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睡前第一大忌,非它莫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18:31 1

摘要:她翻了个白眼,无奈地说:「 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最开始只是他又爽约回家晚了,结果我们越吵旧账翻出得越多,从十点半吵到一点多……我整宿都没睡好,现在连咖啡都提不起劲喝。」

一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早晨,我姗姗来迟的编辑部同事,对着我振臂高呼并随手投喂了一个选题——

「 家人们,谁懂啊?伴侣吵架第一大忌:千万不要在睡前吵架!」

我抬头一看,此刻的她,正因昨晚和伴侣大吵一架且难以入睡,所以顶着个肿眼泡满脸憔悴地走进办公室。

看着她狼狈的样子,我忍不住好奇:

「 昨晚到底因为啥?」

她翻了个白眼,无奈地说:「 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最开始只是他又爽约回家晚了,结果我们越吵旧账翻出得越多,从十点半吵到一点多……我整宿都没睡好,现在连咖啡都提不起劲喝。」

这一幕,让我想到,无论情侣、夫妻还是室友,睡前的争吵几乎是所有关系中最容易埋下后遗症的“陷阱”。所以,今天我们就从她的经历出发,聊聊为什么睡前吵架这么伤人,又该怎么避免。

图片来源:《婚姻故事》

首先,睡前真的真的真的

很容易吵架!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会这样?上了一天班到家,大脑和身体都处在了疲惫状态,一打开门却看到家里变得“脏乱差”,瞬间气不打一处来,火气十足地就想找对象干一架,质问ta到底怎么弄的。

结果 ta 也脾气变得暴躁,两个人好像都丧失了“理智对话”的能力,你一句我一句的,谁也不肯让谁。

而这其实跟“大脑中的理智功能”有关。尤其在上了一天班后,由于大量调用了认知资源去做各种决策和事务处理,夜晚时,前额叶皮层的抑制功能下降,理智更难以控制情绪,人们的冲动性明显增加[1][2]。

也就是说,一天的消耗让前额叶对冲动的调控能力下降,那些在白天还能被理智压下去的小情绪,到了晚上更容易直接化为冲突。

不过,夜晚容易吵架并不仅仅是因为理智功能下降。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情绪在白天的累积。

一项心理学的追踪研究发现,白天遇到的那些工作和家庭里的小冲突,其实不会自己消失,而是会一点点累积起来[3]。情绪就像账单一样,到了晚上总要集中“结算”。所以哪怕只是厨房的碗没洗、地上多了点灰尘,都可能被点燃成一场吵架。

还有研究把这条路径描绘得更清楚:白天的工作负荷越重,人们在下班后的情绪状态就越紧绷,伴侣也能明显感觉到对方变得不耐烦、冷漠甚至带着火气[4]。

换句话说,很多夜晚的争执并不是单纯因为眼前的小事,而是整天没被消化的压力,终于在亲密关系里找到了出口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夜晚的矛盾常常带有“溢出效应”——它不仅在于某一个家务或某一句话,更是在于白天所有被压下去的不满都因此冒了出来。

图片来源:《花束般的恋爱》

很多人以为晚上是休息、情绪平稳的时间,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的身体在夜间会经历一系列生理节律的变化,而这些波动往往让人更难保持冷静。

比如,褪黑素水平在夜晚逐渐升高,带来困倦和昏沉。听上去像是放松,但实际上,它也会让注意力和耐受度下降,人更容易被小事激怒[5]。与此同时,皮质醇水平则会在深夜逼近低谷[6]——这意味着我们的情绪调节力正处于最弱的时段,直到清晨才会随着皮质醇骤升而恢复一些平衡。

双重叠加下,越是临近入睡,我们越是容易丧失“好好说话”的能力,大概率会轻易说出伤人的话语,吵架也变得一触即发。

总的来说,睡前的我们,本身就处在理智更弱、情绪更满、身体更不耐烦的状态。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任何一点摩擦都可能被放大成一场激烈的争吵。这也使得夜晚成了亲密关系里的“高危时段”,一不小心,我们就很容易把白天的疲惫和压力,一股脑倾泻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图片来源:《忘了我记得》

「 为什么」睡前吵架

杀伤力很强?

1. 很难当晚就和好,带着负面情绪也难以入睡,尤其对于高敏感和焦虑型依恋群体

睡前的争吵,往往伴随着一些“错位体验”。一方可能只是想冷静,于是拿起手机刷视频、回几条消息,但在另一方眼里,这却成了冷漠和忽视。

误解叠加着委屈,情绪雪球越滚越大,明明身体已经很疲惫了,但心却怎么都平静不下来。感到被忽视的那方可能会提出让对方放下手机,目的其实是想要获得对方的关注,但得到的回应可能往往是,确实放下手机了,也拒绝继续沟通了。

于是,感到被忽视的那方会躺在床上反复回想刚才的场景,甚至预设更糟糕的后果,结果就是越想越气、越气越睡不着。而伴侣冲突不仅会显著延长入睡时间,还会削弱深度睡眠,并在次日带来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7]。

图片来源:《婚姻故事》

这种失眠的情况,在某些人群中会更明显。比如高敏感人群,哪怕已经钻进被窝,心里还是会一遍遍回放争吵的细节:“ta说那句话时皱了眉,是不是其实很不耐烦?” 这种过度捕捉和放大的倾向,让ta们很难在夜里放下心绪。

习惯用焦虑型沟通来维系关系的人,则会因为得不到回应的不安,更容易被对关系的未来不确定性困住:“要是现在就这样睡下去,明天是不是会更僵?会不会彻底冷战下去?”然后彻夜难眠。

换句话说,夜晚的冲突往往让人既睡不好觉,也无法好好恢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你/你的伴侣是容易敏感的焦虑型依恋吗?想知道的话来测测看吧~

购买自评版,测自己的依恋类型

购买他评版,测伴侣的依恋类型

2. 如果一方睡着了,另一方就更气了!心理会觉得非常不平衡:你竟然还能睡着?!矛盾升级

最让人生气的一种情况可能就是“我还在气呢,你居然睡着了?!”

在亲密关系中,不对称的“停战”方式往往最容易滋生新的问题。

醒着的一方会觉得情绪被搁置、问题被悬而未决,甚至会产生“是不是只有我在乎”的自我怀疑;而睡着的一方,其实也并非真的释怀,只是被生理上的疲惫击垮,第二天醒来往往还残留着情绪。

研究也显示,如果伴侣冲突中断且缺乏良好的调节方式(比如一方睡着了,或选择冷战、回避),那么这种“中断”并不会自发修复关系,而会对随后家庭互动和情绪恢复产生负面影响[8]。

这意味着,夜晚的“睡着/没睡着”差异,不仅没有让争吵画上句号,反而让它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到明天。

图片来源:《大小谎言》

3. 容易失控口不择言,说出伤害对方、破坏关系、口是心非的话

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讨论的那样,深夜的争吵受制于理智更弱、情绪更满、身体更不耐烦的状态,很容易就会脱口而出伤人的话语。

比如:

本来想表达“我希望你能多在乎我”,

却脱口而出——“你从来没在乎过我”;

本来想说“我今天真的很累”,

结果说成了——“你根本就不懂我”;

甚至有时,说很多关于过去的话是为了寻求理解和被看见——却成了讽刺、否定和翻旧账。

这些言语在当下可能只是情绪的宣泄,但落在伴侣耳中,却像是重重一击。

研究发现,伴侣间的批评、指责和讽刺等负性沟通方式,会显著降低关系满意度,甚至是未来关系破裂的重要预测因子。

更麻烦的是,这类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口,就很难完全收回。哪怕事后有道歉和解释,裂痕依旧会残留在关于这段关系的回忆里。

图片来源:《婚姻故事》

4. 陷入一种「一到晚上就ptsd」的应激中,无法展开deeptalk,关系变得疏离

当睡前争吵成了习惯,很多伴侣都会逐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到晚上,心里就不受控制地开始紧绷:“等下会不会又要吵架?”

甚至有时候一句再普通不过的“你今天加班很晚啊”,都可能被对方敏感地解读为挑衅或埋怨。久而久之,夜晚就像蒙上了一层阴影。明明是最该亲密的时段,却变成了彼此防御、彼此提防的时刻。

心理学上,这其实很接近“创伤性条件反应”的机制:当某个情境反复和负面经历绑定,大脑就会提前进入应激状态。结果是,还没开口,心里就已经拉起了“心理战”,甚至主动回避深入对话。

于是,伴侣间的沟通逐渐退化为表层的事务交流:“明天几点出门?”“记得买牛奶。”真正重要的心事——委屈、渴望、担忧——却都被搁置在心底。时间久了,两个人表面看似平静,没有大吵大闹,但内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像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图片来源:《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

针对夜晚的冲突,

及时性的冷处理是很必要的

说了这么多,考虑到夜晚往往是冲突最容易升级的时段,当争执发生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让我们火冒三丈、争论不休的,并不是真的哪一方对或错,而是彼此心里涌动的各种情绪。你可能因为一天的疲惫、委屈和不安全感,而在夜晚突然放大情绪;而对方同样带着自己的焦虑、防御和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可以尝试去承接对方的情绪,而不是急着辩论谁对谁错。

比如,当你感受到对方的紧张或不安时,可以说:“我听到你很累,也有些委屈。”对方则可以回应:“我能理解你今天也很不容易。”哪怕只是用短短几句话、一个眼神、或者轻轻点头,都会让彼此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

这种承接不是为了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给情绪一个出口,让彼此的防御感降低。先让情绪被看到、被接住,很多时候,夜晚的争执就会自然缓和,原本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不再那么尖锐。

换句话说,在夜晚,解决情绪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必要,也更关键。

图片来源:《老友记》

当然,如果情绪实在难以缓和,短暂的冷处理会更有效。

研究发现:在伴侣冲突中短暂暂停(哪怕只是5秒钟)可以显著降低攻击性和情绪激烈程度。这意味着,夜晚争吵时,如果给彼此几秒冷静时间,冲突升级的概率会大大降低[11]。

操作上很简单:吵到不可开交时,可以说“我先冷静一下,我们一会再聊”,然后深呼吸几次、去洗手或倒杯水,让自己暂时脱离对抗场景。这样,你不仅给自己一个缓冲,也给对方一个信号——情绪可以被看到,但争执不必继续升级。

最重要的是,与其在深夜对峙,不如暂时搁置,把沟通留到双方都冷静、精力充沛的时候。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听懂了夜晚冲突背后的情绪,接住彼此的感受,争论就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伤害关系的导火索。

Ps. 读到这里,既然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夜晚吵架百害而无一利,最优选当然就是——尽量别在夜晚吵架啦!

今日互动

你还觉得什么情况下和另一半吵架,

杀伤力最强?

References:

[1]Grillon, C., Quispe-Escudero, D., Mathur, A., & Ernst, M. (2015). Mental fatigue impairs emotion regulation. Emotion (Washington, D.C.), 15(3), 383–389.

[2]Cameron, D., & Webb, T. (2013). Self-regulatory fatigue. In Encyclopedia of Behavioral Medicine(pp. 1760-1762). Springer, New York, NY.

[3]French, K. A., & Allen, T. D. (2020). Episodic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train: A dynamic perspective.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5(8), 863–888.

[4]Ilies, R., Schwind, K. M., Wagner, D. T., Johnson, M. D., DeRue, D. S., & Ilgen, D. R. (2007). When can employees have a family life? The effects of daily workload and affect o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ocial behaviors at home.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2(5), 1368–1379.

[5]Lui, M. F. G., Chow, H. K. D., Wong, W. M. K., & Tsang, W. N. W. (2018). Melatonin Affects Postural Control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While Dual Tasking: A Randomized Observation Study. 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1–6.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6]Scheer, F. A., Hu, K., Evoniuk, H., Kelly, E. E., Malhotra, A., Hilton, M. F., & Shea, S. A. (2010). Impact of the human circadian system, exercise,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47), 20541-20546.

[7]El-Sheikh, M., Kelly, R. J., Koss, K. J., & Rauer, A. J. (2015). 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conflict and couples' sleep.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 JFP :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Family Psychology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Division 43), 29(3), 349–359.

[8]Low, R. S. T., Overall, N. C., Cross, E. J., & Henderson, A. M. E. (2019). Emotion regul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spillover on subsequent family functioning. Emotion (Washington, D.C.), 19(7), 1162–1182.

[9]Fincham, F. D., & Beach, S. R. (1999). Conflict in marriage: Implications for working with couple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0(1), 47-77.

[10]Gottman, J. M., & Levenson, R. W. (1992). Marital processes predictive of later dissolution: behavior, physiology, and healt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2), 221.

[11]McCurry, A. G., May, R. C., & Donaldson, D. I. (2024). Both partners’ negative emotion drives aggression during couples’ conflict. 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 2,73.

本文关键词:睡前吵架、冷处理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纯纯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包括:即时咨询、心理教练、心理咨询等

点亮 红心,先去睡觉!

来源:知我心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