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求端爆炸: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火了后,“算力” 成了 “刚需中的刚需”。训练一个千亿参数模型,需要上万张 GPU,这直接引爆了 “算力基础设施” 的需求 —— 服务器要升级、芯片要更强大、数据中心要扩容。
牛市里,总有几条 “主线赛道” 是资金扎堆的核心,这些赛道的 ETF,往往是 “涨得最快、最猛” 的那批。
(1)AI 相关 ETF:算力狂欢,还没到终点
如果你有关注市场,会发现人工智能 ETF、算力 ETF最近成了 “流量担当”。背后逻辑很硬核:
需求端爆炸: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火了后,“算力” 成了 “刚需中的刚需”。训练一个千亿参数模型,需要上万张 GPU,这直接引爆了 “算力基础设施” 的需求 —— 服务器要升级、芯片要更强大、数据中心要扩容。
产业链全受益:从 “算力底层”(英伟达的 GPU、国内算力芯片企业),到 “算力租赁”(将闲置算力出租给中小厂商的企业),再到 “AI 应用”(大模型改造办公、金融、医疗软件),全产业链都在分享 “AI 革命” 的红利。
资金用脚投票:北向资金持续加仓 AI 芯片股,某人工智能 ETF 的份额一个月内从 10 亿份增至 15 亿份,机构与散户的 “抢筹” 热情可见一斑。
不过,AI 板块波动较大,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能接受短期震荡的投资者。但从长期看,AI 是 “技术革命级别的趋势”,行情的持续性可能超出预期。
(2)新能源 ETF:老赛道,新故事
新能源(光伏、新能源车)并非 “旧赛道”,“技术迭代 + 全球需求” 让它有了 “新故事”:
光伏:HJT 电池爆发:传统光伏电池(PERC)效率接近瓶颈,而 HJT 电池(异质结)转换效率突破 26%,且成本持续下降。今年 HJT 电池产线投产加速,某光伏 ETF 成分股中的 HJT 龙头,订单已排至明年一季度。
新能源车:智能化 + 出口:国内新能源车不仅 “卷价格”,更在 “卷智能”—— 小鹏的城市 NGP、理想的 AI 座舱,让新能源车成为 “移动智能终端”。同时,出口爆发,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同比增长 80%,某新能源车 ETF 的成分股中,多家企业正布局海外工厂。
政策托底:各地持续发放 “新能源车补贴”“光伏安装补贴”,加之 “碳关税” 倒逼欧洲企业采购低碳产品,新能源长期需求有保障。
新能源 ETF 适合 ** 追求 “稳健成长 + 趋势性行情”** 的投资者,行业景气度已持续多年,基本面韧性强劲。
(3)半导体 ETF:国产替代 + AI 算力,双击行情
半导体板块过去两年调整较多,但今年凭借 “AI + 国产替代” 再度崛起:
AI 算力倒逼芯片升级:大模型所需的 “高算力芯片”,国内企业正加速突破(如某芯片设计公司的 AI 芯片,已能支持中小模型训练);
存储芯片周期反转:过去两年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如今全球产能收缩,价格止跌回升,某存储芯片龙头三季度业绩预告有望扭亏为盈;
国产替代是硬逻辑:国内晶圆厂(中芯国际等)产能利用率提升,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化率从 10% 向 30% 迈进,长期空间巨大。
半导体 ETF 波动大于前两者,但弹性更足,适合 “偏好高波动、博弈行业反转” 的投资者。
二、底部最有潜力的 ETF:潜伏 “预期差” 的宝藏池
牛市里,除了追逐 “涨得猛的”,“潜伏底部板块” 也很关键 —— 这些板块估值低、筹码干净,一旦出现 “催化剂”,可能迎来 “补涨行情”。
(1)消费 ETF:经济复苏的 “慢变量”
消费(白酒、家电、食品)是经济复苏的 “晴雨表”,过去一年表现平淡,如今却成了 “底部宝藏”:
白酒:业绩稳,估值低:茅台、五粮液等龙头中报业绩预计 “个位数增长”,虽非爆发式增长,但胜在 “稳定”。且白酒估值从去年 40 倍 PE 回落至当前 30 倍左右,安全边际较高;
大众消费:场景修复 + 成本下降:家电(空调、冰箱)出口数据边际改善,海外库存去化接近尾声;食品企业(酱油、零食)的原材料(大豆、糖)价格下跌,利润开始修复;
政策催化:各地发放 “消费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直接刺激消费。某消费 ETF 份额最近几周持续增长,“聪明资金” 已开始左侧布局。
消费 ETF 适合 ** 追求 “稳健 + 长期收益”** 的投资者,毕竟 “吃喝用度” 是永恒需求,只是复苏需要时间。
(2)医药 ETF:政策底已现,等待业绩底
医药板块自 2021 年调整至今,不少投资者 “谈医色变”,但当下已到 “布局窗口期”:
政策环境改善:医保谈判 “不再一味压价”,创新药审批速度加快(今年上半年新获批创新药数量同比增长 30%);
医疗新基建发力:县域医院、民营医院扩张,带动 “医疗设备(CT、MRI)”“IVD(体外诊断)” 需求;
创新药出海突破: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海外年销售额超 10 亿美元;恒瑞医药的 PD-1 也在欧洲拿到订单,“国产创新药全球销售” 的故事正逐步验证。
医药 ETF 估值(如创新药 ETF 的 PE 仅 25 倍左右)处于历史低位,适合 ** 博弈 “困境反转”** 的投资者。不过,医药板块修复节奏较慢,需要耐心。
(3)恒生科技 ETF:中概股的 “春天”?
恒生科技 ETF 跟踪港股科技巨头(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等),过去受 “中概监管 + 美股波动” 影响调整较多,但如今逻辑已变:
监管不确定性消除: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落地,中概股退市风险基本解除;
业绩触底回升:腾讯游戏收入复苏(《黑神话:悟空》带动),阿里电商 GMV 增长(短视频带货助力),美团到店业务(旅游、餐饮)因消费复苏订单量激增;
估值便宜到离谱:恒生科技指数 PE 仅 25 倍,对比纳斯达克科技股 35 倍的 PE,性价比突出。
南向资金持续 “扫货” 恒生科技 ETF,外资也在重新配置中国科技资产。这类 ETF 适合 ** 分享 “中国科技巨头修复行情”** 的投资者,弹性比 A 股科技 ETF 更显著。
三、选 ETF 的 “小技巧”:别光看名字,得看这些细节
选行业 ETF,不能只看 “涨得多不多”,还要关注以下细节,才能真正 “省心又赚钱”:
(1)看 “跟踪指数的成分股”
比如某人工智能 ETF,需关注其跟踪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是否为 “真・AI 核心企业”(算力芯片、大模型、AI 应用),而非 “沾边的小公司”。成分股质量越高,ETF 长期表现越佳。
(2)看 “基金公司和费率”
优先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基金公司(如华夏、易方达、广发等),这类公司的 ETF 运作更成熟。同时,关注 “管理费率 + 托管费率”,费率越低越有优势(一般行业 ETF 年费率在 0.5%-1% 之间)。
(3)看 “成交量和流动性”
ETF “成交量” 越大,说明交易越活跃,买卖时 “不会买不进、卖不出”。通常,日均成交额过亿的 ETF,流动性都较为理想。
结语:ETF 是牛市 “工具”,但别忘 “分散 + 长期”
行业 ETF 确实是牛市里 “躺赢” 的好工具,但需牢记:没有永远上涨的板块。牛市中板块轮动迅速,今日 AI 领涨,明日可能切换至消费。
因此,建议大家分散配置多只不同行业的 ETF,既不会错过主线行情,又能降低 “踩空单一板块” 的风险。此外,ETF 适合 “长期持有 + 定投”,切勿因短期波动频繁买卖 —— 毕竟,牛市的红利,需要时间才能充分享受。
来源:铭阳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