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古诗,春花春月,春色太轻盈,写尽春宵苦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5:44 2

摘要:在此之前,有人秉烛夜游,欢饮达旦,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好不逍遥快活。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古往今来,春风沉醉的夜晚有多么美好和宝贵,被苏轼这句诗一言道尽。

在此之前,有人秉烛夜游,欢饮达旦,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好不逍遥快活。

有人挑灯夜读,勤学苦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何其专注热爱。

但鲜有人能将千金一刻用在春夜良宵上,从而引发后人对珍惜春光与人生的哲学反思。

所谓春宵苦短,美好的春夜总是短暂。恰如人生苦短,最怕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待到失去后又追悔莫及。

苏轼不只告诉了我们春天夜晚的珍贵易逝,还道出了春宵美在哪里,到处弥漫着幽幽花香,随处可见朦胧月影,如梦似幻,惹人沉醉。

所以后人将“春宵一刻值千金”用在对新婚夫妇花好月圆夜的美好祝福上,不失为一种浪漫重构,如今也被广泛接受。

而古人对春宵的珍视,不只用在享乐读书,还体现在春夜值班,办公赏春两不误。

1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唐·杜甫《春宿左省》

注:金钥: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玉珂:马络头上的装饰物,此处指马铃声。

公元758春,杜甫在门下省值夜班,眼前是鸟语花香、星河明月,心中却是早朝政事、尽职尽责。

一年前,杜甫因从安禄山控制下的长安冒死投奔至凤翔,被大为感动的唐肃宗授为左拾遗,负责为皇帝查漏补缺、谏言献策。

自武则天开始,唐朝设立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隶属谏诤机构。因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两边恰似人的两腋,故命名为掖垣(yè yuán)。

这一日夜幕降临,门下省的宫墙下花影绰绰,一群归鸟迎着薄暮叽叽喳喳地飞回栖居的巢穴。

杜甫也伴着鸟语花香踏向值夜班的道路,只见夜空繁星点点,宫殿内外似有千门万户在闪动。皇宫高耸入云,就连朗朗明月也多情相傍,分外明亮。

夜深人静,杜甫愈发不敢入睡,对声音格外敏感。时而好像听到了开宫门的锁钥声,时而仿佛听到风里传来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明日早朝,他还要为皇上献上密封的奏章,唯恐错过时辰,多次向负责更漏的人员问询已是几更天。

此诗结构严谨,前两句写殿外夜景,后两句言值班心情。既有对春夜良辰的赞美,亦不乏对帝居高远的赞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写景大气开阔,颂圣巧妙含蓄。孔子曾言,“为政以德,其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夜皇宫星临月傍,众星拱月,皆来增光添彩,宫殿的巍峨清丽与皇帝的英明贤德,呼之欲出。

而作为臣子的杜甫,深夜未眠,殚精竭虑的是为圣上谏言献策。尽管左拾遗只是个从八品的微末小吏,甚至因上疏营救房琯之事他已被唐肃宗冷落。

但杜甫并不在意个人得失,在其位就要谋其职,哪怕龙颜不悦,也要做到无愧于心。他珍惜春夜值班的每时每刻,只因心里装满家国天下。

2

三月十四夜,西垣东北廊。

碧梧叶重叠,红药树低昂。

月砌漏幽影,风帘飘暗香。

禁中无宿客,谁伴紫微郎。

—唐·白居易《春夜宿直》

禁中: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代指皇宫。

乐天也曾任左拾遗,不过写下此诗时他已任中书舍人,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官居正五品上。

因为中书省乃唐朝中央最高权力机关,与帝星紫微星的地位对应,加之院内多植紫薇,又称紫薇省。所以,乐天自称为紫薇郎。

公元822年三月十四夜,乐天正在中书省值夜班。他独自漫步在宫殿西墙下的东北回廊下,静静享受一个人的寂寞与清欢。

碧绿的梧桐叶葳蕤茂盛,层层叠叠堆积枝头。鲜红的芍药也盛情绽放,随着春风错落起伏,摇曳生姿。

溶溶月色倾洒在台阶上留下绰约幽影,晚风拂过珠帘送来淡淡清香,一切美好而恬静。只是春夜深宫寂寥无人,唯有他独自值班,又有谁来陪伴他这个紫薇郎呢。

这种冷清孤寂之感,恰如乐天在接下来的紫薇花开时节所写,“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此时白居易已年过半百,经历了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天涯沦落,重返京都后依然难逃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对仕途已有倦怠之意。

这年七月,乐天自请到杭州任职。三月春夜的孤独惆怅,早就为这次离京埋下伏笔。春宵苦短,但更怕人生错付,他要为自己另寻出路。

3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韩愈在任中书舍人之前,曾在尚书省任考功郎中,从五品上,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

与乐天自称紫薇郎不同,韩愈自诩为仙郎,实际乃唐人对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的惯称。

这一夜他独自值宿禁中,院内桃花正灼灼绽放。在皎洁月色的照耀下,两树百叶桃花鲜艳欲燃,在窗外幽幽绿竹的掩映下,更显娇美玲珑。

或许她正是因为知晓侍史已经重回内庭,才在这里陪伴他这个孤独仙郎在春夜禁中值班吧,真是一朵解语花啊。

百叶桃,又称千叶桃,乃碧桃的一种。花瓣重重叠叠,盛放时极为鲜艳明媚。而此处韩愈以“双桃”自喻,因身兼任考功郎中和知制诰两职,内心颇为春风得意。

末句以仙郎自居,虽是遵循以往尚书省郎中的惯称,但加上“应知侍史归天上”的铺垫,一语双关,仙气飘飘,俨然天上仙官也。

仕途的青云直上,化为桃花的多情陪伴,让他这个一人值班的春天夜晚,少了杜甫的惶恐,不见乐天的孤寂,读来意气风发。

4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夜直》

但要说谁的春宵最春风得意,谁也比不上当时任翰林院学士的王安石,深受宋神宗器重。

王安石曾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但一直未被采用。直到宋神宗即位,被新帝赏识,他才能重返京都,大展宏图。

从进士及第到此刻内廷值宿,王安石为此等待了二十六载春秋,好不容易才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岂能不欢欣鼓舞。

夜深人静,香炉燃尽,漏壶声残,一切向春夜沉沉走去。袅袅东风犹带几分寒意,可王安石却难以入睡。

因为春色撩人,重重花影随着溶溶月光的移动,悄悄爬上庭院阑干,正是“春花春月,春色太轻盈”,人怎么舍得入睡。

显然,撩拨王安石难以入眠的不只有眼前良宵美景,还有内心的春风得意,对未来变法革新的信心满满和憧憬展望。

这种花影背后的心情,与苏轼“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截然相反,一个无可奈何,一个多多益善。

但不管王安石的本意是什么,“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也一语道尽了春宵的美好浪漫,充满对春天夜晚的赞美与喜爱。

愿这个春天,游人莫恨春宵短,何妨沉醉舞袖长。

来源:此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