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老师、砸冰箱的人、失败创业者、负债人、头部主播、富豪、嘴炮……这些身份,包括西贝老板贾国龙的人应该都很熟悉。
9月12日,罗永浩在直播间对事件做回应。
罗永浩有过很多身份。
英语老师、砸冰箱的人、失败创业者、负债人、头部主播、富豪、嘴炮……这些身份,包括西贝老板贾国龙的人应该都很熟悉。
但发出那条吐槽微博的老罗,只有一个身份:花了钱,但不满意的消费者。
结果,贾国龙把他当成了敌人。在他的一系列激烈反应之下,罗永浩也上头了,莫名其妙成为那个要整顿预制菜行业的人。
现在餐饮生意不好做,贾国龙"护犊子"的心态可以理解,作为创业者,我甚至敬佩他战斗到底的决心。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赢,可能也很难赢了。
大家讨厌的不是预制菜,而是贵的预制菜。当善于混淆概念的罗永浩站在"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高度,抛出一支矛,后面就会有无数人举起手里的砖,骂骂咧咧去出一口恶气。
别管西贝的操作如何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在舆论场,它先被按倒在地上了。
西贝的定位其实是有市场的:一二线城市带孩子的家庭。价格确实贵,但如果算上孩子情绪价值上的投入,也算不上太离谱。比如门口有气球,入座后有彩笔画,服务员的照顾往往也很到位。
我也知道它是预制菜——为了避免被告,必须说明,此处只是我理解的预制菜,即,食物是提前做好,现场加热后上桌的。有一次带孩子吃牛肉焖饭,可能是加热时间不够,中间是凉的,跟服务员反映过后,她很快就换来了热乎的。
我对西贝的接受度,是被逼出来的。
北京蓝色港湾有家亲子餐厅,一份只够3岁以内孩子吃的卤肉饭,卖98块钱,当然也是预制菜。但架不住儿子喜欢。后来媳妇跑到小红书发避雷贴,跟帖的全是一边骂一边消费的。
没办法,小孩的选择标准,跟大人完全不在一个逻辑里。
但西贝的这些"好",在这波骂声中几乎被淹没了。大家现在关注的,只有保质期比孩子年龄还大的冻鸡翅、隔夜也能继续吃的肉。抱怨永远比夸赞传得远,这是永远通用的道理。
选择硬刚的那一刻,贾国龙大概没想到现在的局面,所以他才敢让记者在满足卫生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去后厨探访。可能他以为能省下一笔PR费甚至收获自来水,谁知道变成给罗永浩直播间"喂料"。
本来想表演悲情,结果变成了真悲情。
据说因为这场风波,西贝全国门店收入昨天减少了200多万元。今晚之后,这个数字恐怕还会增长。这或许也为餐饮行业的公关上了一课:
——“你瞅啥?”
——“我瞅你像我爸爸!”
请记住:客户永远是对的。
某平台的网友投票结果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