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壮美,农耕资源丰富,本应是乡村旅居的热门目的地。然而现实中,部分乡村旅居项目主题缺乏特色,老屋闲置严重,“新村民”入驻热情不高,本地旅居企业竞争力欠佳,专业人才匮乏,宣传力度不足,这些问题如同枷锁,严重制约着“旅居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壮美,农耕资源丰富,本应是乡村旅居的热门目的地。然而现实中,部分乡村旅居项目主题缺乏特色,老屋闲置严重,“新村民”入驻热情不高,本地旅居企业竞争力欠佳,专业人才匮乏,宣传力度不足,这些问题如同枷锁,严重制约着“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品牌的打造以及乡村旅居产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红河州政协委员陶咏梅在红河州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题为《关于打造“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乡村旅居IP的建议》的提案。
陶咏梅建议,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精准定位乡村旅居主题。文旅部门可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各个乡村,对哈尼梯田文化、彝族民俗风情等独特元素进行细致梳理,建立详尽的资源清单。依据不同乡村的资源特色,结合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乡村旅居主题,指导各乡村打造具有鲜明个性与独特吸引力的旅居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如何盘活闲置老屋,吸引“新村民”入驻,陶咏梅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可以搭建闲置老屋信息库,并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发布。财政和税务部门可联合出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新村民”的入驻成本。乡镇政府可以在有条件的乡村,规划建设“新村民”创业社区,完善网络通信、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如何壮大本地旅居企业,建议工信和农业农村部门筛选出有潜力的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培育乡村旅居龙头企业。商务和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小型经营主体开展合作,整合乡村旅居产业链,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教育部门联合高校和培训机构,开设乡村旅游规划、民宿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同时,推动院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人社部门可以开展短期培训和技能竞赛,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投身红河州乡村旅居产业。
在宣传推广上,建议文旅部门整合乡村旅居资源,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册、视频短片等资料,借助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线上平台,以及旅游展会、推介会等线下渠道,进行广泛传播。通过举办“红河乡村旅居文化节”“民族特色民宿体验季”等主题活动,邀请媒体记者、旅游达人参与,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提升红河乡村旅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打响“红河乡村旅居”品牌。
编辑:和士勇
二审:张居正
终审:丁观有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