 5.Menter, A. et 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Lifestyle Factors,” JASN, 2021 6.《肾脏疾病患者健康指导手册》 7.《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8.《2019中国肾脏病年度报告》
来源:市井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