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是杨家将的一生之敌 抢皇位 睡权臣 虐宋朝 后被黑成“反派”数千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18:27 1

摘要:953年,辽国宰相萧思温家里生了个女儿,取名燕燕,萧思温是什么人?辽朝开国功臣的后代,手握重权的北府宰相。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提起杨家将,想到的是满门忠烈血战沙场,还是那个阴狠毒辣的萧太后?

那个在戏台上被万人唾骂的女魔头,真实身份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

她把大宋打得找不着北,还让皇帝给她年年上贡。

——《壹》——

953年,辽国宰相萧思温家里生了个女儿,取名燕燕,萧思温是什么人?辽朝开国功臣的后代,手握重权的北府宰相。

他女儿们个个都要嫁给王子。

这就是辽国的游戏规则,王族只能跟后族通婚,耶律家的男人,必须娶萧家的女人,小燕燕从小就不一样,有一次,萧思温让三个女儿打扫房间。

大女儿草草了事,二女儿应付差事。

只有燕燕一个人,把每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萧思温看在眼里,心中暗喜:"此女必成大事!"这句话,后来成了预言。

969年,16岁的萧燕燕被辽景宗相中,册立为皇后。

从贵妃到皇后,她只用了几个月,这速度,连宫里的老太监都看傻了眼,新皇后有多厉害?辽景宗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床上不能理事。

大事小事,全让老婆拿主意。

到了976年,辽景宗干脆下了道圣旨:皇后说话算数,跟朕说话一样好使,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萧皇后决之,辽景宗拱手于床榻而已。"

一个20多岁的女人,掌控了整个辽国,这还只是开始。

982年,辽景宗驾崩,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就是后来的辽圣宗,29岁的萧燕燕,正式成为承天皇太后,孤儿寡母,面对的是什么局面?

内有王公贵族蠢蠢欲动,外有大宋虎视眈眈。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母子俩都是死路一条,萧太后怎么办?她选择了最危险的路,把所有权力抓在自己手里。

萧太后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内部。

她把侄女嫁给耶律斜轸,封他为北院枢密使,这一招叫联姻绑架,耶律斜轸想造反?先问问自己老婆答不答应。

她重用汉人韩德让,让他管理禁军。

禁军在谁手里,皇位就在谁手里,韩德让要想活命,就必须死保萧太后母子,她派耶律休哥镇守南京(今北京),专门防备宋军。

这个人有多狠?宋朝边境的小孩哭闹,大人就说:"别哭了,耶律休哥来了!"

——《贰》——

三步棋走完,内部稳了,但是大宋不答应,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觉得机会来了,辽国主少母寡,正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时机。

他调集20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辽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熙北伐",东路军曹彬攻幽州,中路军田重进出飞狐,西路军潘美、杨业出雁门,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声势浩大。

开始确实很顺利,宋军连克涿州、固安、新城,辽军节节败退。

就连杨业这个从北汉投降过来的降将,都在雁门关打了个大胜仗,宋太宗高兴坏了,以为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得,他想多了。

萧太后听到消息,没有慌乱,而是立即做出决断:御驾亲征。

一个29岁的女人,带着12岁的儿子,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这份胆识,多少男人都比不了,她的战略很简单:集中优势兵力,先破一路,再逐个击破。

岐沟关一战,耶律休哥把曹彬的十万主力打得落花流水。

宋军尸横遍野,曹彬连夜骑马逃命,东路军一垮,中路军和西路军立马陷入被动,杨业就是在这个时候完蛋的。

宋军全线撤退,西路军负责护送四州百姓南迁。

杨业提出一个周密的撤退计划:佯攻应州,吸引辽军注意,让百姓从石碣谷安全撤退,但是监军王侁不同意,他觉得杨业这是贪生怕死,甚至怀疑他要叛变。

"你号称杨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就跑,是不是想投靠辽国?"

杨业被逼急了:"既然你们说我贪生怕死,那我就死给你们看!"他跟潘美约定,在陈家谷设伏接应,然后孤军出击,直扑朔州,结果呢?

王侁以为杨业已经获胜,想去抢功劳,提前撤走了伏兵。

杨业孤军作战,最后力尽被俘,在辽军大营里,杨业绝食三天而死,萧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下令厚葬杨业,她是真的欣赏这个对手。

一场雍熙北伐,宋军损失15万人。

从此,宋朝再也不敢主动北伐,完全转入防守,萧太后用事实证明了一点:别看我是个女人,打仗我比男人还狠。

——《叁》——

收拾完宋军,萧太后没有满足,她要的不是一城一地,而是让大宋彻底服软,1004年,她再次御驾亲征,这次目标直指宋朝都城开封。

20万辽军兵分几路,深入宋境数百里。

沿途城池望风而降,宋军不敢与之争锋,宋真宗吓坏了,准备迁都南逃,还是宰相寇准死活不同意,逼着皇帝御驾亲征。

两军在澶州对峙,这时候出了个意外。

辽军主将萧挞凛在澶州城下侦察地形,被宋军发现,城上守军用床弩射击,一箭正中萧挞凛额头,当场毙命,主将一死,辽军士气大受打击。

但萧太后没有慌,她很清楚,辽军孤军深入,时间拖得越长越危险。

现在宋军已经开始从四面八方合围,再不走就走不了了,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占领开封,她要的是什么?逼宋朝签城下之盟。

萧太后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主动向宋朝提出和谈。

宋真宗求之不得,立即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谈判过程很有意思,曹利用一上来就说:"我们皇上最多给你们10万岁币。"

萧太后笑了:"少了,银10万两,绢20万匹,一文钱都不能少。"

曹利用咬咬牙:"那政治地位怎么安排?""很简单,我们是兄弟之邦,我儿子年纪小,你们皇帝当哥哥。"就这样,1005年1月,澶渊之盟签订。

这一纸协议,维持了116年的和平。

后来有人算过账:宋朝一年的岁币,还不到养兵费用的百分之一,用这点钱换来百年和平,简直太值了,但问题是,这对大宋的面子是个巨大打击。

从汉朝开始,中原王朝就以天朝上国自居,四方蛮夷都要朝贡。

现在倒好,大宋反过来要给辽国上贡,还得管人家皇帝叫哥哥,宋真宗签完约就后悔了,大臣王钦若更是直接开喷:"这就是春秋里说的城下之盟,丢人现眼!"

但萧太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边境平静了100多年,两国使节来往频繁,边境贸易兴盛,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这就是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

政客要面子,政治家要里子,萧太后显然是后者。

——《肆》——

萧太后最大的"黑料",是她和韩德让的关系,史书记载得很清楚:萧太后确实跟韩德让有一腿,按照宋朝使节的记录,萧太后年轻时本来要嫁给韩德让,结果被选为妃子。

成为太后后,她毒死了韩德让的原配妻子,然后跟他重修旧好。

988年,萧太后破天荒地在韩德让的帐中宴请群臣,这在辽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1004年澶渊班师后,萧太后正式赐韩德让姓耶律,封晋国王。

一个汉人,居然能姓耶律,这在辽国是前所未有的荣耀。

1009年萧太后去世后,辽圣宗甚至认韩德让为"皇兄",一个臣子能有这种地位,只有一个解释,他确实是太后的男人。

按今天的眼光看,一个寡妇找个男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在当时,这确实够劲爆,宋朝君臣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辽国要完蛋了,结果呢?人家母子情深,君臣同心,反而把大宋收拾得服服帖帖。

真正让萧太后背上千年骂名的,不是她的私生活,而是后来的文学作品。

北宋中期,坊间就开始流传杨家将的故事,小说家给她安了各种罪名:阴险毒辣、杀人如麻、最后兵败自杀,反正怎么丑化怎么来。

这些故事通过戏曲、评书传播开来,深入人心,影响了几百年。

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对萧太后的认知,都来自这些虚构的故事,真实的萧太后是什么样的?她临朝称制27年,把辽朝从内忧外患推向了历史巅峰。

她重用人才不论出身,韩德让是汉人。

耶律休哥是契丹人,耶律斜轸是皇族,只要有能力就敢用,她善于外交,澶渊之盟不仅给辽朝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为宋辽两国人民带来了百年和平。

她尊重对手,杨业被俘后,她下令厚葬这位宋朝名将。

这样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却被文学作品黑化了一千年,萧太后不是什么女魔头,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性政治家。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男权社会中开辟了一片天地。

来源:水木史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