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主席就开始考虑宪法的筹备起草工作。1953年1月,“宪法起草小组”成立了,成员有田家英、陈伯达、胡乔木等。同年12月27日,毛主席率小组一行到达杭州。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54年,镜头中,毛主席同3位机要员站成一排。从机要员们的表情来看,他们当时的心情是相当地激动。
紧靠着毛主席的那位女同志,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金彩。关于她的经历,以及她和毛主席的交流,拍摄照片时有趣的情形,下面将会一一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要治理一个大人口,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没有规章制度可不行。于是,毛主席就提出:“治国,必须有一部大法。”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主席就开始考虑宪法的筹备起草工作。1953年1月,“宪法起草小组”成立了,成员有田家英、陈伯达、胡乔木等。同年12月27日,毛主席率小组一行到达杭州。
随行人员就有王金彩,作为机要员的她,主要负责把手稿打印成文件。这天,毛主席在田家英的陪同下,来到了打字房。王金彩和其他2位机要员都很惊讶。
毛主席十分关切地询问:“你们的工作很累啊。”听主席这么说,王金彩感到十分温暖。
1932年,王金彩出生在东北哈尔滨的一个商人家庭。父母做些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王金彩从小脑瓜子聪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建国后,王金彩考入市第六中学读书。
这天,学校打算派出10名成绩好的女学生,调到朝鲜做后方工作。当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学生们的内心。
王金彩作为其中一员,一腔热血地她当即做出决定——前往朝鲜,为志愿军们献一份力!
集合那天,来了8名女生,其余2名因“得病”打了退堂鼓。8名女生加上别的学校女生,一共100名。大家在出发前被告知,先练好打字,以后到朝鲜的任务就是打字。
3个月的训练结束后,王金彩荣获第一。这时,上级通知,她们不去朝鲜了,而是到各大城市中做党的机要工作。按照成绩划分,王金彩被分配到了北京,进入了中办的机要局。
在这里,领导每天都强调工作保密性。王金彩开始不以为然,不久发生了一起因泄密被判刑的事件后,她才如梦初醒。
王金彩认识一个姓胡的机要员,主要负责情报破译、翻译。他的工作性质,导致他知晓不少决策内幕。有一次,小胡回家探亲,在宴席上与父母讲了一些我国对他国边境问题的内幕。
没曾想,父母为了吹嘘儿子有本事,到处和人们说。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连北京都知道了。之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发现是小胡泄了密。由此,小胡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
这件事给王金彩敲响警钟,让她今后工作更加用心。
1963年,王金彩跟随毛主席一起到杭州起草宪法。一天,毛主席来到打字房,对王金彩的操作很感兴趣。主席问:“这个东西怎么用?”王金彩热情地为毛主席讲解,并说:“主席,我教你打吧。”
毛主席坐在了王金彩的位置,按照她的引导,打出了“宪法”两个字。毛主席起身后,对王金彩很严肃地说:“干这行要特别细心,一字之差,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过了几天,毛主席在胡乔木的陪同下散步。突然,他说:“把打字的几个小娃娃叫过来吧。”胡乔木把人叫来,毛主席带着大家进了自己的房间。毛主席招呼众人坐下,称赞他们劳累了,中国的宪法有他们的功劳!
接着,毛主席指着茶几上的几盘苹果,让大家随便吃。王金彩和其余2名同志年纪都不大,怎么敢“越举?”胡乔木赶紧说:“主席让你们吃,你们不吃,主席不高兴了。”
王金彩见状,拿起3个苹果,给其他2人分了。毛主席看着他们吃,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毛主席教诲他们:“你们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就像早晨的太阳,希望大着呢!”
谈话后,王金彩和小徐、小谢被邀请和毛主席照相。到外面后,毛主席对男同志小谢说:“咱们都是男同志,就站两边吧!”就这样,这张合影完美出炉了!
1954年9月20日,“五四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并生效。王金彩作为参与者之一,还受到毛主席邀请去北戴河游玩了。
在中办机要局工作时,王金彩和负责情报翻译工作的杨春确立了恋爱关系。婚后,王金彩和丈夫一起调到东北抚顺工作。特殊年代,人们在王金彩的家里,翻到了毛主席的照片。面对询问,王金彩说:“那个紧靠毛主席的人就是我!”
王金彩对照片非常维护,她说:“我家的东西你随便拿,就是这张照片不能给!”让王金彩感到难过的是,她记录多年的日记被拿走了。
70年代末,王金彩和丈夫恢复了工作。王金彩在市中医院,杨春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夫妻俩相继在各自岗位上退休后,回望过去时,王金彩很是感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
来源:冰点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