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解放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重庆刚刚解放,蒋介石的残余势力仓皇逃窜到成都,妄图在这座西南重镇做最后的挣扎。
1949年12月的成都,寒风刺骨,街道上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息、
当时,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解放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重庆刚刚解放,蒋介石的残余势力仓皇逃窜到成都,妄图在这座西南重镇做最后的挣扎。
国民党保密局头子毛人凤,在东门街一处隐秘的公馆里,毛人凤召集了军统蓉站的几名核心人物:徐远举、吕世鲲、杨超群、何龙庆,还有周迅予。
徐中齐站在一旁,恭敬地递上名单,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知道,这份名单上的每个人,都是国民党眼中的“心腹大患”。
“这些人,一个都不能留!”毛人凤桌指着名单上的36个名字,声音低沉而冷酷。他拿起笔在名单上写下“一律枪决”四个字,随后将名单推给了徐中齐,示意他送往省政府主席王陵基。
王陵基接到名单后,几乎没有犹豫,在毛人凤的签名旁添上了“如拟”二字,等于为这份名单盖上了死亡的印章。
在这场秘密会议的背后,成都将军衙门看守所内的政治犯们,还不知道死神已经悄然逼近。
他们中有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民革成员,还有进步学生和爱国人士,每一个人都在为新中国的到来而奋斗,却被困在这冰冷的牢房中。
这些名字,承载着无数的理想与热血,却即将在这寒冷的冬夜,被无情的屠刀斩断。
不过,毛人凤并没有想到,在他亲自签署枪决的名单中,有一个人幸免于难。
作为成都十二桥惨案的幸存者,朱君友后半生都活在对战友的回忆里。
后来他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川大同学余天觉的歌声嘹亮高亢!每天傍晚放风后,他就用歌声来排遣胸中的郁闷,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鼓舞大家的斗志。”
“杨伯恺是双重关系,既有共产党的关系,又有民盟的关系。由于民盟派我的工作的原因,有很多时候都同他在一起。被捕前,我与他都同住双栅子一条街。关在将军衙门后,我在一个牢房,他在另一个牢房,不能交谈。每天在院坝里放风,只有几分钟时间,又不准说话。我和杨伯恺只能以目示意。”
……
“王伯高说起来算是我的一个亲戚,他的继母是我母亲的妹妹。他比我的年龄大,而且是邛崃涌得起水的人;被捕前住在国民党旅长邓和家。在一个深夜,特务到邓和家将他抓起来了。我相信邓和不会出卖他,但特务的力量太大了。”
图|朱君友
1917年,朱君友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他们家在成都有“朱财神”、“朱半城”之称。
朱君友的父亲朱茂先是一位乐善好施、善培植菊花的开明士绅。家族以煤炭商业起家,富甲一方却欲以诗书传家。
当时朱家子弟擅书画,蜀中美术界有画坛“朱氏七姊妹”,一时传为佳话。其中著名女画家,成都画院首任院长朱佩君就是朱君友的堂妹。
得益于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朱君友幼年时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不过,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年幼的朱君友也同样关心国家的命运,加上他本就富有正义感,因而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了革命思想。
1938年,还在上中学的朱君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成都大众抗敌宣传团。
不久之后,因为出色的组织能力,朱君友成为该组织的领导。
1946年,经张澜秘书范朴斋介绍,在成都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编入民盟成都市第27区分部,为区分部负责人之一,并分管市民盟财务工作,为民盟筹集活动经费。
图|四川大学馆藏朱君友毕业证书存根
1947年,朱君友从川大法律系毕业后,便正式投身革命:
“1947年,我哥朱君昌同张复初合办建筑社,我利用之进行革命活动。很多地下党在该楼上开过会,或将该社作为临时联络点。当时资助地下党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从这里取出来的,由此引起家里人的怀疑。父亲认为我的种种行为大逆不道,对我采取严管,经济上卡我,限制行动……1949年,范朴斋去香港,我支助他黄金五两和我的订婚戒指两只。”
也是在这一年,朱君友同女友杨汇川结婚。
根据资料记载,杨汇川是四川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民主人士杨维的女儿,她13岁离家出走,参加共青团,就读上海大夏大学,后转入国立四川大学。
朱君友参加革命活动,与杨汇川的影响分不开,多年之后他回忆起参加革命的经历,还忍不住感慨:
“我参加革命都是受了她的启发教育。”
杨汇川与中共地下党的关系非常深,与之关系密切的地下党负责人有熊梦碧,还有与张友渔关系很深的吴寄寒。
从1946年到1949年,朱君友一直负责民盟的财务工作,当时正值国共内战时期,许多民主人士都受到了国民党当局迫害,朱君友曾为掩护他们做过许多工作,并为他们提供经费。
随着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国民党当局已经日暮穷途。当时的成都已经是一片白色恐怖中,朱君友虽然一直小心翼翼的工作,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暴露行迹。
1949年11月,朱君友在路过玉带桥时,不幸遭遇了国民党当局盘查,其随身携带的部分革命书刊以及传单资料不慎被敌人查获。
朱君友随即被投入到玉带桥稽查处看守所。
朱君友被捕之后,随即遭到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这令审讯他的敌人也惊诧万分,毕竟朱君友出身地主家的少爷,平素身娇肉贵,似乎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硬骨头。
不久之后,朱君友被转到将军衙门特委会监狱。
根据朱君友的回忆,他在被捕入狱后,曾受到狱友们的关怀,后来他在日记中,曾用了很大的篇幅记载了当时狱友们的情况。
02朱君友视死如归,在当时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不过,就连朱君友也想不到,他的父亲正在拼了命的营救他出狱。
说来也是一件极幸运的事儿,朱君友岳父杨维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杨家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成都军政界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朱君友的父亲朱茂先当时就是借助这样一重关系,才打通了儿子的生路。
国民党保密局特务头子徐中齐当年就是受杨维提拔,而更重要的是,当时杨维的儿子、朱君友的大舅子、时任国民党四川省行辕上校、高级秘书杨夷甫也已亲自出面,这份面子不能不给。
在各方积极斡旋下,徐中齐同意用十根金条,保释朱君友出狱。
1949年12月6日深夜,朱君友被两名特务叫出牢房。
当时,朱君友还以为特务拉自己出去,是要把自己处决,就把所有的行装送给了民革的徐孟生。
当时,朱君友经过杨伯恺和王伯高牢房时,回过头来依依不舍地朝他们看了一眼。杨伯恺、王伯高心有灵犀的也隔着铁栏杆向朱君友点头示意,鼓励他要走好,胜利最后是属于我们的。
一直到晚年,朱君友都对此一幕记忆深刻。
走出监狱后,朱君友迎面就看到了杨夷甫和杨的表弟、徐中齐的弟弟徐季达,他这时才知道,特务把他押出来不是要杀他,而是要放他。
被营救出狱的朱君友在亲人的掩护下,躲到了成都中和场乡下。
朱君友并不知道,就在他离开的第二天晚上,他在狱中的那些狱友们全部罹难,如果朱君友晚出狱一天,他可能也逃脱不了牺牲的命运。
1949年后半年,国民党当局在西南败退之际,就制定了要把关在狱中的民主人士以及地下党集中杀害,屠杀从9月就已经开始,这其中就包括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总计遇难人数在300人以上。
很遗憾,这些事情都发生在重庆解放前夕。
成都十二桥惨案,其实包括两次大屠杀,同样也是发生在成都解放前夕,距离成都解放仅有20天。
1949年12月3日,毛人凤抵达成都后,亲自主持保密局驻蓉站开会,并拟定了要屠杀人员的名单,当时朱君友的名字就在名单上。
第二天,即12月4日深夜,成都警备区军统大特务周迅予指令汪道生,派特务中队长王建谋率领10余名武装特务,将关押在稽查处看守所的川西解放组成员刘仲宣、云龙、彭代悌3人蒙眼塞嘴捆上汽车,偷偷运至王建墓墓道内秘密杀害。
12月7日,在成都解放前夕,特务们集中将堆放在将军衙门特委会院子里的材料全部焚毁。
当天深夜,稽查处中队长唐体尧率武装特务16人到将军衙门看守所,将被关押的32名革命志士用麻绳捆绑,棉团塞嘴,黑布蒙眼,强行扔上刑车,刑车开支外西十二桥。
当时,距桥西南二百多米的乱坟坝里,还残留着一段抗日时期的防空壕,特务们把32名革命志士集中在这里后,随即展开血腥屠杀。
特务们用刺刀、手枪,一个接一个地把志士们残杀在防空壕内,并草草掩埋。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后,成都市军管会开始集中力量,搜寻烈士遗骸,并将烈士遗骸集中安葬于成都十二桥。
03朱君友是成都解放后,才知道狱友们都已经被害。
一直到晚年,朱君友都对此事念念不忘,他曾跟儿子们说:
“这些事情是忘记不了的,这是有血有肉的有感情的回忆。见过杨伯恺慈祥和蔼的眼光和微带笑容的面孔,我就感到自己的斗争是得到党和同志们的支持的。过去令人难忘的事情回忆起,觉得自己虽然能够活命,但那么多人都牺牲了,心里非常不好受。我作为一名幸存者,永远怀念地下党领导人杜可同志,地下党员吴惠安同志,地下党员、民盟中央委员杨伯恺同志,还有其他的死难烈士们。他们已永远长眠在‘十二桥烈士陵园’。我和他们相比,虽然受了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因为在解放前有过这一段经历,朱君友后来在那段特殊时期,也遭了无妄之灾,毕竟同监的几十个战友都被敌人杀害了,只有他一个人逃出来。
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君友才获得平反。
1984年,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十二桥烈士”调查组成员王廷全对朱君友说:
“老朱同志,通过查阅敌伪档案里的记载,知道你在狱中的表现是好的!”
1986年3月25日,民盟成都市委宣布恢复朱君友的盟籍。
1987年10月24日,中共成都市东城区环卫处总支委认定了他的革命经历,为他恢复干部职务,并取得离休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制造成都十二桥惨案的凶手,部分在建国后被捕。
1950年7月3日下午,当年负责行刑的队长唐体尧在成都落网。
根据资料记载,当年成都解放后,唐体尧就追随特务头子周迅宇,充当“川康反共第三游击纵队”的特务大队长。所部被击溃以后,唐体尧潜伏下来,并在城北石马巷口“天香茶社”附近新开了一家肉店。
不过,唐体尧在经营这所肉铺期间,对店铺是否盈利并不关心,反而成天坐在隔壁的茶铺内,怂恿同座茶客说三道四,当时有人注意到他在谈及成都十二桥烈士时,脸色大变,因而怀疑他是潜伏特务,最终被举报落网。
三个月后,成都市公安局又接到举报,声称在川北绵竹新市镇一户农家来了一个新的长工,此人自称是贫农,但却一身细皮嫩肉,不像是个干苦力活的。
成都市公安局侦察科迅速派出两名侦查员赶赴当地进行调查,将此人抓捕归案,经过审讯后得知,此人是成都十二桥烈士惨案的凶手之一龚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抓捕龚速度的除了时任侦察科科长的王禾外,另外一名侦察员王泽丰,是十二桥就义的老共产党员王干青之子。
这也验证了那句有名的古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来源:漫步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