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女子称贷款100多万 中介收31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18:20 1

摘要:近日,杭州王女士通过中介贷款100万元却被收取31万元服务费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更让人震惊的是,中介公司“融汇科技”在事发后注销,相关负责人失联,而另一家公司“融助银科技”疑似为原班人马重组而成。这一事件揭开了AB贷市场长期存在的灰色操作和监管漏洞,也引发了公众

近日,杭州王女士通过中介贷款100万元却被收取31万元服务费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更让人震惊的是,中介公司“融汇科技”在事发后注销,相关负责人失联,而另一家公司“融助银科技”疑似为原班人马重组而成。这一事件揭开了AB贷市场长期存在的灰色操作和监管漏洞,也引发了公众对民间金融中介乱象的深度反思。

据王女士介绍,去年因孩子患病急需用钱,她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了杭州融汇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进行贷款。对方承诺可以帮其办理100万元贷款,但最终到账金额远低于预期,同时被收取高达31万元的服务费。该费用被解释为“服务费2%”,但显然与实际金额不符。

更为蹊跷的是,贷款并非以王女士本人名义申请,而是通过朋友的名义操作,中介称其征信存在问题。这种“A名义贷款、B使用资金”的操作模式,正是所谓“AB贷”的典型特征。

随着事件发酵,记者调查发现,杭州融汇科技已于2024年9月注销,原办公地点已无人办公。而另一家名为“杭州融助银科技”的公司被指为融汇科技的“换壳重生”。据前员工透露,融助银挖走了融汇的大部分员工,包括原法人谢某和高管张某,两家公司人员高度重合。

尽管融助银负责人张老板否认两家公司存在关联,称只是“正常团队重组”,但社保记录、员工跳槽路径以及内部资料泄露等证据,使这一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所谓“AB贷”,即由信用良好的A作为名义借款人,实际资金由B使用,中介往往从中收取高额服务费甚至操控整个贷款流程。这一做法在民间金融中介市场较为常见,尤其在借款人征信不良或贷款额度受限时被频繁使用。

AB贷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涉及伪造资料、隐瞒借款用途、非法转贷等行为,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或非法经营。本案中,王女士是否知情、是否被误导、合同条款是否明确等问题,将成为判断法律责任的关键。

王女士表示,自己是因急需用钱才被迫接受高额服务费,且中介曾承诺可退部分费用。但公司注销后,维权之路困难重重。与此同时,张老板则反指王女士挪用公款、多次操作AB贷用于投资,试图转移舆论焦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参与事件的自媒体博主被谢老板质疑为“退费公司”,利用此类事件博取流量牟利,进一步加剧了事件复杂性。

许多中介公司打着“金融信息服务”旗号,实则游走于法律边缘,缺乏有效监管。高额服务费常以“咨询费”、“服务费”等形式掩盖,合同条款模糊,维权难度大。借助他人征信进行贷款,不仅损害他人信用,也增加金融系统风险。

专家指出,AB贷等灰色操作屡禁不止,根源在于正规金融渠道对部分人群的覆盖不足,以及民间资本的逐利驱动。对此,应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完善征信系统监管,并对金融中介行业进行规范化整治。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借款人在金融中介灰色地带挣扎的缩影。她提醒广大民众:在办理贷款时,务必要看清合同条款,保留相关证据,警惕所谓“快速放款”“无征信限制”的诱惑。

目前,该事件已进入警方调查阶段,真相仍有待进一步披露。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在提醒我们——金融不是捷径,理性与审慎,才是保护自己最坚实的盾牌。

来源:故檐听雨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