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枪击案牵出美国神秘团体,怎么回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11:38 1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保守派政治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遭枪杀一案震惊美国,嫌疑人泰勒·罗宾逊已被捕。这起看似明确的政治暗杀事件,却因为罗宾逊在枪击现场遗留的文字引发了大量猜测,这些线索指向了美国一个名为“格罗伊珀”的神秘极右翼团体,使得案件呈现出复杂的反转态势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保守派政治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遭枪杀一案震惊美国,嫌疑人泰勒·罗宾逊已被捕。这起看似明确的政治暗杀事件,却因为罗宾逊在枪击现场遗留的文字引发了大量猜测,这些线索指向了美国一个名为“格罗伊珀”的神秘极右翼团体,使得案件呈现出复杂的反转态势。

案发当时,柯克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进行“证明我错了”巡回演讲。根据现场视频画面,枪击发生时柯克身穿白色圆领衫,正坐在户外搭建的讲台中央,突然一声枪响,柯克用手捂住脖子,但未立即倒下,现场一片混乱,人们四散奔逃。估计超过300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现场共有6名警察和柯克的私人保镖负责安保,但警方在枪击发生前并未察觉任何具体或可信的威胁。

调查人员通过监控录像追踪了嫌疑人的行动路线:凶手为大学适龄人员,于当天上午11时52分抵达校区,沿着楼梯爬上演讲现场附近一栋建筑屋顶,从那里朝柯克开枪,随即从建筑另一侧跳下并逃出校园,进入附近社区。最新发布的视频显示,该身影跑过屋顶,爬下楼——留下了掌印、据信含有DNA的污迹以及鞋印,随后嫌疑人飞奔过停车场附近的草地,消失在附近的树林中。

警方在学校附近树林中发现了一支用毛巾包裹的老式大威力栓动步枪,枪内留存有一枚未退膛弹壳以及三发子弹。这些子弹上写有文字,内容涉及“跨性别和反法西斯主义”,调查人员正试图辨明文字含义,判断是否为诱导调查的圈套。除找到疑似凶器,调查人员还收集了鞋印、掌纹和前臂印以供分析。

罗宾逊在枪击现场留下的多枚刻有暗示性信息的子弹成为了关键线索。其中一枚子弹上面写着:“嘿,法西斯!接住!”后面还刻了几个不同方向的箭头——这些箭头是热门游戏《地狱潜兵》里投掷炸弹的操作符号。在另外两枚子弹壳上,罗宾逊引用了反法西斯歌曲《啊!朋友再见》的歌词,以及一句奇怪的话。这些神秘的符号和文字最初导致白宫将其暗示为“极左分子”所为,但随着调查深入,案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反转。

《新闻周刊》和美国杂志《名利场》援引的分析认为,罗宾逊疑似与一个名为“格罗伊珀”的极右翼团体存在关联。该团体宣称自己是“反法西斯主义者”,但实际上使用一套暗语式的内部亚文化体系相互沟通,通过游戏术语、网络梗和表情包传播反犹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等极端保守派思想。一张网民翻出的罗宾逊旧照显示,他曾穿着一件运动服蹲在地上,这个动作非常像“悲伤蛙”表情包,而该表情包则是“格罗伊珀”团体的标志性符号。

据美国《国会山报》2019年的报道,“格罗伊珀”团体的领头者是自媒体人尼克·富恩特斯,他和被枪杀的查理·柯克均曾为特朗普参选摇旗呐喊。然而,柯克认为“格罗伊珀”在犹太人话题上过于极端,为了和该组织切割,柯克甚至开除了团队中一名重要工作人员,原因是后者曾跟富恩特斯合影。这种内部矛盾为案件提供了可能的动机解释——有分析认为罗宾逊是因政见不合而枪击柯克。

富恩特斯就柯克被杀一事表态,称自己对柯克之死“悲痛欲绝”,并表示“暴力和仇恨必须被阻止”。但这种表态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因为格罗伊珀团体长期以来使用双重语义和暗语系统,其公开声明往往需要解码才能理解真实意图。

柯克是当前美国非常活跃的政治活动人士。他是保守派非营利性组织“美国转折点”的联合创始人,也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支持者阵营最具影响力的“网红”之一,助力特朗普去年赢得总统选举。正因为他的重要性,犹他州州长考克斯称这是一起“政治谋杀”。

案件发生后,特朗普在案发后约3小时在社交媒体发文确认柯克已经死亡,并向他的妻子和家人致以慰问。特朗普同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一直持续到14日傍晚6时。特朗普称柯克是“一位爱国者”,副总统万斯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柯克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前总统乔·拜登和欧巴马也谴责此次暴力事件并表达哀悼。

柯克之死在美国社会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自查理·柯克被枪杀的那一刻起,美国接连出现了许多庆祝这名亲特朗普年轻人死亡的反应。一些大学工作人员、电视评论员或10日曾参加犹他谷大学活动的人,都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这起事件的“喜悦”之情。田纳西州立中部大学等两所大学已解雇了数名因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与这起谋杀案相关的冒犯性帖子的员工。

柯克遇刺事件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该国近期政治暴力状况的激烈辩论。这起案件暴露出美国政治极化的严重程度,甚至同一政治阵营内部也因理念差异而产生了致命冲突。柯克本人是强有力的拥枪派领袖,曾高呼“枪支拯救生命”,却最终倒在了自己竭力捍卫的武器之下,这为美国政治暴力史添上了极具黑色幽默的一笔。

柯克生前是“美国转折点”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该机构在全美3500所高校建立保守派网络,以“辩论自由”为名,长期在校园传播反控枪、反移民等极端言论。他曾在2023年宣称:“为拥枪权承受每年数万死亡是值得的。”2024年更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叫嚣:“如果桑迪胡克小学老师有枪,20个孩子就不会死!”而今,他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公开枪杀的顶级拥枪派领袖。

案件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异动。案发后两小时内,史密斯·韦森股价飙升6.7%,斯特姆·鲁格上涨5.3%,美国户外品牌股价集体飘红。这一现象与美国枪击案后的“恐慌性购枪”规律高度吻合: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后,枪械股一周内涨18%;2017年拉斯维加斯屠杀案后,斯特姆·鲁格股价涨12%。

枪支管控倡导者香农·沃茨痛斥:“每次悲剧都是军火商的广告。”“柯克用生命证明:越宣扬‘枪能保护自由’,越多人死于枪下;越多人死于枪下,资本越赚钱。”这种恶性循环已形成完美闭环:枪击案→恐慌性购枪→股价上涨→军火商加大游说→控枪法案流产→更多枪击案。

柯克之死也暴露出美国政治极化的致命裂痕。自2021年国会山骚乱以来,针对政要的暴力事件呈指数级增长:2024年特朗普两次遭未遂暗杀;2025年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官邸被纵火;明尼苏达州两名州议员遭枪击致一死一伤。《大西洋周刊》警告:“当政治分歧只能用子弹解决,民主已名存实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柯克生前推动的“MAGA运动”正在反噬其创立者。他曾协助特朗普挑选万斯为副总统、任命赫格塞思为防长,甚至被视为“共和党未来议长候选人”。而今,他的政治遗产仅剩社交媒体上530万粉丝的哀悼,以及白宫降半旗的冰冷仪式。

柯克遇刺后,特朗普阵营迅速将其转化为竞选工具。其遗孀埃里卡在保守派媒体上哭诉:“查理的死证明我们必须更激进地捍卫第二修正案!”与此同时,枪械制造商已推出“柯克纪念版手枪”,枪身刻有他生前名言:“危险的不是枪,是你手里没有枪。”

这起案件揭示了美国政治暴力与极端团体之间的复杂关联。格罗伊珀团体作为极右翼组织,却借用反法西斯的名义和游戏文化符号作为掩护,通过互联网亚文化传播极端思想,反映了当代政治极端主义演化的新趋势。而柯克作为保守派阵营的代表人物,最终却可能死于同一阵营内更加极端的派别之手,这凸显了美国极端政治力量内部的复杂矛盾和分裂态势。

随着调查的继续,泰勒·罗宾逊与格罗伊珀团体的确切关系将成为案件的关键。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起案件都已经成为美国政治暴力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反映了该国政治极化的严重程度和极端主义思想的泛滥态势。正如《纽约客》所言:“美国政治已陷入莫比乌斯环:你沿着‘拥枪’的一面走下去,不知不觉就会来到‘被枪杀’的另一面。”

来源:大象看戏一点号

相关推荐