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联合欧洲ESC最新共识,首次明确指出:五种新型降压药物将成为下一阶段抗高血压治疗的重点推荐选择。
它们不仅降压强效、起效迅速,更在保护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方面展现出令人惊艳的临床效果。更重要的是,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真正实现了“疗效与安全”的双赢。
高血压,这个被称为“无声杀手”的慢性病,正在我国悄悄“围攻”亿万人群。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9%,这意味着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知晓率仅为51%,治疗率为46%,控制率更是不足20%。大量高血压患者未被诊断、未接受规范治疗,最终走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的悲剧道路。
因此,一款真正有效、耐受性好的降压药,成了无数家庭的“救命稻草”。2024年指南中的这5款新型降压药,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这五种新型药物分别是:阿利吉仑(直立素抑制剂)、非洛地平缓释微球、达格列净(SGLT2抑制剂)、阿曲库胺(钙通道阻断剂新成员)、赛洛唑啉(α-受体部分激动剂)。
它们各有千秋,合力改变了高血压治疗的格局。
阿利吉仑(Aliskiren)作为一种直接抑制肾素的药物,在欧美国家早已上市多年,但近年来才在中国被重新重视。
它不同于传统的ACEI或ARB,不影响缓激肽代谢,因此不引起咳嗽,更适合对传统药物不耐受的患者。
研究表明,阿利吉仑对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显著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恶化。
非洛地平缓释微球是一种技术创新型药物,通过纳米缓释技术,使药物在体内持续释放达24小时,避免了传统钙通道阻断剂造成的血压波动与心率加快问题。
尤其在夜间血压控制方面表现突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不下降者)尤为适用。
这类患者卒中风险高达正常人的2倍,精准夜间降压意义重大。
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原本是一种降糖药,但近年被证实在降压、减重、保护心肾方面作用显著,已被纳入高血压合并心衰、糖尿病患者的联合治疗方案。
它通过促进尿钠排泄、减轻心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同时还能减轻蛋白尿,被誉为“心肾保护新星”。
阿曲库胺(Azelnidipine)作为DHP类钙通道阻断剂的新成员,具有超长效、温和降压、不引发心率加快的特点。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友好,临床数据显示,阿曲库胺在控制脉压差、减缓动脉硬化方面较传统氨氯地平更具优势。
其代谢产物对肝肾无毒性,安全性更高。
赛洛唑啉(Clonidine新型衍生物)虽以α受体部分激动剂为主,但其对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更精准,副作用更低。
过去的可乐定常因镇静、口干等副作用而被弃用,而赛洛唑啉则通过新型递送系统优化了中枢作用途径,已在欧美多国广泛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术后血压失控等临床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并非人人适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肝肾功能、既往用药史等,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但总体来看,它们代表了高血压治疗的新方向:
降压更稳定,波动更小
靶器官保护作用持续
副作用更少,依从性更高
高血压之所以可怕,不是因为它在短期内会让人倒地不起,而是其长期潜伏、无声无息地侵蚀血管、心脏与肾脏。
很多人甚至在脑梗、肾衰、眼底出血之后才首次被诊断为高血压。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维持。
哪些人容易患上高血压?风险人群主要包括: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
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
长期高盐饮食、抽烟、饮酒者;
心理压力大、作息紊乱的中青年人;
有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者。
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高血压:
控制体重,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尽量少吃酱菜、腌肉;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情绪管理;
定期测量血压,建立健康档案。
当然,药物并非万能,生活方式干预才是治疗高血压的根基。新型降压药带来的,是对“难治性高血压”人群的福音,是对靶器官保护的进一步升级,但它们不能取代健康的生活。
综上所述,2024年推荐的这五种新型降压药物,标志着高血压治疗进入一个更加精准、安全、综合的新时代。
它们不仅在降压效力上优于传统药物,更通过多靶点、多机制的方式,协同保护心、脑、肾等关键靶器官,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更长远的健康保障。
对医生而言,这是治疗武器库的丰富;对患者而言,这是通往健康的曙光。每一次用药选择,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
只有真正了解这些新药,才能在危机来临前,把握主动权,守护健康不被悄然掏空。
权威信息来源与参考资料: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编,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发布,中华心血管杂志,2023年第51卷第12期。
2. 《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高血压管理共识》——European Heart Journal 中文版,2024年第45卷第3期。
3. 《新型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2023年第39卷第9期。
4. 《高血压治疗中的创新药物与策略》——中华内科杂志,2024年第63卷第2期。
5. 《高血压与心肾保护:药物选择新趋势》——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43卷第10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伍一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