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光影未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19:11 1

摘要:以光影为媒,赴文明之约。9月13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以“文明共聚 开创未来”为主题,设置主论坛与四场平行论坛,众多文艺界学者名人在论坛上进行热烈的思想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共谋未来发展。

转自:经济日报

以光影为媒,赴文明之约。9月13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以“文明共聚 开创未来”为主题,设置主论坛与四场平行论坛,众多文艺界学者名人在论坛上进行热烈的思想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共谋未来发展。

在“场景焕新——文化消费新趋势与新机遇”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起剖析了文化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并探讨其中蕴藏的新机遇。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表示,观众走进电影院不再只看一部电影,电影产业的边界已经突破了制片+发行+放映的传统链条,我们服务的观众已经转变为追求沉浸、互动、圈层认同的数字原住民,传统的文化消费模式,尤其是影视消费正被一股强大的合力重塑焕新。

“面对新趋势,电影产业应该打破传统的行业边界,从靠单一票房变现转为构建可持续的消费生态。从短期流量的交易中跳出来,转向长期主义的生态运营。内容永远是王道,但内容已拓展成为IP孵化、跨媒介衍生、线下体验在内的全链条的价值开发。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激发新业态的创新引擎,用户也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参与到内容生产、传播扩散,乃至品牌共建的产销一体者。”周建东说。

在“数字赋能科技创新驱动文化新质生产力”论坛上,国内外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围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聚焦影视与科技深度融合,分享了前沿观点和经验。

美国视觉特效总监、曾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乔尔·海尼克在发言中肯定了AI作为讲故事者的伙伴作用,称其可以“去挑战我们以前没有挑战过的可能性。”他还谈到,人工智能要进一步发展,但是行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向观众展示他们从未见过的内容。

电视剧《三体》导演杨磊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坦言“AI确实会大量降低原来拍摄的难度。”比如,在《三体》拍摄过程中,团队就已经用到大量的虚拟拍摄,包括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也用过一些UE(虚拟引擎)的生成。在刚刚拍完的《太平年》中,团队也尝试用AI生成一些大场景画面。“AI确实是很好的一个工具。但业内人士要理性看待AI,最终用它反哺自己的内容创作。”杨磊说。

腾讯开悟平台负责人、王者荣耀AI应用拓展总监刘林谈到,AI技术进一步发展势不可挡,未来,随着空间智能的发展,AI技术还可能带来互动式的电影体验。

在“光影解码-文化传承的全球视野与本土表达”论坛上,一批文化艺术、学术领域的创作者一起探讨了文明传承这一重大命题。

四川大学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谈到,技术是骨,创意是魂,交流为桥,在文化全球化的传播中,既要保留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同时也要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纪录片制作人、导演李东珅认为,今天的媒体传播时代是非常垂类的时代,不要向任何一个观众领域去妥协,但可以给他们提供新的视角。深耕垂类市场,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是未来发展方向。

华特迪士尼(中国)国家地理品牌内容总监王雁表示,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既要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也要让世界的观众听得懂中国故事。比如国家地理频道一直坚持做探险、环保、教育等主题的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体会到中国对世界的关爱,以及对地球、人类的承诺。

在“生态重塑-影视产业的发展与挑战”论坛上,与会嘉宾从内容生产、政策环境、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文化创意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新的创作环境下共同建设全球影视文化行业新生态,如何进一步创新转型、建圈强链、协同发展,推动打造更多全球超级文化IP,为产业繁荣注入新动力。

影视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会理事谭飞认为,内容创作端要正视消费者心态,根据当下社会发展阶段,读懂年轻人的真实需求。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表示,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影视行业发展,目的是为了让市场回归内容为本,以观众为中心。行业要不断创新,稳扎稳打,赢得未来。(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