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三万卫-当阳淯溪河曹氏族谱纵深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1:47 2

摘要:《辽东三万卫-当阳淯溪河曹氏族谱》是当阳地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众所周知,当阳在顺治二年遭遇了惨重的劫难,县城被土匪李来亨攻破,城中仅剩1158名居民,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这无异于当阳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直到顺治十二年,县衙才在玉阳重新建立起来。

《辽东三万卫-当阳淯溪河曹氏族谱》是当阳地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众所周知,当阳在顺治二年遭遇了惨重的劫难,县城被土匪李来亨攻破,城中仅剩1158名居民,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这无异于当阳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直到顺治十二年,县衙才在玉阳重新建立起来。

到了清嘉庆初年,当阳又遭遇了白莲教的侵袭。县城再次被攻破,城中居民被悉数发卖,而编纂于乾隆年间的《当阳县志》也未能幸免,原著已失传,现存的仅为抄本。这无疑是当阳文化和人口的第二次重大损失。

因此,《辽东三万卫-当阳淯溪河曹氏族谱》的珍贵性不言而喻。尽管其记载的年代久远,源头尚存疑问,但我仍将其问题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研究,以期能为当阳的历史文化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辽东三万卫为当阳淯溪曹氏源头,按族谱中的说法,始祖曹永仕,辽东三万卫老鸦淘(今辽宁开原县北)人。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率纳哈出人民归顺明朝,封海西侯,镇守海西(今松花江流域)女真部落,赐汉名曹永仕。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随辽王徙荆州,殁葬荆州西关外秘师桥,俗称曹家大坟。二世祖曹聚承荫不乐仕进,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携子曹德用自荆州徙当阳,隐居中州,殁葬玉阳南金沙铺金盆洗澡之地。

首先,是辽东三万卫。三万卫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五万户府中的“移阑豆漫”,女真语意为三万、三万户。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最初设立在斡朵里(今吉林珲春附近)。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迁至开原城(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明末废。

三万卫的辖区相当今辽宁开原、昌图一带。三万卫所人员民族成分复杂,包括汉族、女真族、蒙古族等。

首先,曹永仕海西侯。这个说法就不准确。

按《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四 洪武二十年 八月 九日

丙辰,遣使赍诏谕来降达达曰:孙都督至京,言纳哈出与大小官员俱南来,未审入迁民镇否?已勑所司,俟纳哈出至,封海西侯,大小官员俱与名分。且闻尔等将人口、头匹而来,远涉道途,甚为艰辛。朕初命辽阳、海州、盖州、复州、金州、崖头、大宁旧省口内之人,各照原所居住,不意文书到迟,縂兵官将尔等行程迂远。若已入迁民镇,可留彼暂住;若未入口,到瑞州闾山左右,朕见命官运布一十七万匹给赐尔等,且就彼关领。车辆损坏,亦就彼脩理。古云:“不一劳不永逸”,不暂费者不久宁。尔等虽暂劳,此后永得安乐矣。

大意是:洪武二十年 八月 九日,纳哈出投降了,就封他为海西侯,大小官员也都会给予相应的职位和名分。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卷一百九十二 洪武二十一年 七月 二十九日

○辛丑,海西侯纳哈出卒。纳哈出性嗜烧酒,饮常过度。当盛夏时,每以水沃身,因得疾。上命医疗之而愈,常戒其饮。至是,从征南将军頴国公傅友德等往征云南,饮酒如初。行至武昌,疾复作,卒于舟中。上闻而悯之,诏归其柩于京师,葬都城南门外。

大意是:洪武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这天,海西侯纳哈出去世了。纳哈出喜欢喝酒,用冷水浇身来解暑,因此得了病。他跟随征南将军頴国公傅友德等人去征战云南,又像以前一样喝酒无度。当他们行军到武昌时,他的病又复发了,最终在船上去世。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卷一百九十三 洪武二十一年 八月 十二日 ○癸丑,命故海西侯纳哈出子察罕袭爵,改封沈阳侯。诰曰:朕惟列爵建侯,子孙世禄,国之大典,非有勋劳者不得与焉。尔察罕,父纳哈出昔为元臣,自元运告终,退守金山,几二十载。比者知天道之莫违,率众来降。朕嘉其能全一方之民,特封为海西侯,肩于功臣。迩命从征百夷,冀其成功。忽途中婴疾而逝,闻之恻然。然父死子袭,初誓不忘。兹特改封尔察罕为钦承父业、推诚效力武臣、柱国沈阳侯。尔尚一乃心力,上思朕所以待尔父之诚,下为尔父报立国之功。岂不神人共鉴,而福禄悠久者乎?勉之,毋怠!

大意是:《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这天,皇上下诏命令已故海西侯纳哈出的儿子察罕继承爵位,并改封为沈阳侯。

就是说,海西侯只存在了一年,他儿子察罕继承爵位,并改封为沈阳侯,而且根据史书记载,纳哈出没有汉姓,绝对不会姓曹。

其次,按《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卷二百二十七 洪武二十六年 四月 八日○壬午沈阳侯察罕坐蓝玉党伏诛

就是说,洪武二十六年 四月 八日沈阳侯察罕死了,沈阳侯也没了。

按《曹氏族谱》(清顺治十六年)原序

守雌者其周叔振 之遗而以国着氏者乎否则汉相参之后也然君子传信不傅疑既远不可改亦不必援之以焉据即以永仕公焉始

患难当相依困苦当相济孤婺当相恤灾厄当相周勿以微愆而交滴勿以小忿而质成勿以贵凌贱勿以富欺贫勿以椎鲁而弃之勿以贤达而嫉之一言有失一行有乖或正色以相诰诚或温文以相化裁勿面从而退言勿匿长而扬短崴时伏蜡淡淡往来相舆备此衆善固足见吾族之可与复古亦不失先人之所以焉心也

摘自译意:信口开河的人说曹家洲曹氏家族是周叔振铎的后人,那曹国姓曹的人都成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然而,君子要传播真实有据可考证的事,不要传播有疑问又不可考证的事。既然那些年代遥远又无据可考的事情,就不要援引它们作为续谱的依据了。曹家洲曹氏家族的始祖就是永仕公。

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当阳淯溪河曹氏应该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的可能占大多数呢?原姓又是哪一只呢?

按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等记载:

⑴.蒙古族操佳氏,世居大凌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aogiya Hala。明清之际就冠汉姓为曹氏。

⑵.蒙古族额托氏,亦称额陀氏、鄂托氏,世居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叶赫(今吉林梨树)、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等地。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to Hala。后多冠汉姓为曹氏、鄂氏。

⑶.蒙古族朝鲁图德氏,汉义为“磐石”,源出蒙古察哈尔部,后多冠汉姓为曹氏、乔氏、朝氏、晁氏、石氏、朝氏等。

曹永仕可能也是蒙古贵族出身,不然不会有资格随辽王朱植到荆州就藩。

对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携子曹德用自荆州徙当阳的说法。史书上也有记载。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 卷一百二十五 永乐十年 二月 二十五日○庚辰○辽王植有罪削其护卫及仪卫司止给军校尉三百人 军校尉三百人:广本抱本尉作厨役,是也。

大意是:辽王朱植犯了罪,皇帝削去了他的护卫及仪卫司,只保留军校尉三百人供他差遣。这三百名校尉中,还包括负责厨房杂役等事务的人。

这就说得通了。

来源:春霖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