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省怀远县丁集村有一个四季常青、瓜菜飘香的绿色农场;这里是鱼跃虾腾、碧波光粼粼淝畔鱼蟹养殖场;这里是鸡鸣鸭唱鹅吟的家禽散养基地;这里是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部……
作者:施福明(安徽)
安徽省怀远县丁集村有一个四季常青、瓜菜飘香的绿色农场;这里是鱼跃虾腾、碧波光粼粼淝畔鱼蟹养殖场;这里是鸡鸣鸭唱鹅吟的家禽散养基地;这里是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部……
目睹这生机勃勃的农场、渔场、养禽场和现代化的电子商务部,谁能想到这竟是位拄着双拐的重度肢残人创办的企业呢?他,就是怀远县淝南镇丁集村农民吴志甫。
1967年,丁集村吴老汉家的茅屋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妻子连续生了两个千金,第三胎添个“带把的”,吴老汉喜上眉梢,恭请教书先生给儿子起个吉祥的名字“吴志甫”。“吴”为姓,“志”表达“志向高远”,“甫”意为田野里长得壮健的新苗。吴老汉希冀儿子吴志甫成为吴家栋梁之才。然而,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击碎了吴家人的希望,吴志甫成了离不开双拐的重度残疾儿。
身残志不残。吴志甫以顽强的毅力与生命抗争,靠双拐支撑,他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一年,1989年从燕集中学没毕业,他就因为身体原因便流浪下学,自食其力,去泛舟商海,他在家乡学着摆起水果瓜子摊、也开过杂货店,还当过小老板,但收入甚微,这时候有人看不起他,觉得他一个残疾人没有用,他感觉很羞辱,一不做二不休一,是就对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交代,说你们看好老母亲,我外出创业去,其实他白天晚上自己制作一个爬爬车拉上他最简单的行头,含着泪默默地到外面乞讨要饭一个人到处闯荡,有时候沿街要饭,人家不乐意给,R就走上前说一些好话,有的生意人正在忙,他就很有眼势地上前帮忙,词会遇到恶人,把他打一顿,又翻进他的身钱财,一次,他遇到浙江的一个老板好人,伸手就给了他100元,又告诉他说:老弟,我说你要饭也不是长久之计,你要回家做“政策”生意,不要做“差价”生意,只有听我的多年经商经验,才会有大出路!他感觉很温暖,就匆匆回乡创业。他跑过淝南到蚌埠的客运班车、开过志甫网吧。因他诚信经商,利义兼顾。薄利多销,打造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吴志甫干啥像啥,干啥成啥。春来冬去,经过二十四个寒暑拼打,2014年吴志甫已积累资金几百万元,并在怀远县城安了家。
半生乞丐又半生拼打,他腰千百万这完全不是梦,这对能打能蹦的他来说,或许不值一提。这对依靠双拐挪动、年龄四十有七的重度肢残人吴志甫来说,不知花费健康人多少倍心血和汗水。亲朋好心相劝:“志甫啊,你快到知天命之年,歇歇脚享享福吧!”享福,吴志甫不是没有想过,他觉得人活着,就要不断拼搏。拼搏就要选好目标。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他果断关停转让了网吧,就想做点大事情,回报家乡父老,于2014年底他在家乡淝南镇流转土地200亩,办起“怀远县淝南乡淝河畔甫达农场”觉醒吧,老少爷们的农产品销售出去。
他办农场,要有人种许多地,他要走的每一步都谈何容易,但社会上呢,无论哪个朋友曾经帮助过他,他都把它记在日记本上,等发达时再好好感谢他恩情。吴志甫心里明白,自己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只能从事管理,无法下田劳动。要办好农场,不能靠自己单打独斗。经过一番思考,他把农场分成10个股份,自己出资占6份,亲友出人管理折合4份。100亩滨河高地建钢筋塑料大棚,种植市场畅销的蔬菜瓜果;100亩河滩低洼地,雇铲运机改造成精养鱼塘,养殖螃蟹、龙虾及草鱼等家鱼。他对大棚瓜果蔬菜实行“统一播种,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统一结算”;鱼蟹塘实行“统一投放鱼蟹苗种,分户经营管理,统一捕捞,统一销售,统一结算”。明确双方权责利,鼓励承包者精心管理,多劳多得。
200亩大棚和鱼塘,百万元资金,看起来的确不少,可是这挖鱼塘、建大棚,买种苗、买农机、买蔬菜种子肥料、买鱼蟹苗种饲料、支付土地承包费、支付人员劳动工资等,大把大把的票子不停朝外掏,吴志甫很快捉襟见肘,口袋空空闹了钱荒。当吴志甫的甫达农场资金短缺发不出员工工资、还不清客户钱款时,讽言冷语扑面而来:“不知自己几斤几两,还想当农场老板呢!”“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农场生存不了几天!”面对重重困难,亲友们也为他捏把汗,心里琢磨:“吴志甫是个重度残疾人,200亩地的农场,他能行吗?”“我怎么不行,虽说靠双拐支撑,行走艰难,我意志坚定,方向正确。好腿好脚能办到的,俺吴志甫也能办得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15年,怀远县残联领导得知吴志甫办农场遇到困难后,立即登门鼓励他坚定信念,巩固农场开办成果,为其申报了残疾人安置就业基金3万元,解决其发放农场员工工资的燃眉之急。2016年和2017年,县残联又分别为吴志甫申报其残疾人创业基金4万和5万元,帮助其渡过创业期间缺少流动资金的困难。县残联理事长李勇、副理事长沈信明,还来到淝河岸边的甫达农场,帮助吴志甫总结农场管理经验,完善管理措施,鼓励他瞄准行情,因地制宜,扩大大棚市场紧俏的西红柿、西瓜栽种面积。办好甫达家庭农场,争当残疾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吴志甫的200亩家庭农场,地处交通闭塞、远离村庄的淝河岸边,既无进出道路,又无供电动力。抽水浇地、鱼塘换水无电,运销蔬菜、水产品无路,吴志甫想办好农场,可谓困难重重。要想富,多修路;电力通,农场兴。修路和架杆拉电,成为制约吴志甫农场发展的瓶颈。县残联理事长李勇,主动与县交通、供电部门联系,介绍残疾人吴志甫创业的愿望,请求对他的达甫农场给与帮助。县交通局闻讯后,把修路支持残疾人创业,列入议事日程,拨出专款27万元,为吴志甫的甫达农场修筑了长1000米的砂石公路,并建起一座桥梁。怀远供电公司安排淝南镇双沟供电所,出动十多名施工队员,奋战三天,架起1000米供电线路,并为吴志甫安装了专用变压器,确保了农场安全可靠供电。
在县残联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吴志甫的甫达农场越办越兴旺。今年,40亩西红柿,一季收入60余万元,亩均1.5万元;20亩8424西瓜,一季收入12万元,亩均6000元。芹菜等蔬菜,亩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
小试牛刀,吴志甫看到了农业和农场的巨大潜力,更加坚定了立足农村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他又承租农场旁20亩林地,在树林下散养1000只市场紧俏的隔年老母鸡。老母鸡投放市场后,每公斤80元的价格吸引力,让他把目光扩展到家禽二是开发生态家禽养殖业。经过市场考察调研,他又注册成立了怀远县甫利副食品有限公司,在沿北淝河的古城、淝河、淝南三乡镇,采取公司加基地的合作经营的方式,建起4处河滩林地生态家禽散养基地。吴志甫的公司实行统一提供鸡苗、鸭苗、鹅苗,统一提供配方饲料,统一提供防疫,统一收购和销售商品家禽的办法,公司与基地养殖户利益共享,共同致富。基地建立运营两年以来,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家禽养殖生产的发展。2016年,4处家禽散养殖基地鸡鸭鹅养殖量达12000余只,纯收入120余万元。按照公司与基地农户1:9的利益分配协议,吴志甫食品有限公司收入12万元,基地养殖户收入108万元。
吴志甫办甫达农场、副食品有限公司,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蔬菜、鲜鱼、家禽等农副产品,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同时也解决了农村部分富裕劳力的出路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常年在达甫农场和副食品公司从事生产经营的固定工35人,季节工60余人,他们每年劳务收入就达70余万元。
2017年,吴志甫又申请了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业务,招聘38名大学生新管理员工,将甫达农场和副食品有限公司的各类产品,从线下卖到线上。利用电商这块网络平台,提高麾下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甫达农场和副食品公司的各项业务,他的设想是,帮助更多的父老乡亲实现更大的梦想,今年他种植的500亩大蒜长势良好,预计通过他的深加工成为大蒜油和大蒜素系列农出口创汇会有个更好的前景好收成。为社会提供更多绿色生态农副产品,他最近又规划一个二十七亩生态农业园,他将以实际行动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实现自己的帮助父老乡亲绿色发展大梦!
编辑:李家文/夏天
来源:青烟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