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2026年1月起医保大变革,买药报销全是新规则,必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17:16 4

摘要:2026年1月1日起,医保将迎来一系列重大调整,买药、报销规则全面更新。这次改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与每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药品追溯码的全面应用,到医保目录的调整,再到门诊支付方式的变革,每一项新规定都将深刻影响我们的就医用药生活。今天,就为大家

紧急提醒!2026年1月起医保大变革,买药报销全是新规则,参保人必看

2026年1月1日起,医保将迎来一系列重大调整,买药、报销规则全面更新。这次改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与每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药品追溯码的全面应用,到医保目录的调整,再到门诊支付方式的变革,每一项新规定都将深刻影响我们的就医用药生活。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些新变化,帮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在看病买药时踩坑。

从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的药品都必须实现追溯码全覆盖(住院拆零服用的药品,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暂时例外) 。药品追溯码如同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它详细记录了药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通过扫描追溯码,消费者可以清晰了解药品的来源、批次、销售去向等关键信息。

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打击倒卖药品、盗刷医保卡等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医保基金安全。在购药时,消费者务必养成“一看二扫三验”的习惯:一看药品包装上是否有追溯码,坚决不买没有追溯码或追溯码被损毁的药品;二扫,结算药款时,紧盯售药人员扫描所购药品的追溯码,防止其偷梁换柱;三验,使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扫描追溯码,验证药品销售信息。如果查询结果显示“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且确为本人购买,说明药品合法合规;若显示“非本人购买”或“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则极有可能买到了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向售出机构索赔并举报。

此外,买药时一定要坚持索取小票。2026年起,国家要求售药的小票或发票上要标注追溯码,这是后续维权的重要凭证。同时,药物服用完毕后,妥善处置空药盒,建议撕开并撕毁追溯码,防止药盒和追溯码被犯罪分子盗用。

报销“新门槛”:医保目录大调整,这些药品不再报销

2026年1月1日起,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迎来重大调整,一批药品正式退出医保报销范围。这一调整旨在让医保基金更加精准地用于治疗疾病的关键药品,保障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滋补保健类药品:医保回归医疗本质

以往,不少人用医保购买人参、鹿茸、阿胶等滋补品,或者含滋补成分的中成药,如某品牌阿胶口服液、人参健脾丸等。从明年开始,这类滋补保健类药品将不再享受医保报销。医保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滋补品虽能调养身体,但并非治疗疾病的必需品。例如,感冒发烧时,阿胶并不能缓解症状。而且,这类药品价格往往较高,长期使用会占用大量医保基金额度。将它们从医保报销范围剔除,能让医保基金更好地发挥救命、治病的作用。

含珍贵动植物成分药品:平衡生态与基金负担

含有天然麝香、犀角(或人工犀角替代但价格仍高昂)等珍贵动植物成分的中成药,此次也被调出医保报销范围。以天然麝香制作的安宫牛黄丸为例,单盒价格可达一千多元,不仅给医保基金带来沉重负担,还涉及野生动物保护问题。不过,市场上大多数合规的安宫牛黄丸使用的是人工麝香,这类产品仍可按乙类药报销,药效相近且价格相对亲民,患者不必过于担忧。

保健“擦边球”类产品:明确界限,杜绝医保滥用

一些打着药品旗号,实则更像保健品的产品,如胶原蛋白口服液、非处方版奥利司他胶囊、戒烟药酒等,也被医保“拒之门外”。这些产品没有明确的治疗疾病功效,如胶原蛋白口服液主要用于美容养颜,医保不应为这类“养生开销”买单。此次调整明确了医保报销的界限,让医保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特殊剂型药品:回归必需,避免医保资金浪费

部分特殊剂型药品,如进口的短效口服避孕药、薄荷含片、维生素C泡腾片、加果味剂的儿童退烧药等,不再享受医保报销。这些剂型并非治疗必需,普通剂型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且价格通常比普通剂型贵很多。例如,某品牌果味布洛芬混悬液因添加大量糖分和香精,价格是普通剂型的两倍,医保没必要为这些“额外包装”支付费用。

预防性疫苗与避孕药品:合理划分保障重点

除国家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外,流感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二类疫苗,以及避孕药品,都退出了医保报销范围。医保基金有限,需优先保障治疗性药品和重大疾病的医疗需求。这些预防性疫苗和避孕药品可通过公共卫生途径进行推广和普及。

门诊“新付费”:按人头付费,让医保基金花得更合理

2026年1月1日起,广东省率先实施完善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其他地区也将陆续跟进。这是医保支付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避免过度医疗,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是一种预付制的医保付费方式。医保部门根据签约的参保人数,向医疗机构拨付一笔固定的预算资金。医疗机构负责为签约参保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例如,某社区医院与1万名参保人签约,医保部门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拨款,共计100万元。如果该医院一年内在这些参保人身上的医疗费用支出为90万元,结余的10万元可归医院所有;若支出达到105万元,超出的5万元则需医院自行承担。

对于参保人来说,无需担心报销比例会受到影响。相反,这一改革有望减少个人的自付压力。过去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容易导致部分医疗机构过度医疗,增加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而按人头付费促使医疗机构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合理控制医疗成本,从而使医保基金能够更加精准地用于参保人的医疗需求。同时,对于收治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占比高的医疗机构,医保部门还会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确保这些特殊群体能够得到妥善的医疗服务。

异地就医“新优化”:流程简化,报销更便捷

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异地就医的需求不断增加。2026年,医保在异地就医方面也将迎来一系列优化措施,让参保人在外地看病报销更加便捷。

在备案方面,进一步简化了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推广线上备案服务。参保人只需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当地医保部门指定的线上渠道,即可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无需再到医保经办机构现场办理。同时,扩大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覆盖范围,更多的医疗机构被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让参保人在异地能够更方便地找到可以直接结算的医院。

在报销比例上,逐步缩小异地就医与本地就医的报销差距。对于符合异地就医规定的参保人,其在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将更加接近本地就医的报销比例,减少参保人因异地就医而产生的经济负担。此外,医保部门还加强了与异地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确保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防止欺诈骗保行为的发生。

个人账户“新拓展”:家庭共济,保障更全面

从2026年起,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实现了家庭共济。这意味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还可以用于支付配偶、父母、子女的医疗费用,包括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在定点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的费用。

例如,小李是一名职工医保参保人,他的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在以前,小李只能用自己的现金为母亲支付,而现在,他可以直接使用自己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为母亲支付住院费用。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医保个人账户的保障功能,提高了家庭抵御医疗风险的能力,让医保更加贴近参保人的实际需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共济并非无限制使用。各地医保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使用规则和限制条件,参保人在使用时需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确保合规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同时,医保部门也会加强对家庭共济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出现滥用个人账户资金的行为。

2026年1月起的医保变革,无论是买药、报销还是门诊支付等方面的新规定,都旨在提升医保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参保人要及时了解这些新变化,调整自己的就医用药习惯,充分利用好医保政策,让医保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聪颖葡萄JHcuUa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