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坚信 “多吃水果,身体倍儿棒”。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宛如健康膳食金字塔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近期一股 “水果致癌” 的传言,如一阵妖风般席卷网络,不少文章甚至声称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名单中都有水果的身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辟谣!那些被传 “致癌” 的水果,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一直以来,人们都坚信 “多吃水果,身体倍儿棒”。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宛如健康膳食金字塔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近期一股 “水果致癌” 的传言,如一阵妖风般席卷网络,不少文章甚至声称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名单中都有水果的身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水果吃不够,健康红灯亮不停!
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开展一项跨度长达 27 年的研究,从 1990 年到 2017 年,研究人员对 195 个国家民众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展开地毯式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仅在 2017 年,就有 200 万人因水果摄入量不足而失去生命。
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专家指出,我国居民每日水果摄入量远未达到膳食标准。水果摄入不足,已然成为男性罹患癌症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在女性群体中更是高居榜首。中国疾控中心在《2013 年中国 25 岁及以上人群水果摄入不足的归因死亡分析》中也敲响警钟,预计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会因水果摄入不足降低 1.73 岁。
多吃水果对健康大有益处,它能像给心血管系统做一次全面保养,降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遗憾的是,我国人均水果摄入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数据显示,2002 年至 2012 年,我国居民每日水果摄入量仅 40.7 克,且这一数据还有持续下滑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水果并非多多益善。许多水果糖分和热量较高,过量食用,就像给身体安装了一台血糖波动制造机,不仅会导致血糖起伏不定,多余的热量还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甚至引发营养不良。
那么,究竟吃多少水果才合适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给出明确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200 - 350 克新鲜水果,且不能用果汁替代,这里的重量指实际吃进肚里的部分。
三种 “致癌” 水果,真相竟是……
既然水果对健康如此重要,为何还会有 “水果致癌” 的说法呢?下面就来揭开这三种被传致癌水果的神秘面纱。
催熟香蕉 “致癌”?大错特错!
有人传言,现在的香蕉都是用甲醛催熟的,而甲醛是有毒物质,于是香蕉致癌的谣言不胫而走。实际上,为避免香蕉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商家通常会采摘生香蕉,等到销售时再进行催熟。但催熟香蕉的并非甲醛,而是乙烯利。乙烯利就像植物生长的小助手,是一种安全且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打蜡苹果 “有毒”?冤枉啊!
此前,一位博主发布的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视频中,博主从苹果表面刮出一层蜡。这让很多人担心,长期食用打蜡苹果会危害健康,甚至致癌。其实,大部分苹果表面的蜡是天然果蜡,它就像给苹果穿上了一层防护衣,既能防止病虫害侵袭,又能延长苹果的保鲜期。给苹果打蜡是国际通行做法,日本约 70% 的苹果在采摘后会打蜡,美国超 90% 的柑橘类水果也会进行打蜡处理。
不过,部分不良商家可能会用工业蜡代替天然果蜡。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用指甲轻轻刮苹果表皮,如果刮下的是粉末状碎屑,那就是天然果蜡;要是成片掉落,就可能是工业蜡。若还是不放心,可将苹果放入 50℃的温水中浸泡 2 分钟,再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就能去除大部分蜡质。
冰冻水果 “致癌”?纯属谣言!
还有人说,冰冻水果会产生亚硝酸盐,食用后可能增加致癌风险。但亚硝酸盐是特定细菌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冷冻环境会让细菌像进入冬眠一样,活性大幅降低,根本无法大量产生亚硝酸盐,即便有,含量也微乎其微,远达不到危害健康的程度。
这些才是真正该警惕的 “致癌” 水果!
尽管大部分 “致癌水果” 的说法是谣言,但确实存在一些对健康有害的水果。
槟榔:口腔健康的 “头号杀手”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将槟榔列入致癌名单。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和多酚具有细胞毒性,长期咀嚼槟榔,就像用砂纸反复摩擦口腔和食道黏膜,会使其不断受损,大大增加患口腔癌、胃食道癌的风险。
霉变水果:藏在身边的 “致癌炸弹”
霉变水果堪称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们可能含有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 A 等致癌物。其中,黄曲霉素最为致命,它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只需摄入 1 毫克就可能致癌,超过 20 克甚至会危及生命,我国每年肝癌病例中,不少都与黄曲霉有关。
或许有人会想,把霉变部分切掉不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水果一旦霉变,真菌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迅速蔓延至整个果实,看似完好的部分也已被污染,因此,霉变水果应果断扔掉。
另外,鲜果切也是霉变水果的 “重灾区”。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会用霉变水果制作果切,将看似完好的部分出售。2022 年,某知名水果品牌就被曝光,门店制作果切时,使用的竟是放置 2 - 3 个月的烂水果。记者暗访时,店员毫不避讳地透露了这一行业乱象。所以,喜欢吃果切的朋友,购买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最好到门店挑选新鲜水果,看着店员现场制作。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抚资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