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历史支离破碎,仿若一地散沙;而中国则宛如铁板一块,浑然一体。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二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差异。罗马帝国裂成几十块,拜占庭被碾成渣,中国换了几十个皇帝照样捏得死死的。
欧洲历史支离破碎,仿若一地散沙;而中国则宛如铁板一块,浑然一体。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二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差异。罗马帝国裂成几十块,拜占庭被碾成渣,中国换了几十个皇帝照样捏得死死的。
黄河长江不是普通河流,是绑住中国的铁链。北方种麦,南方产稻,两条大河仿若纽带,将粮食与人口紧密联结。打仗靠粮食,统治靠人口,地理优势让分裂成了赔本买卖。昆仑山和太行山是天然城墙,游牧民族想抢地盘得先摔断腿。
儒家思想比法律还狠。孔子一句话“大一统”,读书人磕头磕了一千年。科举考试专考忠君爱国,当官必须先背四书五经。南方才子北方汉,进了考场全是皇帝的狗。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悉由中央选派。此举措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汉朝完善成三公九卿,唐朝搞出三省六部,明朝派出锦衣卫盯梢。官员敢造反,九族连夜搬进刑场。盐铁专卖掐住经济喉咙,商人赚的钱八成进了国库。
少数民族要么同化要么滚蛋。北魏孝文帝强制穿汉服说汉语,满清入关反而学起孔孟之道。和亲政策把公主当筹码,改土归流把土司变奴才。
小农经济宛如统治者的保险箱。在封建时期,它稳定提供赋税、劳役,将农民牢牢束缚于土地之上,保障统治根基稳固,如同保险箱般,为统治者存放着政权稳定、财富来源等重要“物品”。农民交完皇粮只剩糠,造反不如种地。都江堰让四川变成粮仓,大运河把江南大米运进长安。商人再富见官得跪,朱元璋把沈万三抄家抄出心理阴影。
修长城不如修人心。汉字传到日本韩国,他们用筷子我们早用了几百年。朝贡体系让周边国家排队叫爸爸,文化输出比火炮管用。
二十四史,仿若皇帝的功劳簿。在这浩繁卷帙之中,多记载帝王将相之功业,犹如一部部彰显皇家荣耀与功勋的史册,其中虽也含其他内容,但帝王事迹无疑占据了诸多篇幅。新朝伊始,首要之事便是为前朝撰写传记,以此昭显自身乃天命所归。
科举制度延续至1905年才被废除,其中的八股文犹如难以消灭的顽疾。它僵化守旧,就像僵尸一般,虽历经岁月,却依旧顽固地存在着,难以彻底根除。
龙图腾是洗脑符号。皇帝穿龙袍坐龙椅,老百姓拜龙王求雨。长城从战国修到明朝,边关将士的骨头堆得比砖头还高。
鸦片战争打醒了装睡的人。曾国藩用儒家练湘军,孙中山靠民族主义推翻满清。改革开放后GDP飙涨,老祖宗的套路换汤不换药。
外国教授死活想不通的答案很简单——中国把地理、思想、制度全做成死结。解不开就砸烂,砸不烂就认命。
来源:活泼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